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4, Vol. 30 ›› Issue (07): 668-674.
许如根;吕超;祝丽;周美学;莫惠栋
XU Ru-Gen;LU Chao;ZHU Li;ZHOU Mei-Xue;MO Hui-Dong
摘要: 以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和4个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7×4=28个F1杂种,研究了12个数量性状,即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IL)、每株穗数(SP)、主穗粒数(KMS)、每株粒数(KP)、每株粒重(KWP)、每株干重(DWP)、千粒重(KW)、籽粒产量(KY)、籽粒蛋白质含量(PC)和赖氨酸含量(LP)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
中图分类号:
[1] | 贺军与, 钟伟, 陈云琼, 王卫斌, 熊静蕾, 蒋亚丽, 施辉蒙, 陈升位. 大麦籽粒发育进程中7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8): 1624-1630. |
[2] | 耿腊, 黄业昌, 李梦迪, 谢尚耿, 叶玲珍, 张国平. 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7): 1205-1214. |
[3] | 张帆, 杨茜. 大麦-双季稻轮作体系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大麦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12): 2522-2531. |
[4] | 徐婷婷, 汪巧玲, 邹淑琼, 狄佳春, 杨欣, 朱银, 赵涵, 颜伟.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大麦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J]. 作物学报, 2020, 46(9): 1340-1350. |
[5] | 徐银萍, 潘永东, 刘强德, 姚元虎, 贾延春, 任诚, 火克仓, 陈文庆, 赵锋, 包奇军, 张华瑜. 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J]. 作物学报, 2020, 46(3): 448-461. |
[6] | 杨晓梦, 李霞, 普晓英, 杜娟, Muhammad Kazim Ali, 杨加珍, 曾亚文, 杨涛. 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20, 46(01): 52-61. |
[7] | 向丽媛,徐凯,苏静,吴超,袁雄,郑兴飞,刁英,胡中立,李兰芝. 基于通路分析剖析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319-1326. |
[8] | 时丽洁,蒋枞璁,王方梅,杨平,冯宗云. 大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365-1374. |
[9] | 邹应斌,黄敏. 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作物学报, 2018, 44(6): 791-795. |
[10] | 王琪月, 孟淑君, 张柯, 张战辉, 汤继华, 丁冬. 玉米雌穗发育杂种优势相关miRNA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18, 44(6): 796-813. |
[11] | 董婧,逯晓萍,张坤明,薛春雷,张瑞霞. 高丹草杂种及其亲本转录组SNP及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8, 44(12): 1809-1817. |
[12] | 胡德益,蔡露,陈光登,张锡洲,刘春吉. 不同磷水平下大麦分蘖期磷效率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J]. 作物学报, 2017, 43(12): 1746-1759. |
[13] | 张征,张雪丽,莫博程,代志军,胡中立,李兰芝,郑兴飞. 籼型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 作物学报, 2017, 43(10): 1448-1457. |
[14] | 杨慧丽,林亚楠,张怀胜,卫晓轶,丁冬,薛亚东. 玉米开花期性状的QTL及杂种优势位点定位[J]. 作物学报, 2017, 43(05): 678-690. |
[15] | 于亚辉,刘郁,李振宇,陈广红,徐正进,唐亮,毛艇,徐海. 亲本籼粳成分与两系杂交粳稻杂种优势的关系及遗传基础[J]. 作物学报, 2016, 42(05): 648-6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