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广龙,宋成钰,于林林,陈许兵,智文芳,刘家玮,焦秀荣,周桂生. 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甜高粱种子萌发过程中盐分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J]. 作物学报, 2018, 44(11): 1713-1724. |
[2] |
唐朝臣,罗峰,李欣禹,裴忠有,高建明,孙守钧*. 甜高粱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对环境因子反应度分析[J]. 作物学报, 2015, 41(10): 1612-1618. |
[3] |
马强,顿宝庆,奚亚军,王智,陈朝儒,路明,李桂英. 碱处理对甜高粱秸秆渣组成结构及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4, 40(09): 1604-1611. |
[4] |
陈维维,再吐尼古丽?库尔班,涂振东,叶凯.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糖分积累及SS、SPS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 39(08): 1507-1513. |
[5] |
王彩娟, 李志强, 王晓琳, 姜闯道, 唐宇丹, 谷卫彬, 石雷. 室外盆栽条件下盐胁迫对甜高粱光系统II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11): 2085-2093. |
[6] |
王黎明, 焦少杰, 姜艳喜, 严洪冬, 苏德峰, 孙广全. 142份甜高粱品种的分子身份证构建[J]. 作物学报, 2011, 37(11): 1975-1983. |
[7] |
吴秋平, 王永军, 姜文顺, 张吉旺, 刘鹏, 董树亭, 王空军. 甜高粱分蘖去留与糖产量及氮素利用的比较分析[J]. 作物学报, 2010, 36(11): 1950-1958. |
[8] |
张德贵,李新海,李明顺,谢传晓,郝转芳,白丽,张世煌. 四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开花期性状对混合选择的直接选择响应[J]. 作物学报, 2010, 36(1): 28-35. |
[9] |
杨明;刘丽娟;李莉云;王博;常金华;刘国振. 甜高粱蔗糖合酶表达与蔗糖积累的相关分析[J]. 作物学报, 2009, 35(1): 185-189. |
[10] |
葛江丽;石雷;谷卫彬;唐宇丹;张金政;姜闯道;任大明. 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系统Ⅱ功能调节[J]. 作物学报, 2007, 33(08): 1272-1278. |
[11] |
金文林;濮绍京;赵波;王丽英;吴刚;苏丽丽. 小豆种质资源子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J]. 作物学报, 2006, 32(08): 1223-1230. |
[12] |
夏九成;杨克诚;张怀渝. 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对热带玉米群体墨白964的改良效应[J]. 作物学报, 2004, 30(10): 980-989. |
[13] |
金文林;陈学珍;贾靓琨;张虎;岳玉玲. 小豆农艺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值的波动程度分析[J]. 作物学报, 2002, 28(05): 670-674. |
[14] |
任全兴;刘艮舟;翟虎渠. 不同样本容量下几种交配设计估计遗传参数的可靠性[J]. 作物学报, 1993, 19(06): 531-538. |
[15] |
李淮滨; 翟婉萱;于贵瑞; 王守才; 郭洪礼; 吴艳玲. 甜高粱与粒用高粱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的比较研究[J]. 作物学报, 1991, 17(03): 204-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