作物学报 ›› 2008, Vol. 34 ›› Issue (09): 1557-1562.doi: 10.3724/SP.J.1006.2008.01557
王爱云1;李栒2;胡大有3
WANG Ai-Yun1,LI Xun2,HU Da-You3
摘要: 属间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种质、解决育种材料短缺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使诸葛菜的优良基因转入芥菜型油菜和黑芥中, 采用子房培养技术, 进行芥菜型油菜和黑芥与诸葛菜的正反属间杂交。在6种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子房。结果表明, 不同的杂交组合、培养基和母本的属间杂交可交配性不同。通过子房培养, 获得了10株属间杂种, 其中9株在形态上近似母本, 或介于父母本之间, 尤嫩斯与诸葛菜杂交组合的1株杂种表现出完全的雄性不育, 并在分枝类型和叶型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变异; 形态学和SSR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10株杂种都是真正的属间杂种。
[1] | 黄伟, 高国应, 吴金锋, 刘丽莉, 张大为, 周定港, 成洪涛, 张凯旋, 周美亮, 李莓, 严明理. 芥菜型油菜BjA09.TT8和BjB08.TT8基因调节类黄酮的合成[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169-1180. |
[2] | 高国应, 伍小方, 黄伟, 周定港, 张大为, 周美亮, 张凯旋, 严明理. 芥菜型油菜BjuB.KAN4基因调控类黄酮的途径[J]. 作物学报, 2020, 46(9): 1322-1331. |
[3] | 殷家明,钟荣棋,林呐,唐章林,李加纳. 诸葛菜小孢子培养及其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观察[J]. 作物学报, 2020, 46(02): 194-203. |
[4] | 李隆,程成,伍小方,张大为,刘丽莉,周静,周美亮,张凯旋,严明理. 芥菜型油菜毛状根诱导体系构建及TTG1基因功能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 2018, 44(10): 1468-1476. |
[5] | 王刚,张向向,徐平,吕泽文,文静,易斌,马朝芝,涂金星,傅廷栋,沈金雄*. 芥菜型油菜多室基因Bjmc2的精细定位[J]. 作物学报, 2016, 42(12): 1735-1742. |
[6] | 严明理, 刘显军, 官春云, 刘丽莉, 陆赢, 刘忠松. 芥菜型油菜TT1基因的克隆和SNP分析[J]. 作物学报, 2010, 36(10): 1634-1641. |
[7] | 李俊,罗莉霞,王转,李均,陈坤荣,任莉,方小平. 人工合成具有白菜或甘蓝细胞质的甘蓝型油菜[J]. 作物学报, 2010, 36(08): 1280-1285. |
[8] | 徐爱遐,黄镇,马朝芝,肖恩时,张修森,涂金星,傅廷栋. 芥菜型油菜FAE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与芥酸含量关系的初步分析 [J]. 作物学报, 2010, 36(05): 794-800. |
[9] | 刘显军,袁谋志**,官春云,陈社员,刘淑艳,刘忠松*. 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遗传、基因定位和起源探讨[J]. 作物学报, 2009, 35(5): 839-847. |
[10] | 徐爱遐;马朝芝;肖恩时;权景春;马长珍;田广文;涂金星;傅廷栋;张改生. 中国西部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J]. 作物学报, 2008, 34(05): 754-763. |
[11] | 严明理;刘显军;刘忠松;官春云;袁谋志;熊兴华. 芥菜型油菜4-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08, 34(01): 1-7. |
[12] | 曾盔 ;刘忠松;龙桑;严明理. 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多酚差异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 33(03): 476-481. |
[13] | 官春云;黄见良;李栒;田森林. 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嫁接嵌合体的性状表现[J]. 作物学报, 2006, 32(08): 1244-1247. |
[14] | 周清元;李加纳;崔翠;殷家明;谌利;唐章林. 芥菜型油菜×羽衣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性状表现[J]. 作物学报, 2005, 31(08): 1058-1063. |
[15] | 李栒;官春云;陈社元;王国槐;刘忠松. 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Ⅱ. 影响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胚产量的因素[J]. 作物学报, 2003, 29(05): 744-7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