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13, Vol. 39 ›› Issue (08): 1416-1424.doi: 10.3724/SP.J.1006.2013.01416
张洪熙1,**,张祖建2,**,王才林3,杨建昌2,赵步洪1,秦德荣4,陈新红5,王建平6,孙菊英7,季红娟1,宋云生2,朱庆森2,*
ZHANG Hong-Xi1,**,ZHANG Zu-Jian2,**,WANG Cai-Lin3,YANG Jian-Chang2,ZHAO Bu-Hong1,QIN De-Rong4,CHEN Xin-Hong5,WANG Jian-Ping6,SUN Ju-Ying7,JI Hong-Juan1,SONG Yun-Sheng2,ZHU Qin-Sen2,*
摘要:
为明确当前江苏各地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安全播期,以江苏的4个熟期类型的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连云港(34°83′N)、淮安(33°34′N)、扬州(32°25′N)和苏州(31°18′N)等4地,进行自5月10日起每10天1期,共8个播期的播种试验,得出各播期的相应齐穗期。以齐穗期温光预测模型y=a+b1x1+b2x2拟合其实得的播期与齐穗期资料。用该模型拟合4个试验点、5个供试品种计20组数据,得出20个预测式,其拟合度R2在0.9927~0.9998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用各试点所在地近25年各年粳稻品种安全齐穗期及逐日平均温度,依齐穗期光温模型预测式经多次迭代推得各年的安全播期,进而求得90%保证率的安全播期并作各地生产应用分析。在江苏淮北的北部,麦稻两熟田水稻的可播栽始期为6月15日,中熟中粳的安全播期为6月21日,此类品种可用于该地直播;其他各熟期类型品种安全播期均早于当地可播栽始期,故不能用于直播。在淮北南部稻麦两熟田的可播栽始期为6月12日左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的安全播期分别在7月4日和6月22日,此两类品种可用于该地麦茬直播;早熟晚粳安全播期在6月17日、18日,在大面积生产中因接茬时间过紧应慎用于麦茬直播;中熟晚粳的安全播期为6月8日,不可用于直播。在苏中南部,水稻可播栽始期为6月8至11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类型两品种的安全播期分别在7月12日、3日、6月25日和28日,可用于该地直播;中熟晚粳的安全播期为6月11日,用于直播接茬时间太紧,不可应用。在苏南,水稻的可播栽始期为6月5日,供试4熟期类型品种的安全播期分别为7月18日、13日、9日至10日和7月3日,仅考虑安全齐穗各熟期类型品种均可用于麦茬直播,但因中粳类型品种直播稻生育期过短、产量不高,不宜应用。
[1]Research Association of Photo-Thermo Ecological of Rice (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 Photo-Thermo Ecological of Rice Varieties of China (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78. pp 8–12 (in Chinese) |
[1] | 李鑫格, 高杨, 刘小军,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曹强. 播期播量及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及光谱指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4): 975-987. |
[2] | 袁嘉琦, 刘艳阳, 许轲, 李国辉, 陈天晔, 周虎毅, 郭保卫,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氮密处理提高迟播栽粳稻资源利用和产量[J]. 作物学报, 2022, 48(3): 667-681. |
[3] | 张军, 周冬冬, 许轲, 李必忠, 刘忠红, 周年兵, 方书亮, 张永进, 汤洁, 安礼政.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10-422. |
[4] | 李博, 张驰, 曾玉玲, 李秋萍, 任洪超, 卢慧, 杨帆, 陈虹, 王丽, 陈勇, 任万军, 邓飞. 播期对四川盆地杂交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7): 1360-1371. |
[5] | 刘秋员, 周磊, 田晋钰, 程爽, 陶钰, 邢志鹏, 刘国栋, 魏海燕, 张洪程. 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中熟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性状的相互关系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5): 904-914. |
[6] | 董明辉, 陈培峰, 江贻, 曹鹏辉, 宋云生, 顾俊荣, 谢裕林, 乔中英, 张文地, 黄丽芬. 江苏太湖地区不同生育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21, 47(5): 952-963. |
[7] | 徐田军, 吕天放, 赵久然, 王荣焕, 张勇, 蔡万涛, 刘月娥, 刘秀芝, 陈传永, 邢锦丰, 王元东, 刘春阁. 不同播期条件下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J]. 作物学报, 2021, 47(3): 566-574. |
[8] | 黄恒, 姜恒鑫, 刘光明, 袁嘉琦, 汪源, 赵灿, 王维领, 霍中洋, 许轲, 戴其根, 张洪程, 李德剑, 刘国林. 侧深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11): 2232-2249. |
[9] | 钟晓媛, 邓飞, 陈多, 田青兰, 赵敏, 王丽, 陶有凤, 任万军. 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10): 2012-2027. |
[10] | 姜树坤,王立志,杨贤莉,李波,母伟杰,董世晨,车韦才,李忠杰,迟力勇,李明贤,张喜娟,姜辉,李锐,赵茜,李文华. 基于高密度SNP遗传图谱的粳稻芽期耐低温QTL鉴定[J]. 作物学报, 2020, 46(8): 1174-1184. |
[11] | 赵春芳,岳红亮,田铮,顾明超,赵凌,赵庆勇,朱镇,陈涛,周丽慧,姚姝,梁文化,路凯,张亚东,王才林. 江苏和东北粳稻稻米理化特性及Wx和OsSSIIa基因序列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 46(6): 878-888. |
[12] | 卫平洋,裘实,唐健,肖丹丹,朱盈,刘国栋,邢志鹏,胡雅杰,郭保卫,高尚勤,魏海燕,张洪程. 安徽沿淮地区优质高产常规粳稻品种筛选及特征特性[J]. 作物学报, 2020, 46(4): 571-585. |
[13] | 姚姝, 张亚东,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水稻Wxmp背景下SSIIa和SSIIIa等位变异及其互作对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11): 1690-1702. |
[14] | 陈天晔, 袁嘉琦, 刘艳阳, 许轲, 郭保卫, 戴其根, 霍中洋, 张洪程, 李国辉, 魏海燕. 江淮下游不同播期对稻-麦周年作物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10): 1566-1578. |
[15] | 张驰, 何连华, 廖爽, 高云天, 朱世林, 李博, 周伟, 陈勇, 胡剑锋, 项祖芬, 任万军. 不同生态条件下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日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10): 1579-1590. |
Viewed | ||||||||||||||||||||||||||||||||||||||||||||||||||
Full text 459
|
|
|||||||||||||||||||||||||||||||||||||||||||||||||
Abstract 453
|
|
|||||||||||||||||||||||||||||||||||||||||||||||||
Cited |
|
|||||||||||||||||||||||||||||||||||||||||||||||||
Shared | ||||||||||||||||||||||||||||||||||||||||||||||||||
Discuss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