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大双, 邓琬玉, 王珍, 彭茜, 张晓莉, 姚梦楠, 缪文杰, 朱冬鸣, 李加纳, 梁颖. 甘蓝型油菜BnMAPK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4): 840-850. |
[2] |
黄成, 梁晓梅, 戴成, 文静, 易斌, 涂金星, 沈金雄, 傅廷栋, 马朝芝. 甘蓝型油菜BnAPs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3): 597-607. |
[3] |
闫岩, 张钰石, 刘础荣, 任丹阳, 刘洪润, 刘雪晴, 张明才, 李召虎.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双晚”种植模式下的品种匹配与资源效率[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23-436. |
[4] |
余慧芳, 张卫娜, 康益晨, 范艳玲, 杨昕宇, 石铭福, 张茹艳, 张俊莲, 秦舒浩. 马铃薯CrRLK1Ls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响应晚疫病菌信号的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1): 249-258. |
[5] |
荐红举, 尚丽娜, 金中辉, 丁艺, 李燕, 王季春, 胡柏耿, Vadim Khassanov, 吕典秋. 马铃薯PIF家族成员鉴定及其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1): 86-98. |
[6] |
李静, 王洪章, 刘鹏, 张吉旺, 赵斌, 任佰朝. 夏玉米不同栽培模式花后叶片光合性能的差异[J]. 作物学报, 2021, 47(7): 1351-1359. |
[7] |
黄兴, 习金根, 陈涛, 覃旭, 谭施北, 陈河龙, 易克贤. 剑麻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6): 1082-1089. |
[8] |
赵杰, 李绍平, 程爽, 田晋钰, 邢志鹏, 陶钰, 周磊, 刘秋员, 胡雅杰, 郭保卫, 高辉, 魏海燕, 张洪程. “独秆”栽培模式下全程氮肥在分蘖中后期施用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6): 1162-1174. |
[9] |
孟钰玉, 魏春茹, 范润侨, 于秀梅, 王逍冬, 赵伟全, 魏新燕, 康振生, 刘大群. 小麦TaPP2-A13基因的表达响应逆境胁迫并与SCF复合体接头蛋白TaSKP1相互作用[J]. 作物学报, 2021, 47(2): 224-236. |
[10] |
柳燕兰, 郭贤仕, 张绪成, 马明生, 王宏康. 密度和施肥对旱地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2): 320-331. |
[11] |
李京琳, 李佳林, 李新鹏, 安保光, 曾翔, 吴永忠, 黄培劲, 龙湍. 水稻ptc1隐性核不育系的创制及其配合力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11): 2173-2183. |
[12] |
姚姝, 张亚东,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水稻Wxmp背景下SSIIa和SSIIIa等位变异及其互作对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11): 1690-1702. |
[13] |
向丽媛,徐凯,苏静,吴超,袁雄,郑兴飞,刁英,胡中立,李兰芝. 基于通路分析剖析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319-1326. |
[14] |
李昊昱,孟兆良,庞党伟,陈金,侯永坤,崔海兴,金敏,王振林,李勇. 周年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固碳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6): 893-903. |
[15] |
周宝元,马玮,孙雪芳,丁在松,李从锋,赵明. 冬小麦-夏玉米高产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研究[J]. 作物学报, 2019, 45(4): 589-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