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7, Vol. 33 ›› Issue (09): 1411-1418.
徐正进1;陈温福1;韩勇2;邵国军2;张文忠1;马殿荣1
XU Zheng-Jin1,CHEN Wen-Fu1,HAN Yong2,SHAO Guo-Jun2,ZHANG Wen-Zhong1,MA Dian-Rong1
摘要: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40个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穗型分类方法及其与穗部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的13项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单穗重、着粒密度、穗直立程度和穗型指数为指标,分别将试材划分为重、中、轻,密、中、稀,直、半、弯,上、中、下4类各3种穗型;总体看重穗型有与密穗型相对应的趋势,共同特点是穗数少而一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多,着粒密度大,二次枝梗粒数及其占每穗粒数的比率(二次粒率)高,结实性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性差,因而产量潜力较高但是品质较差;直立穗型与重穗型和密穗型的对应关系不如前两者之间明显,在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粒数、着粒密度等方面与重穗型和密穗型相似,但是二次粒率低,结实率高,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都优于重穗型和密穗型;上部优势型在结实性和品质性状上有明显优势,但是产量较低。因此,直立穗型与上部优势型相结合将有利于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协调统一。
[1] | 胡文静, 李东升, 裔新, 张春梅, 张勇. 小麦穗部性状和株高的QTL定位及育种标记开发和验证[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346-1356. |
[2] | 田甜, 陈丽娟, 何华勤.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372-1388. |
[3] | 郑崇珂, 周冠华, 牛淑琳, 和亚男, 孙伟, 谢先芝. 水稻早衰突变体esl-H5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389-1400. |
[4] | 周文期, 强晓霞, 王森, 江静雯, 卫万荣. 水稻OsLPL2/PIR基因抗旱耐盐机制研究[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401-1415. |
[5] | 郑小龙, 周菁清, 白杨, 邵雅芳, 章林平, 胡培松, 魏祥进. 粳稻不同穗部籽粒的淀粉与垩白品质差异及分子机制[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425-1436. |
[6] | 王丹, 周宝元, 马玮, 葛均筑, 丁在松, 李从锋, 赵明. 长江中游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437-1450. |
[7] | 王旺年, 葛均筑, 杨海昌, 阴法庭, 黄太利, 蒯婕, 王晶, 汪波, 周广生, 傅廷栋. 大田作物在不同盐碱地的饲料价值评价[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451-1462. |
[8] | 颜佳倩, 顾逸彪, 薛张逸, 周天阳, 葛芊芊, 张耗, 刘立军, 王志琴, 顾骏飞, 杨建昌, 周振玲, 徐大勇. 耐盐性不同水稻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机制[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463-1475. |
[9] | 杨欢, 周颖, 陈平, 杜青, 郑本川, 蒲甜, 温晶, 杨文钰, 雍太文. 玉米-豆科作物带状间套作对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优势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476-1487. |
[10] | 陈静,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叶面喷施甜菜碱对不同播期夏玉米产量形成及抗氧化能力的调控[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502-1515. |
[11] | 李祎君, 吕厚荃.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537-1545. |
[12] | 杨建昌, 李超卿, 江贻. 稻米氨基酸含量和组分及其调控[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037-1050. |
[13] | 石艳艳, 马志花, 吴春花, 周永瑾, 李荣. 垄作沟覆地膜对旱地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288-1297. |
[14] | 杨德卫, 王勋, 郑星星, 项信权, 崔海涛, 李生平, 唐定中. OsSAMS1在水稻稻瘟病抗性中的功能研究[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119-1128. |
[15] | 朱峥, 王田幸子, 陈悦, 刘玉晴, 燕高伟, 徐珊, 马金姣, 窦世娟, 李莉云, 刘国振. 水稻转录因子WRKY68在Xa21介导的抗白叶枯病反应中发挥正调控作用[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129-1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