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8, Vol. 34 ›› Issue (05): 737-742.doi: 10.3724/SP.J.1006.2008.00737
井文1;江玲1;张文伟1;翟虎渠2;万建民1,3,*
JING Wen1,JIANG Ling1,ZHANG Wen-Wei1,ZHAI Hu-Qu2,WAN Jian-Min13*
摘要: 利用杂草稻与粳稻品种衍生的分离群体对控制种子休眠性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研究。检测到4个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 分别位于第1、第2和第6(2个)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7.8%、7.1%、5.5%和4.5%, 其中第2染色体上的QTL可能是一个新的控制种子休眠性的位点, 多项方差分析表明这4个位点的作用具有累加效应。种子发芽率与开花时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检测到的唯一一个控制抽穗期的QTL与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一个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连锁或具有多效性, 这可能是造成其显著相关的主要原因。
[1] | 陈雷, 金曼, 张维乐, 王承旭, 吴勇斌, 王治忠, 唐晓艳. 杂草稻的特性及其危害与防治研究进展[J]. 作物学报, 2020, 46(7): 969-977. |
[2] | 贾小平,全建章,王永芳,董志平,袁玺垒,张博,李剑峰. 不同光周期环境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7): 1119-1127. |
[3] | 伦珠朗杰,李慧慧,郭刚刚,其美旺姆,高丽云,唐亚伟,尼玛扎西,达瓦顿珠,卓嘎. 西藏青稞冬春性鉴定及抽穗期多样性与稳定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 45(12): 1796-1805. |
[4] | 龙海馨,邱海阳,MuhammadUZAIR,房静静,赵金凤,李学勇. 水稻窄叶突变体nal20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 2018, 44(9): 1301-1310. |
[5] | 董骥驰,杨靖,郭涛,陈立凯,陈志强,王慧. 基于高密度Bin图谱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18, 44(6): 938-946. |
[6] | 孙爱伶,伍洪铭,陈高明,张天雨,曹鹏辉,刘世家,江玲,万建民. 控制普通野生稻种子休眠性QTL的定位[J]. 作物学报, 2018, 44(01): 15-23. |
[7] | 申聪聪,朱亚军,陈凯,陈慧珍,吴志超,孟丽君,徐建龙. 利用水稻MAGIC群体关联定位抽穗期和株高QTL[J]. 作物学报, 2017, 43(11): 1611-1621. |
[8] | 向佳,李燕,樊亚伟,许军红,郑丽媛,何光华,杨正林,王楠,赵芳明*. 一个具有主效晚抽穗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鉴定、形态分析及Ehd4-2定位[J]. 作物学报, 2015, 41(05): 683-691. |
[9] | 兰海,冷亦峰,周树峰,刘坚,荣廷昭. 玉米种子休眠相关蛋白的鉴定与分析[J]. 作物学报, 2014, 40(10): 1865-1871. |
[10] | 陈玉宇,朱玉君,张宏伟,王琳琳,樊叶杨,庄杰云. 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微效千粒重QTL qTGW1.2的验证与分解[J]. 作物学报, 2014, 40(05): 761-768. |
[11] | 张祖建,王晴晴,郎有忠,王春哥,朱庆森,杨建昌. 水稻抽穗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受粉和受精作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4, 40(02): 273-282. |
[12] | 赵冬生,张昌泉,顾铭洪,刘巧泉. 水稻Ef7基因的一个新等位基因Ef7-l的遗传效应及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3, 39(10): 1799-1805. |
[13] | 杨芳萍, 韩利明, 阎俊, 夏先春, 张勇, 曲延英, 王忠伟, 何中虎. 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J]. 作物学报, 2011, 37(11): 1917-1925. |
[14] | 冯跃, 翟荣荣, 曹立勇, 林泽川, 魏兴华, 程式华.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株高与抽穗期的QTL比较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 37(09): 1525-1532. |
[15] | 邵菁, 戴伟民, 张连举, 宋小玲, 强胜. 江苏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 37(08): 1324-13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