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作物学报1989 Vol.15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偏型、粘型和易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张改生;杨天章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1-10.  
摘要1727)      PDF(pc) (722KB)(891)    收藏
调查了10种不同山羊草(Aegilops)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 Chris 与1B /1R 小黑麦易位系77(2)杂交 F_1及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在同核背景下,山羊草不同种的细胞质在对77(2)的育性反应上明显不同,依此差异进行特定的质核组配,能得到更宜于培育杂种小麦的新型不育系;2.不同的不育胞质在同核背景下虽都能产生雄性不育,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1)
2. 小麦群体的基因效应与杂种优势
郭平仲;苏国群;张金栋;蔡民华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11-21.  
摘要1672)      PDF(pc) (523KB)(887)    收藏
利用小麦三个单交组合的 P_1、P_2、F_1、F_2,B_1和 B_2六个世代群体以及一套双列杂交材料,根据3种不同模式,估算了各类基因效应、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等遗传参数。研究对比了不同遗传模式;分析了各类基因效应,尤其是上位效应的特点。根据基因效应分析了杂种优势的遗传组成,结果认为显性效应及 aa 型上位效应对杂种优势起重要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
3. 小麦第五组同祖染色体上春化反应基因的定位及其效应的研究
辛志勇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22-30.  
摘要1630)      PDF(pc) (519KB)(731)    收藏
以2个冬小麦品种北京8号和 Cappelle—Desprez,3个春小麦品种 KogaⅡ、Mara 和中国春为父本,KogaⅡ、Mara 和中国春第五组同祖染色体的单体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应用单体遗传分析,确定 KogaⅡ的5A 和5B、Mara 的5B、中国春的5A 和5D 携带有春化反应基因,而KogaⅡ的5D、Mara 的5A、5D、中国春的5B 没有类似的基因。研究了 Koga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4. 硫营养对小麦、玉米碳、氮代谢中几项生理参数的影响
祁葆滋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31-35.  
摘要1805)      PDF(pc) (298KB)(866)    收藏
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的小麦、玉米分别培养在含0、0.5、1.0和2.0mM SO_4~(-2)4个硫营养水平的Hoagland 培养液中,对2—6周龄的植株进行了 RuBPCase、PEPCase、NR 的活性,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 a 和 b 含量以及植株最终叶面积和总干重的测定。结果指出,硫营养不足影响了作物的碳、氮代谢,随着供硫量的增加,上述各参数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1)
5. 中国高粱芽期酯酶同工酶研究报告
庾正平;王富德;徐丽华;乔燕祥;高平平;母玉敏;沈铃承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36-45.  
摘要1875)      PDF(pc) (782KB)(783)    收藏
1981-1984年间进行了以中国高粱为主的幼芽期酯酶同工酶研究。供试材料包括中国高粱品种928份,另有一些国外和野生高粱材料,共计949份样品。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幼芽期酯酶同工酶是遗传稳定的特性。中国高粱的酶谱带一般为9-14条,最多19条,最少4条。可划为 E_1至 E_9九个谱带区,其中 E_4是主酶带区,E_6、E_7是次主酶带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
6. 关于甘薯属甘薯组中 A 群和 B 群之间可交配性的研究
陆漱韵;国分祯二;佐藤宗治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46-52.  
摘要1519)      PDF(pc) (1027KB)(823)    收藏
用对甘薯组 A 群的种 I.tiliacea 和 I.gracilis 与 B 群的种 I.trifida 和 I.littoralis 杂交观察授粉后的胚胎发生的情况,发现授粉后7小时,花粉粒均能在柱头上发芽,花粉管也能通过花柱到达胚珠。在授粉后两天的子房内,可看到已受精、正受精、未受精等受精过程的各个阶段。此时以 B 群 K_(233-1)为母本的卵细胞受精率可达8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7. “谷上谷”生育性状的观察——Ⅰ.穗分化进程与刚毛小穗的发育
郑丕尧;赵明;傅天明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53-58.  
