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8, Vol. 34 ›› Issue (06): 1097-1103.doi: 10.3724/SP.J.1006.2008.01097
李光蓉;任正隆*;刘成;周建平;杨足君*
LI Guang-Rong,REN Zheng-Long*,LIU Cheng,ZHOU Jian-Ping,YANG Zu-Jun*
摘要: 以多年生簇毛麦(Dasypyrum breviaristatum)基因组DNA为模板, 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 获得999~1 018 bp的7个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186102–EU186108), 分别编码283~290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它们具有a-醇溶蛋白基因的保守特征, 是a-醇溶蛋白基因家系成员。该7个序列与乳糜泻(celiac disease)病人毒性抗原相关序列的比对结果表明, 有5个序列在C末端具有Glia-a-2型抗原序列的特征。根据a-醇溶蛋白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建立系统树, 发现来自多年生簇毛麦的a-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单独聚为一类, 不能与普通小麦A、B或D染色体组的相关序列聚在一起。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簇毛麦基因组a-醇溶蛋白基因的特异引物AS-V-gli-F和AS-V-gli-R, 通过特异PCR扩增, AS-V-gli-F和AS-V-gli-R仅能对多年生簇毛麦、小麦-多年生簇毛麦部分双二倍体进行特异性扩增, 而不能对小麦和其他小麦族物种进行扩增。因此, AS-V-gli-F和AS-V-gli-R可作为检测多年生簇毛麦a-醇溶蛋白基因向栽培小麦转移的分子标记。
[1] | 崔连花, 詹为民, 杨陆浩, 王少瓷, 马文奇, 姜良良, 张艳培, 杨建平, 杨青华. 2个玉米ZmCOP1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录丰度对不同光质处理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312-1324. |
[2] | 周慧文, 丘立杭, 黄杏, 李强, 陈荣发, 范业赓, 罗含敏, 闫海锋, 翁梦苓, 周忠凤, 吴建明. 甘蔗赤霉素氧化酶基因ScGA20ox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4): 1017-1026. |
[3] | 谢琴琴, 左同鸿, 胡燈科, 刘倩莹, 张以忠, 张贺翠, 曾文艺, 袁崇墨, 朱利泉. 甘蓝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BoPUB9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1): 108-120. |
[4] | 唐锐敏, 贾小云, 朱文娇, 印敬明, 杨清. 马铃薯热激转录因子HsfA3基因的克隆及其耐热性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4): 672-683. |
[5] | 岳洁茹, 白建芳, 张风廷, 郭丽萍, 苑少华, 李艳梅, 张胜全, 赵昌平, 张立平. 杂交小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在种子老化中的潜在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3): 405-415. |
[6] | 杨琴莉, 杨多凤, 丁林云, 赵汀, 张军, 梅欢, 黄楚珺, 高阳, 叶莉, 高梦涛, 严孙艺, 张天真, 胡艳. 棉花花器官突变体的鉴定及候选基因的克隆[J]. 作物学报, 2021, 47(10): 1854-1862. |
[7] | 何潇, 刘兴, 辛正琦, 谢海艳, 辛余凤, 吴能表. 半夏PtPAL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动力学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10): 1941-1952. |
[8] | 左同鸿, 张贺翠, 刘倩莹, 廉小平, 谢琴琴, 胡燈科, 张以忠, 王玉奎, 白晓璟, 朱利泉.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BoGSTL2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 46(12): 1850-1861. |
[9] | 冯韬,官春云. 甘蓝型油菜光敏色素互作因子4 (BnaPIF4)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 45(2): 204-213. |
[10] | 薛晓梦,李建国,白冬梅,晏立英,万丽云,康彦平,淮东欣,雷永,廖伯寿. 花生FAD2基因家族表达分析及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19, 45(10): 1586-1594. |
[11] | 谈欢,刘玉汇,李丽霞,王丽,李元铭,张俊莲. 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合成相关R2R3 MYB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 分析[J]. 作物学报, 2018, 44(7): 1021-1031. |
[12] | 冯韬,官春云. 甘蓝型油菜芸薹素唑耐受因子(BnaBZR1/BnaBES1)全长CDS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作物学报, 2018, 44(12): 1793-1801. |
[13] | 王军,赵婕宇,许扬,范方军,朱金燕,李文奇,王芳权,费云燕,仲维功,杨杰.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Bsr-d1功能标记的开发和利用[J]. 作物学报, 2018, 44(11): 1612-1620. |
[14] | 马晨雨,詹为民,李文亮,张梦迪,席章营. 玉米ZmNAOD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18, 44(10): 1433-1441. |
[15] | 刘朝显, 王久光, 梅秀鹏, 余婷婷, 王国强, 周练, 蔡一林. 玉米胚乳母本印记基因ZmVIL1的克隆及印记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8, 44(03): 376-3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