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4, Vol. 30 ›› Issue (02): 159-162.
赵广才; 何中虎;田奇卓;李克民; 刘利华;李振华;张文彪
ZHAO Guang-Cai; HE Zhong-Hu; TIAN Qi-Zhuo2; Li Ke-Min1; LIU Li-Hua; LI Zhen-Hu; ZHANG Wen-Biao
摘要: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氮素不同底施和追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颖壳、根系、茎秆的含氮量也呈随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的趋势。收获时植株各器官中,籽粒含氮量最多,依次为颖壳、叶片、茎秆、根系。在两种肥料的比较中,施用尿素比硫酸铵在植株营养器官中残留量少,
中图分类号:
[1] | 刘运景, 郑飞娜, 张秀, 初金鹏, 于海涛, 代兴龙, 贺明荣. 宽幅播种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3): 716-725. |
[2] | 王琰, 陈志雄, 姜大刚, 张灿奎, 查满荣. 增强叶片氮素输出对水稻分蘖和碳代谢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3): 739-746. |
[3] | 谢呈辉, 马海曌, 许宏伟, 徐郗阳, 阮国兵, 郭峥岩, 宁永培, 冯永忠, 杨改河, 任广鑫. 施氮量对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糜子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63-477. |
[4] | 付正豪, 马中涛, 魏海燕, 邢志鹏, 刘国栋, 胡群, 张洪程. 不同机械化栽培方式下控释肥配比对迟熟中粳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1): 165-179. |
[5] | 靳义荣, 刘金栋, 刘彩云, 贾德新, 刘鹏, 王雅美. 普通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3): 394-404. |
[6] | 王媛, 王劲松, 董二伟, 武爱莲, 焦晓燕. 长期施用不同剂量氮肥对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特性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2): 342-350. |
[7] | 郑飞娜,初金鹏,张秀,费立伟,代兴龙,贺明荣. 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 2020, 46(3): 423-431. |
[8] | 王艳,易军,高继平,张丽娜,杨继芬,赵艳泽,辛威,甄晓溪,张文忠. 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对粳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01): 102-116. |
[9] | 李朝苏,吴晓丽,汤永禄,李俊,马孝玲,李式昭,黄明波,刘淼. 小麦产量对中后期氮素胁迫的响应及品种间差异[J]. 作物学报, 2019, 45(8): 1260-1269. |
[10] | 何丹丹,贾立国,秦永林,樊明寿.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氮利用效率及其分类研究[J]. 作物学报, 2019, 45(1): 153-159. |
[11] | 安建刚,敬夫,丁祎,肖怡,尚浩浩,李宏利,杨晓璐,唐道彬,王季春. 氮肥分期运筹对套作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8, 44(12): 1858-1866. |
[12] | 周培禄,任红,齐华,赵明,李从锋. 氮肥用量对两种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02): 263-276. |
[13] | 李法计,徐学欣,肖永贵,何中虎,王志敏. 不同氮素处理对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相关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12): 1853-1863. |
[14] | 葛敏,吕远大,张体付,周玲,林峰,赵涵*. 玉米氮素敏感性差异自交系的表达谱分析[J]. 作物学报, 2016, 42(10): 1487-1494. |
[15] | 陈佳娜,曹放波,谢小兵,单双吕,高伟,李志斌,黄敏,邹应斌*. 机插条件下低氮密植栽培对“早晚兼用”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08): 1176-11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