摘要1877)      PDF(pc) (949KB)(737)    收藏
“谷上谷”的植株外部形态和生育过程与普通谷没有明显的区别,但由于在穗分化中“谷上谷”的刚毛小穗原基较普通谷的刚毛原基伸长后顶端保持继续分化小穗的能力,从而形成了具有刚毛顶端可结实的刚毛小穗这一特征。正在发育的刚毛小穗在其迅速伸长时分化较慢,当伸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加快分化,缩短了与相邻的普通小穗分化所形成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8. 水稻开颖机理的探讨——Ⅱ.CO_2对水稻开颖的效应
玉忠;顾蕴洁; 高煜珠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59-66.  
摘要1888)      PDF(pc) (1021KB)(928)    收藏
CO_2含量大于5%的气体,或者 pH 小于5.6的 CO_2溶液,或0.05mol/L 以上的碳酸盐与稀酸的反应液,都能显著地促进水稻开颖。诱导开颖的处理时间约20秒。浓度增高和处理时间加长却不能进一步增进开颖数。温度增高可促进 CO_2诱导开颖过程,呼吸抑制剂也不会中断这个过程。CO_2促进鳞片吸水膨大是促进开颖的原因。被处理的稻穗裂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6)
9. 高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正负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比较
彭永康;祁忠占;张丰德;刘桂琴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67-73.  
摘要1537)      PDF(pc) (374KB)(784)    收藏
对高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中的正、负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叶片中正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两者基本相同,说明正极向过氧化物酶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是稳定的。负极区域中,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有2条酶带消失,证明在这个区域中遗传信息出现顺序表达现象。花粉粒发育过程中,不育系的正极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
10. 由染色体重组制造小麦族的染色体组——Ⅱ.筛选高花培效率的单倍体小黑麦无性系
童庆娟;鲍文奎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74-79.  
摘要1730)      PDF(pc) (333KB)(731)    收藏
用花药培养选择具有高诱导率(a)和高分化率(b)的高花培效率(a×b)的八倍体小黑麦(2n=8x=56)和单倍体小黑麦(n=4x=28)是很有效的。八倍体小黑麦的花培效率同普通小麦一样,每百个花药可出2.5株绿苗。由八倍体小黑麦(A 类)花培所得的花粉植株(B 类)再进行一次花培,在所获得的 C 类植株中就能选出花培效率达到八倍体小黑麦水平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11. 种用玉米发芽率衰退因素的分析
南志标; M.J.Hill;朱昌平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80-85.  
摘要2214)      PDF(pc) (313KB)(872)    收藏
本研究测定了7个玉米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含水量、贮藏真菌、田间真菌、内部损伤、机械损伤和千粒重,对资料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贮藏真菌及种子含水量是影响种子发芽力衰退的最重要因素,二者对发芽力都有很大的、直接和间接的负作用。种子含水量通过贮藏真菌对发芽力的间接负作用大于其直接作用。田间真菌、机械损伤、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12. 读《印度农业史》,评普通栽培稻种起源问题
俞履圻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86-93.  
摘要2054)      PDF(pc) (589KB)(737)    收藏
根据‘印度农业史’的纪述,印度种稻的历史是晚于中国的。该书引用印度稻谷考古学纪录计36处,其中最早的一处是公元前2300年的。与中国比较,中国史前出土稻谷40处,有2处是距今7000年的,3处距今6000年的,7处距今5000年的,21处距今4000年的,7处距今3000年的。印度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是梵文经典(Vedas),我国称之为吠陀经。梵文是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甘薯淀粉含量换算公式及换算表
王文质;以凡;杜述荣;魏秀玲;许莉萍;曹化林
作物学报    1989, 15 (01): 94-96.  
