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岳洁茹, 白建芳, 张风廷, 郭丽萍, 苑少华, 李艳梅, 张胜全, 赵昌平, 张立平. 杂交小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在种子老化中的潜在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3): 405-415. |
[2] |
周练, 刘朝显, 熊雨涵, 周京, 蔡一林. 质膜内在蛋白ZmPIP1;1参与玉米耐旱性和光合作用的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3): 472-480. |
[3] |
侯慧芝, 张绪成, 方彦杰, 于显枫,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全膜微垄沟播对寒旱区春小麦苗期土壤水热环境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9): 1398-1407. |
[4] |
于奇,冯乃杰,王诗雅,左官强,郑殿峰. S3307对始花期和始粒期淹水绿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7): 1080-1089. |
[5] |
吴含玉,肖飞,张亚黎,姜闯道,张旺锋. 强闪光抑制棉花叶片光系统II活性和热耗散[J]. 作物学报, 2019, 45(5): 792-797. |
[6] |
吴含玉,张雅君,张旺锋,王克如,李少昆,姜闯道. 田间密植诱导抽穗期玉米叶片衰老时的光合作用机制[J]. 作物学报, 2019, 45(2): 248-255. |
[7] |
肖飞,杨延龙,王娅婷,马慧,张旺锋. 棉花花铃期低温对叶片PSI和PSII光抑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09): 1401-1409. |
[8] |
孙辉**,张风廷**,王永波,叶志杰,秦志列,白秀成,杨吉芳,高建刚,赵昌平*. 雄性不育小麦BS210育性转换特性[J]. 作物学报, 2017, 43(02): 171-178. |
[9] |
刘凌云,刘浩,赵晶,王艳霞,王棚涛. 拟南芥低叶绿素荧光LCF3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16, 42(05): 690-695. |
[10] |
顾骏飞*,周振翔,李志康,戴琪星,孔祥胜,王志琴,杨建昌. 水稻低叶绿素含量突变对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04): 551-560. |
[11] |
晁毛妮,郝德荣,印志同,张晋玉,宋海娜,张怀仁,褚姗姗,张国正,喻德跃. 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4, 40(01): 7-16. |
[12] |
刘杨,温晓霞,顾丹丹,郭强,曾爱,李长江,廖允成. 多胺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J]. 作物学报, 2013, 39(04): 712-719. |
[13] |
崔海岩,靳立斌,李波,赵斌,董树亭,刘鹏,张吉旺. 大田遮阴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 39(03): 478-485. |
[14] |
吴能表,洪鸿. 细胞内IP3-Ca2+途径对UV-B辐射下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调控机制[J]. 作物学报, 2013, 39(02): 373-379. |
[15] |
曾令杰,林茂兹,李振方,戴林泉,李吉,李晶晶,张重义,林文雄. 连作对太子参光合及药用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2, 38(08): 1522-1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