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7, Vol. 33 ›› Issue (01): 158-162.
蒋彦波1;揭雨成1,*;周建林2;邢虎成1;佘玮1
JIANG Yan-Bo1,JIE Yu-Cheng1*,ZHOU Jian-Lin2,XING HuCheng1,SHE Wei1
摘要: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栽培品种芦竹青为材料,经MseⅠ酶切并与相应接头连接,然后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T)15杂交,再用链亲和素包被磁珠(Dynabeads M-280)捕捉杂交产物,以21碱基接头寡核苷酸为引物经PCR扩增获得了双链目的片段,回收300~1 000 bp DNA片段,然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这样就构建了苎麻富含(GA)n微卫星的部分基因组文库。随机挑取36个克隆,以锚定简单重复序列为引物对其进行PCR筛选。测序分析了22个阳性克隆,每个克隆都含有微卫星DNA,阳性克隆率为61.1%,微卫星种类以与探针互补的(GA/CT)n为主,占83.3%,同时还存在(TG/AC)n和三碱基、六碱基为单元构成的苎麻微卫星,如(GAC)n、(ACG)n、(TCT)n、(TCG)n、(GAA)n、(CCGACG) n、(GAGAAA)n等。最后以18个微卫星位点设计了18对苎麻微卫星特异引物。GA/CT重复单元的长度从7到40范围内变化,平均为19.2,显示了它们将产生良好多态性,为一种强有力的遗传标记。苎麻微卫星DNA标记可广泛应用于苎麻基因型鉴定,基因和QTL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系谱分析等。
[1] | 秦海峰,龙宁,吴建国,石春海. 甜叶菊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多态性标记的筛选[J]. 作物学报, 2014, 40(03): 447-456. |
[2] | 王丽鸳,韦康,张成才,成浩. 茶树花转录组微卫星分布特征[J]. 作物学报, 2014, 40(01): 80-85. |
[3] | 赵亮,蔡彩平,梅鸿献,郭旺珍. 用于区别不同棉花品种基因组特征的微卫星位点筛选[J]. 作物学报, 2012, 38(10): 1810-1817. |
[4] | 韩建东,李伟华,曹远银,宫志远,姚强. 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33的微卫星标记[J]. 作物学报, 2012, 38(06): 1003-1008. |
[5] | 张媛媛, 束爱萍,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 37(12): 2173-2178. |
[6] | 陈坚, 张辉, 朱炳耀, 林新坚. 紫云英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品种鉴别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11, 37(09): 1592-1596. |
[7] | 邵菁, 戴伟民, 张连举, 宋小玲, 强胜. 江苏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 37(08): 1324-1332. |
[8] | 王变银, 翟军, 郝元峰, 李安飞, 孔令让. 对人工合成小麦的微卫星变异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 37(08): 1491-1496. |
[9] | 徐建飞, 金黎平,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刘杰, 黄三文, 屈冬玉. 利用磁珠富集马铃薯BAC文库中NBS-LRR类晚疫病抗性基因[J]. 作物学报, 2011, 37(05): 764-771. |
[10] | 张强, 姚国新, 胡广隆, 汤波, 陈超, 李自超. 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J]. 作物学报, 2011, 37(05): 784-792. |
[11] | 张晗, 王建成, 王东建, 姚凤霞, 许金芳, 宋国安, 管延安, 李汝玉. 中国高粱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中、外高粱遗传变异水平比较[J]. 作物学报, 2011, 37(02): 224-234. |
[12] | 吴承来, 张倩倩, 董炳雪, 张春庆. 我国部分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解析[J]. 作物学报, 2010, 36(11): 1820-1831. |
[13] | 余渝,张艳欣,林忠旭,张献龙. 棉花种间BC1群体偏分离的遗传剖析[J]. 作物学报, 2010, 36(10): 1657-1665. |
[14] | 张培培,王夏青,余杨,余渝,林忠旭,张献龙. 首批海岛棉基因组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的分离、评价和定位[J]. 作物学报, 2009, 35(6): 1013-1020. |
[15] | 秦君;李英慧;刘章雄;栾维江;闫哲;关荣霞;张孟臣;常汝镇;李广敏;马峙英;邱丽娟. 黑龙江省大豆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09, 35(2): 228-2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