摘要1712)      PDF(pc) (133KB)(890)    收藏
<正> 甘薯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和选育高淀粉品种,都需要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淀粉的方法,以求在育种早期世代从大量材料中筛选出高淀粉的品系。测定淀粉率通常用生化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化验设备和严格的操作步骤,而且用此法测定成千株甚至更多的F_1代材料较为困难。研究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淀粉率的方法,是甘薯遗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1)
14.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夏涛;刘纪麟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97-103.  
摘要1721)      PDF(pc) (1575KB)(838)    收藏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玉米 Mo17和77两组“同核异质系”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得到 cms-T.C.S 三种不育类型败育方式的描述。发现 cms-T 和 cms-C 在不同的核背景上表现不同的败育途径,而 cms-S 在所研究的核背景上表现出较稳定一致的小孢子发生、败育行为。比较研究肯定,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败育的一般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2)
15. 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的研究
苗果园;张云亭;尹钧; 侯跃生;潘幸来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04-115.  
摘要2106)      PDF(pc) (628KB)(1192)    收藏
从1981—1986年,主要在晋南黄土高原干旱条件下,分阶段地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数量特征、根群的构形分布、根系与地上部分的生长的关系、种子根与次生根、深层根与上层根的功能,做了系统的研究。还在生产条件下,对旱地小麦根系构形与土壤水分的利用、产量的形成及根系生长的调控技术,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对建立黄土高原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64)
16. 冬小麦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
张海峰;R.S.Zemetra; C.T.Liu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16-122.  
摘要1824)      PDF(pc) (370KB)(970)    收藏
1985—1987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对19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进行了小麦成熟期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除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外,不少白粒品种也具有较强的抗性,特别是中国品种丰产3号的抗性最强,超过美国的软质白粒抗源 Peck 和 Brevor。证明小麦穗发芽与籽粒α-淀粉酶活性高度正相关,而与脱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0)
17. 水稻根系分布与叶角关系的研究初报
凌启鸿;陆卫平; 蔡建中; 曹显祖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23-131.  
摘要1956)      PDF(pc) (421KB)(1114)    收藏
1983—1984年,通过群体水培、土培试验,在控制水稻根系不同分布空间形状情况下,研究了叶角与根系分布的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如下:1.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叶角较小,叶片趋向于直立;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叶角较大,叶片趋向于披垂。2.叶角的大小同时受叶片大小的影响,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较大的叶片更易披垂,叶角更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2)
18. 黄花烟草的遗传型和环境的互作——Ⅰ.线性模型分析
翟虎渠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32-140.  
摘要1654)      PDF(pc) (451KB)(822)    收藏
黄花烟草 Nicotiana rustica 的两个品种 V_2和 V_(12)以及它们的衍生世代 F_1、F_2、B_(c2)和 B_(c12)计6个世代16个家系种植在16个不同的环境中。方差分析表明:母性效应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世代间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它们的互作都是极显著的。株高这一性状,在早期只是加性基因起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向显性也逐渐变为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一粒小麦染色体高分辨显带
卫俊智; 朱凤绥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41-145.  
摘要1788)      PDF(pc) (499KB)(874)    收藏
AMD 法显带技术对一粒小麦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经过放线菌素 D 预处理、Ohnuki′s 溶液低渗、固定液中捣碎涂片法制片、Wright-Giemsa 染色等显带程序,可以在一粒小麦的所有染色体上成功地显示丰富的高分辨带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配对,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20多条深带,整个染色体组共显143条带纹。这将对一粒小麦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0. 油菜叶肉细胞及其在脱分化和再分化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韩善华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46-150.  
摘要1986)      PDF(pc) (1797KB)(896)    收藏
对油菜叶片及其外植体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和分生组织细胞进行了详细的透射电镜观察。观察表明,它们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有关。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油菜叶肉细胞是一种典型的薄壁细胞,细胞质很少,但叶绿体非常丰富。脱分化的愈伤组织细胞类似于薄壁细胞,中央也有一个大液泡,液泡周围有一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21. 冬小麦烘烤品质与其它一些品质性状及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林作楫;周希丹;揭声慧;胡学义;丁霄霖;金茂国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51-159.  
