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6, Vol. 32 ›› Issue (06): 931-935.
樊颖伦1,2;陈学伟3;王春连1,2;朱立煌3;章琦1;赵开军1,2,4
FAN Ying-Lun1 2,CHEN Xue-Wei3, WANG Chun-Lian1 2, ZHU Li-Huang3, ZHANG Qi1,ZHAO Kai-Jun1 2 4
摘要: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金刚30(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用水稻白叶枯病广致病菌系P6进行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水稻高密度图谱上的RFLP探针对F2群体中的145个感病单株进行RFLP检测和连锁分析,获得了6个与Xa23紧密连锁的RFLP分子标记。其中RFLP标记C1003A靠着丝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图距为0.4cM,为Xa23的图位克隆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将标记C1003A成功地转化为STS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分子标记。
中图分类号:
[1] | 赵海涵, 练旺民, 占小登, 徐海明, 张迎信, 程式华, 楼向阳, 曹立勇, 洪永波. 水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白叶枯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1): 121-137. |
[2] | 陈天晓,朱亚军,密雪飞,陈凯,孟丽君,左示敏,徐建龙. 利用水稻MAGIC群体关联定位白叶枯病抗性QTL和创制抗病新种质[J]. 作物学报, 2016, 42(10): 1437-1447. |
[3] | 卓大龙,胡丹丹,张帆,张帆,石英尧,高用明,周永力,黎志康.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9分子标记有效性的评价[J]. 作物学报, 2015, 41(05): 692-697. |
[4] | 于春花, 别同德, 王成, 张晓, 吴荣林, 程晓明, 王灿国, 赵芸, 程顺和. 小麦Wx基因近等基因系的创制及其对直链淀粉含量、面条感官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2, 38(03): 454-461. |
[5] | 郑崇珂,王春连,于元杰,梁云涛,赵开军.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2(t)的鉴定和初步定位[J]. 作物学报, 2009, 35(7): 1173-1180. |
[6] | 任妍;梁丹;张平平;何中虎;陈静;傅体华;夏先春. 中国和CIMMYT小麦品种Bx7亚基超量表达基因(Bx7OE)的分子检测[J]. 作物学报, 2009, 35(3): 403-411. |
[7] | 唐怀君,殷贵鸿,夏先春,冯建军,曲延英,何中虎. 1BL·1RS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对不同来源小麦品种1RS易位染色体的鉴定[J]. 作物学报, 2009, 35(11): 2107-2115. |
[8] | 曹亚萍,曹爱忠,王秀娥,陈佩度. 基于EST-PCR的簇毛麦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及应用[J]. 作物学报, 2009, 35(1): 1-10. |
[9] | 张小红;王春连;李桂芬;张晓科;梁云涛;孙亮庆;赵开军. 转Xa23基因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及其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08, 34(10): 1679-1687. |
[10] | 杨文雄;杨芳萍;梁丹;何中虎;尚勋武;夏先春. 中国小麦育成品种和农家种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J]. 作物学报, 2008, 34(07): 1109-1113. |
[11] | 倪大虎;易成新;李莉;汪秀峰;张毅;赵开军;王春连;章琦;王文相;杨剑波. 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三基因聚合系[J]. 作物学报, 2008, 34(01): 100-105. |
[12] | 崔志富;林志珊;辛志勇;唐益苗;张增艳;卢勤. 应用GISH与STS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黄矮病端体系[J].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855-1859. |
[13] | 陈锋;何中虎;Morten Lillemo;夏先春. CIMMYT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等位变异的检测[J]. 作物学报, 2005, 31(10): 1277-1283. |
[14] | 潘海军;王春连;赵开军;章琦;樊颖伦;周少川;朱立煌.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PCR分子标记定位及辅助选择[J]. 作物学报, 2003, 29(04): 501-507. |
[15] | 李香花;王伏林; 陆青;徐才国.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精细定位[J]. 作物学报, 2002, 28(03): 310-3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