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6, Vol. 32 ›› Issue (12): 1884-1891.
王乃元
WANG Nai-Yuan
摘要: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1] | 邓钊, 江南, 符辰建, 严天泽, 符星学, 胡小淳, 秦鹏, 刘珊珊, 王凯, 杨远柱. 隆两优与晶两优系列杂交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071-1080. |
[2] | 秦琴, 陶有凤, 黄帮超, 李卉, 高云天, 钟晓媛, 周中林, 朱莉, 雷小龙, 冯生强, 王旭, 任万军. 杂交水稻机插制种的亲本穗茎生长与花期特性[J]. 作物学报, 2022, 48(4): 988-1004. |
[3] | 王亚梁, 朱德峰, 张玉屏, 陈若霞, 向镜, 陈惠哲, 谌江华, 汪峰. 连作杂交晚稻精准条播长秧龄机插的生长及产量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1): 215-225. |
[4] | 杨志远, 舒川海, 张荣萍, 杨国涛, 王明田, 秦俭, 孙永健, 马均, 李娜. 不同株型杂交籼稻对氮肥的耐受性差异比较[J]. 作物学报, 2021, 47(8): 1593-1602. |
[5] | 柯健, 陈婷婷, 徐浩聪, 朱铁忠, 吴汉, 何海兵, 尤翠翠, 朱德泉, 武立权. 控释氮肥运筹对钵苗摆栽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7): 1372-1382. |
[6] | 韦还和, 张徐彬, 葛佳琳, 孟天瑶, 陆钰, 李心月, 陶源, 丁恩浩, 陈英龙, 戴其根. 甬优籼粳杂交稻栽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特征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3): 546-555. |
[7] | 李倩, Nadil Shah, 周元委, 侯照科, 龚建芳, 刘珏, 尚政伟, 张磊, 战宗祥, 常海滨, 傅廷栋, 朴钟云, 张椿雨. 抗根肿病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的选育[J]. 作物学报, 2021, 47(2): 210-223. |
[8] | 周磊,刘秋员,田晋钰,朱梦华,程爽,车阳,王志杰,邢志鹏,胡雅杰,刘国栋,魏海燕,张洪程.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J]. 作物学报, 2020, 46(5): 772-786. |
[9] | 孟天瑶,葛佳琳,张徐彬,韦还和,陆钰,李心月,陶源,丁恩浩,周桂生,戴其根. 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氮素积累模型与特征[J]. 作物学报, 2020, 46(5): 798-806. |
[10] | 徐栋, 朱盈, 周磊, 韩超, 郑雷鸣, 张洪程, 魏海燕, 王珏, 廖桉桦, 蔡仕博. 不同类型籼粳杂交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及其与灌浆结实期气候因素间的相关性 [J]. 作物学报, 2018, 44(10): 1548-1559. |
[11] | 曾研华,张玉屏,潘晓华,朱德峰,向镜,陈惠哲,张义凯. 花后低温对水稻籽粒灌浆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10): 1551-1559. |
[12] | 韦还和,孟天瑶,李超,史天宇,马荣荣,王晓燕,杨筠文,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钾肥用量对甬优籼粳杂交稻物质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08): 1201-1214. |
[13] | 谢小兵,王玉梅,黄敏,赵春容,陈佳娜,曹放波,单双吕,周雪峰,李志斌,范龙,高伟,邹应斌*. 单本密植机插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06): 924-931. |
[14] | 韦还和,孟天瑶,李超,张洪程,史天宇,马荣荣,王晓燕,杨筠文,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J]. 作物学报, 2016, 42(02): 265-277. |
[15] | 楼珏,杨文清,李仲惺,罗天宽,谢永楚,郑国楚,岳高红,徐建龙,卢华金. 聚合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基因的三系恢复系改良效果的评价[J]. 作物学报, 2016, 42(01): 3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