摘要1921)      PDF(pc) (451KB)(898)    收藏
1984-1985和1985-1986年度在郑州分别以34个和15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容重、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与产量相关均不显著,沉淀值与产量只有一年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呈显著正相关,与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只有一年相关达显著水平,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相关多不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1)
22. 脉冲核磁共振仪(Pulsed NMR)对作物种子含油量的快速测定
宋同明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60-166.  
摘要1957)      PDF(pc) (354KB)(939)    收藏
运用三种不同方法来验证脉冲 NMR(Minispec PC 20)对作物种子含油量测定的准确性。样品油分的变动范围为3%至55%。三个试验中理论含油量与脉冲 NMR 实测含油量十分接近,相关系数都在0.997以上;对相同材料进行连续35天的7次测定,显示了仪器读数的稳定性;在取数延迟时间为3500微秒时,自然干燥,浸水8小时和在60℃烘箱中充分烤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6)
23. 大豆养分吸收动态及施肥效果的研究
蒋工颖; 董钻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67-173.  
摘要1879)      PDF(pc) (409KB)(860)    收藏
1983—1984年进行大豆开育8号生育期间的氮、磷、钾吸收动态,养分浓度(百分含量)及施肥对养分和产量影响的研究。单株各器官氮、磷、钾积累有相似的动态。叶片和叶柄积累高峰比茎秆和根系提早10—15天(在盛花期)。各营养器官中的养分浓度苗期最高,以后各期逐渐降低。各器官氮、磷、钾所占的比重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施氮肥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
24. 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初报
颜龙安;张俊才;朱成;欧阳颔;李季能;蔡跃辉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74-181.  
摘要1528)      PDF(pc) (700KB)(837)    收藏
1978年我所用栽野型组合(萍矮58×华野)F_2中的无花粉型不育株与反交组合(华野×萍矮58)F_4中的正常株杂交,后代出现典败型变异株。经13个世代观察,该不育材料的测交、回交、姊妹交(不育株×可育株)F_1分离出的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分离;“不育株”幼穗分化期在高温下(白天平均温度30℃以上)有部分结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2)
25. 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Ⅲ.籼粳交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
袁龙江;邢祖颐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82-188.  
摘要1426)      PDF(pc) (350KB)(768)    收藏
6个粳稻品种与6个籼稻品种组成的6×6NCⅡ设计的36个 F_1组合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遗传不仅受一般配合力的影响,而且也受特殊配合力的制约。配合力分析经果指明,穗长等性状受特殊配合力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其它性状主要受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就本试验所研究的多数性状而论,籼稻的一般配合力似乎要比粳稻的一般配合力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6)
26. 大豆结瘤性等基因系的性状比较研究
丁安林
作物学报    1989, 15 (02): 189-192.  
摘要1353)      PDF(pc) (177KB)(756)    收藏
<正> 目前已证明在大多数环境下有4对基因影响大豆对接种根瘤菌(Rhizobium japonicum)的不同反应。大豆在显性(Rj1)基因控制时对大多数根瘤菌的反应为结瘤,在受隐性(rj1)基因控制时为不结瘤。其他三对基因中,显性等位基因(Rj2、Rj3和 Rj4)都能控制某些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引起无效结瘤反应。1979年在北美地区大豆统一区试中发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7. 玉米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与杂种产量的关系
戴景瑞;罗美中;韩雅姗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193-201.  
摘要1808)      PDF(pc) (677KB)(844)    收藏
以10个玉米自交系以及由它们组成的45个杂交种为材料,进行酶谱分析与单株粒重的测定。结果发现,玉米杂种 F_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Px_4和酯酶同工酶 E_3的酶谱完全决定于其双亲。双亲酶谱相同,F_1与双亲一样;双亲酶谱不同,F_1出现双亲的互补酶谱。这两种酶的酶谱有差别的双亲杂交,能够产生高产的组合;这两种酶的酶谱没有差异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8)
28. 新疆棉区的气温和棉铃发育关系的研究
过兴先;曾伟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02-212.  
