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NG Can-Ming;" />
作物学报 ›› 2008, Vol. 34 ›› Issue (03): 496-505.doi: 10.3724/SP.J.1006.2008.00496
曾斌1;王庆亚2;唐灿明1,*
ZENG Bin1,WANG Qing-Ya2,TANG Can-Ming1,*
摘要: 选取湘杂棉3号、南抗3号和鲁棉研15等3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及其亲本为材料,剖析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倒4叶)的叶片结构、叶表皮气孔特征以及主茎功能叶的叶脉、叶柄、铃柄和对应的果枝叶叶柄等器官的维管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3个F1及亲本共9个材料的主茎功能叶(倒4叶)主叶脉中的维管束形态有三分支型、两分支型和无分支型3种,杂种及亲本之一的维管束都为三分支型,说明三分支型的维管束是显性遗传。F1功能叶主叶脉、功能叶叶柄、果枝叶叶柄、铃柄的维管束性状(导管总数、单个导管面积、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组织比)和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细胞大小的优势表现因组合而异。主叶脉、功能叶叶柄、果枝叶叶柄、铃柄的维管束以及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细胞大小的优势与杂种的产量优势可能没有关系或相关性较小。3个F1的下表皮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面积均表现超亲优势。果枝叶可能比主茎功能叶对铃的发育影响更大。
[1] | 马燕斌, 王霞, 李换丽, 王平, 张建诚, 文晋, 王新胜, 宋梅芳, 吴霞, 杨建平. 玉米光敏色素A1基因(ZmPHYA1)在棉花中的转化及分子鉴定[J]. 作物学报, 2021, 47(6): 1197-1202. |
[2] | 程艳双, 胡美艳, 杜志敏, 闫秉春, 李丽, 王祎玮, 鞠晓堂, 孙丽丽, 徐海. 减氮对辽粳5号/秋田小町RIL群体茎秆维管束、穗部和产量 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J]. 作物学报, 2021, 47(5): 964-973. |
[3] | 韩贝, 王旭文, 李保奇, 余渝, 田琴, 杨细燕. 陆地棉种质资源抗旱性状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3): 438-450. |
[4] | 郭学民,赵晓曼,徐珂,王芯蕊,张辰瑜,东方阳. 蓖麻种子结构的解剖和显微观察[J]. 作物学报, 2020, 46(6): 914-923. |
[5] | 晁毛妮,胡海燕,王润豪,陈煜,付丽娜,刘庆庆,王清连. 陆地棉钾转运体基因GhHAK5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 46(01): 40-51. |
[6] | 向丽媛,徐凯,苏静,吴超,袁雄,郑兴飞,刁英,胡中立,李兰芝. 基于通路分析剖析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319-1326. |
[7] | 郭丽丽,张茜茜,郝立华,乔雅君,陈文娜,卢云泽,李菲,曹旭,王清涛,郑云普. 大气CO2倍增条件下冬小麦气体交换对高温干旱及复水过程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19, 45(6): 949-956. |
[8] | 张晓红,胡根海,王寒涛,王聪聪,魏恒玲,付远志,喻树迅. 棉花中GhTFL1a和GhTFL1c基因的表达及启动子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 45(3): 469-476. |
[9] | 吴迷,汪念,沈超,黄聪,温天旺,林忠旭. 基于重测序的陆地棉InDel标记开发与评价[J]. 作物学报, 2019, 45(2): 196-203. |
[10] | 赵晶,李旭彤,梁学忠,王志城,崔静,陈斌,吴立强,王省芬,张桂寅,马峙英,张艳. 陆地棉漆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在黄萎病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J]. 作物学报, 2019, 45(12): 1784-1795. |
[11] | 王作敏,刘瑾,孙士超,张新宇,薛飞,李艳军,孙杰. 彩色棉多药和有毒化合物输出蛋白MATE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8, 44(9): 1380-1392. |
[12] | 黄聪,李晓方,李定国,林忠旭. 利用陆地棉MAGIC群体定位产量、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QTL[J]. 作物学报, 2018, 44(9): 1320-1333. |
[13] | 李菲,刘亮,张浩,王清涛,郭丽丽,郝立华,张茜茜,曹旭,梁伟佳,郑云普. CO2浓度对大豆叶片气孔特征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8, 44(8): 1212-1220. |
[14] | 李超,李志坤,谷淇深,杨君,柯会锋,吴立强,王国宁,张艳,吴金华,张桂寅,阎媛媛,马峙英,王省芬. 海岛棉CSSLs分子评价及纤维品质、产量性状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18, 44(8): 1114-1126. |
[15] | 邹应斌,黄敏. 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作物学报, 2018, 44(6): 791-7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