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8, Vol. 34 ›› Issue (11): 2033-2040.doi: 10.3724/SP.J.1006.2008.02033
辛承松;董合忠;唐薇;张冬梅;罗振;李维江
XIN Cheng-Song,DONG He-Zhong,TANG Wei,ZHANG Dong-Mei,LUO Zhen,LI Wei-Jiang
摘要:
以转Bt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早熟品种鲁棉研18和早熟品种鲁棉研19为材料,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高、中、低产田抗虫棉的主要养分吸收、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低产田抗虫棉的主要养分吸收量显著低于高产田,而养分生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产田。高、中、低产田抗虫棉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4.81、6.33和8.05 kg皮棉 kg-1 N,磷素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28.57、40.06和50.48 kg皮棉 kg-1 P,钾素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9.16、11.58和12.76 kg皮棉 kg-1 K。养分吸收比例总体上N高于K,更明显高于P。中、低产田抗虫棉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物产量明显低于高产田,皮棉产量也显著低于高产田,分别低12.44%和36.93%,但棉柴比显著高于高产田。表明滨海盐渍土中、低产田的盐分高而养分有效性和供应能力差,影响抗虫棉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进而阻碍棉花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滨海盐渍土棉田经济施肥的原则是保证中、低产田的肥料供应,高产田重施P、K肥,低产田重施N、P肥。
[1] | 杨欢, 周颖, 陈平, 杜青, 郑本川, 蒲甜, 温晶, 杨文钰, 雍太文. 玉米-豆科作物带状间套作对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优势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476-1487. |
[2] | 闫晓宇, 郭文君, 秦都林, 王双磊, 聂军军, 赵娜, 祁杰, 宋宪亮, 毛丽丽, 孙学振. 滨海盐碱地棉花秸秆还田和深松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235-1247. |
[3] | 张学林, 李晓立, 何堂庆, 张晨曦, 田明慧, 吴梅, 周亚男, 郝晓峰, 杨青华. 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8): 1603-1615. |
[4] | 韦还和, 张徐彬, 葛佳琳, 孟天瑶, 陆钰, 李心月, 陶源, 丁恩浩, 陈英龙, 戴其根. 甬优籼粳杂交稻栽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特征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3): 546-555. |
[5] | 柳燕兰, 郭贤仕, 张绪成, 马明生, 王宏康. 密度和施肥对旱地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2): 320-331. |
[6] | 王飞, 郭彬彬, 孙增光, 尹飞, 刘领, 焦念元, 付国占. 增温增CO2浓度对玉米||花生体系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11): 2220-2231. |
[7] | 于宁宁,张吉旺,任佰朝,赵斌,刘鹏.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6): 960-967. |
[8] | 周向阳,赵亮,狄佳春,陈旭升. 2个抗虫棉的外源Bt基因分子鉴定及其染色体定位[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440-1445. |
[9] | 陈四龙,程增书,宋亚辉,王瑾,刘义杰,张朋娟,李玉荣. 高产高油花生品种的光合与物质生产特征[J]. 作物学报, 2019, 45(2): 276-288. |
[10] | 柏延文,杨永红,朱亚利,李红杰,薛吉全,张仁和.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光能截获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12): 1868-1879. |
[11] | 程乙,刘鹏,刘玉文,庞尚水,董树亭,张吉旺,赵斌,任佰朝. 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J]. 作物学报, 2019, 45(11): 1699-1714. |
[12] | 赵财,王巧梅,郭瑶,殷文,樊志龙,胡发龙,于爱忠,柴强. 水氮耦合对地膜玉米免耕轮作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8, 44(11): 1694-1703. |
[13] | 杨沈斌, 徐莎莎, 江晓东, 石春林, 王应平, 申双和. 作物模型中单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温度响应修订[J]. 作物学报, 2018, 44(05): 750-761. |
[14] | 徐田军, 吕天放, 赵久然, 王荣焕, 陈传永, 刘月娥, 刘秀芝, 王元东, 刘春阁. 玉米生产上3个主推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灌浆特性[J]. 作物学报, 2018, 44(03): 414-422. |
[15] | 林祥,王东*. 不同底墒条件下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09): 1357-13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