摘要1611)      PDF(pc) (720KB)(776)    收藏
本研究从1984年起,在石河子、莫索湾、博乐、库尔勒、库车、阿拉尔、喀什、麦盖提和吐鲁番进行。3年结果表明,上述各地6至9月上旬气温条件优越,适宜棉铃发育。从9月起,气温下降快,其变化特点是:白天气温保持相当高;一天内气温≥20℃的时间逐渐减少;夜间温度下降急剧。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某一时期起,夜温就成为各地棉铃正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
29. 大豆对两个大豆花叶病毒本地株系抗性的遗传研究
张玉东;盖钧镒;马育华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13-220.  
摘要1910)      PDF(pc) (447KB)(982)    收藏
本试验用5个抗病材料与3个丰产感病品种共配制10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 F_1、F_2、F_3或 BC_1世代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AGS-9对 S_A 或 S_C 的抗性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不受母本细胞质的影响;(2)广吉、AGS-9、大白麻中,抗 S_A 的基因具等位性,广吉、AGS-9、徐州424、兖黄1号中,抗 S_C 的基因亦具等位性,(3)广吉 AGS-9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30.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低硫甙种质新开发的理论探讨
胡中立;刘后利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21-229.  
摘要1903)      PDF(pc) (498KB)(1000)    收藏
本研究以5个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双列杂交设计,采用 Griffing 方法1和2分别对其主要的品质性状含油量、硫甙总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同时对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和劣势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结果表明,含油量有少量的杂种优势可供利用,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完全的杂种劣势,而控制硫甙总量的基因系统的显性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6)
31. 长穗偃麦草—普通小麦核质杂种的创制及其细胞遗传学分析
钟冠昌;张荣琦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30-236.  
摘要1786)      PDF(pc) (710KB)(1058)    收藏
以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Agropyron elongatum,2n=70)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进行核置换回交,现已获得第14次回交的核质杂种材料。根据育性和生活力的表现以及细胞遗传学分析,长穗偃麦草-普通小麦核质杂种可分为以下类型:(1)生长正常,育性较好,染色体构型为21″W+1′Eev;(2)生长正常,完全不育或育性很低,染色体构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32. 水稻糯质基因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徐云碧;申宗坦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37-242.  
摘要1859)      PDF(pc) (370KB)(936)    收藏
利用3对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研究了糯质基因(wx)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3对糯与非糯品系均仅具有千粒谷重这一产量构成性状有极显著的差异,糯稻比非糯稻降低7.3—9.7%,降低的原因并非由于谷粒体积的减小而是由于糙米粒重和谷粒比重的降低。糯稻与非糯稻具有相同的同化产物库容,但由于灌浆不充实,米粒较小,导致糯稻谷壳内余留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6)
33. 陆地棉与雷蒙德氏棉种间杂种后代的胚胎学观察
彭跃进;钱思颖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43-250.  
摘要1594)      PDF(pc) (1858KB)(857)    收藏
观察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与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 U(?)br)种间杂种三倍体F_1、六倍体 F_1和六倍体 F_2、四倍体 F_2以及两个亲本种的早期胚胎发育行为,结果表明,三倍体 F_1有98%以上的胚珠不能形成胚囊,自交和回交完全不育;六倍体 F_1和 F_2及四倍体 F_2均有90%以上的胚珠能形成胚囊,自交和回交部分可育;但其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4. 波斯小麦×节节麦杂种F_1直接形成双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许树军;董玉琛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51-259.  
摘要1772)      PDF(pc) (989KB)(909)    收藏
波斯小麦(Triticum carthlicum,AABB)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DD)杂交,杂种 F_1出现可育性。不同组合的自交结实率21.25—39.72%。细胞学研究表明,可育性是由于杂种 F_1通过两种途径形成了未减数配子:第一,一部分花粉母细胞第一次分裂消失,只发生第二次分裂。即21条染色体集中到赤道面上之后,姊妹染色单体均等分离并移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6)
35. 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与薯肉色的研究
蔺定运;李炜;刘晓阳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60-266.  
摘要1827)      PDF(pc) (373KB)(906)    收藏
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品种不同有很大差异。高者达28.08毫克/100克鲜重,少者仅0.12毫克/100克鲜重。块根薯肉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呈正相关,r=0.82,达极显著水平。类胡萝卜素的组成成分也影响着块根的薯肉色。β-胡萝卜素是甘薯块根的主要色素,当其含量达总量60%以上,且类胡萝卜素的总量也高时,块根薯肉色橙红。用色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36. 水稻抗病育种研究——Ⅴ.中丹2号抗稻瘟基因分析
赵开军;林世成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67-272.  
摘要1834)      PDF(pc) (327KB)(908)    收藏
1984—1985年选7个具稻瘟病抗性单基因、代表13个抗稻瘟基因所在7个位点的粳稻品种和一个对所用菌系全部感病的品种构成一套测定品种与中丹2号进行杂交和回交,用致病性比较稳定的菌系于温室内同时鉴定亲本、F_1、F_2及 B_1F_1代的苗期叶瘟抗性,研究了中丹2号的抗瘟性遗传。结果表明:中丹2号具有 Pi-a 和 Pi-i 两个显性抗瘟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37. 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
宋文昌;陈志勇;张玉华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73-277.  
摘要1910)      PDF(pc) (329KB)(901)    收藏
本研究用1.7%KOH 溶液浸泡叶片法分析了同源四倍体水稻和二倍体水稻的香味遗传。采用的香稻品种:香籽、香芒糯、京香1号和早香17。包含1个香稻品种的各种杂交组合的 F_1植株均无香味。在 F_2代,4个四倍体杂交组合无香味与有香味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5∶1,5个二倍体杂交组合的分离比例符合3∶1,而且正反交的分离比例没有差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1)
38. 小麦种子饱满度指标的比较研究
严威凯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78-282.  
摘要1520)      PDF(pc) (224KB)(811)    收藏
<正> 对小麦种子饱满度的定量描述是研究其遗传原因,生理过程及改良方法的重要前提。目前采用的指标有种子容重、比重、种子密度、千粒重及干体积/吸胀体积比值等,名目较多。但究竟哪一种指标更为客观、简便和实用,尚无一致意见。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种子的测定,比较了几种常用的饱满度指标。结果指出:种子的水介容重是最可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39. 玉米花粉超低温(-196℃)保存一年后的结实能力
石思信;田玥
作物学报    1989, 15 (03): 283-286.  
摘要2571)      PDF(pc) (222KB)(1183)    收藏
<正> 玉米花粉属三核型,离开母株24小时之后(在室温条件下),生活力几乎完全丧失。随着低温冷冻技术的发展,在超低温(-196℃)条件下较长时间地保存玉米花粉已成为可能。Barnabas (1981) 报道玉米花粉在液氮(-196℃)中保存一年后,还有29.2%的授粉能力。本文报道玉米花粉超低温(-196℃)保存一年后的结实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40. 水分从玉米根端输往体内途径的探讨
赵珍美; 王璞
作物学报    1989, 15 (04): 289-296.  
摘要1553)      PDF(pc) (430KB)(785)    收藏
从玉米各层根中的一条吸入染料溶液后追索其输往地上各器官的踪迹。从 n 层节根可输往叶片范围为≥n 节可见叶。主胚根输往各叶全部纵向大脉,次生胚根每条只输往各叶的50%纵向大脉,各层节根从不同方向输入后,各自通向相应叶片的特定部位。在茎内,每一条节根吸水后,一般在输入方向的一个局部内上升,输入节位愈高,上升途径愈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