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5, Vol. 31 ›› Issue (12): 1544-1551.
赵明;石井龙一;丁在松; 姜雯;陈丽
ZHAO Ming; Ryuichi Ishil; DING Zai-Song; JIANG Wen; CHEN Li
摘要: 为了比较玉米(Zea mays L.)(C4)与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C3)黑暗向光照变化过程中的光诱导适应性反应,对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5 min至24 h的不同暗适应处理中,根据qN的光适应的动态变化可分为F型(快速稳定型)、M型(中速稳定型)和S型(慢速稳定型)3种。在暗适应后的光诱导期间,小麦qN主要表现出M和F型,玉米则表现出S和M型。通过对主要的荧光参数分析,小麦与玉米的Fv/Fm,qp和ΦpsII差异较小,而且qN稳定值有一定的差异,但TqNmex(qN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和TqN(qN达到稳定值的时间)玉米明显高于小麦,差异极明显。进一步分析经黑暗处理后光诱导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动态变化,两作物虽然在增加的速率和稳定后的绝对值有差异,但达到稳定的时间无明显的不同。通过塑料膜包封叶片的方法阴止CO2同化,而qN变化特征也基本不改变。这意味着短时间的C代谢不明显影响qN对光诱导的反应。对光系统I反应中心P703的典型氧化还原方式的测定和电子库容能力的分析也表明它们不是造成qN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然而,对qNmex成分的分析证明高能态猝灭(high-energy state quenching,qE)、转化猝灭(transition quenching,qT)和光抑制猝灭(photoinhibitory quenching,q1)分别为55.6%、18.5%和25.9%,说明qE是导致玉米qN在暗处理后的光诱导表现出TqNmex高、TqN长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玉米(C4)在暗一光的变化中维持较高的qE,保持较高的类囊体质子梯度,有益于启动NADPH和ATP的形成。
中图分类号:
[1] | 周练, 刘朝显, 熊雨涵, 周京, 蔡一林. 质膜内在蛋白ZmPIP1;1参与玉米耐旱性和光合作用的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3): 472-480. |
[2] | 侯慧芝, 张绪成, 方彦杰, 于显枫,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全膜微垄沟播对寒旱区春小麦苗期土壤水热环境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9): 1398-1407. |
[3] | 于奇,冯乃杰,王诗雅,左官强,郑殿峰. S3307对始花期和始粒期淹水绿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7): 1080-1089. |
[4] | 吴含玉,肖飞,张亚黎,姜闯道,张旺锋. 强闪光抑制棉花叶片光系统II活性和热耗散[J]. 作物学报, 2019, 45(5): 792-797. |
[5] | 吴含玉,张雅君,张旺锋,王克如,李少昆,姜闯道. 田间密植诱导抽穗期玉米叶片衰老时的光合作用机制[J]. 作物学报, 2019, 45(2): 248-255. |
[6] | 肖飞,杨延龙,王娅婷,马慧,张旺锋. 棉花花铃期低温对叶片PSI和PSII光抑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09): 1401-1409. |
[7] | 刘凌云,刘浩,赵晶,王艳霞,王棚涛. 拟南芥低叶绿素荧光LCF3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16, 42(05): 690-695. |
[8] | 顾骏飞*,周振翔,李志康,戴琪星,孔祥胜,王志琴,杨建昌. 水稻低叶绿素含量突变对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04): 551-560. |
[9] | 晁毛妮,郝德荣,印志同,张晋玉,宋海娜,张怀仁,褚姗姗,张国正,喻德跃. 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4, 40(01): 7-16. |
[10] | 刘杨,温晓霞,顾丹丹,郭强,曾爱,李长江,廖允成. 多胺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J]. 作物学报, 2013, 39(04): 712-719. |
[11] | 崔海岩,靳立斌,李波,赵斌,董树亭,刘鹏,张吉旺. 大田遮阴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 39(03): 478-485. |
[12] | 吴能表,洪鸿. 细胞内IP3-Ca2+途径对UV-B辐射下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调控机制[J]. 作物学报, 2013, 39(02): 373-379. |
[13] | 曾令杰,林茂兹,李振方,戴林泉,李吉,李晶晶,张重义,林文雄. 连作对太子参光合及药用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2, 38(08): 1522-1528. |
[14] | 李广旭,陈华民,吴茂森,何晨阳. OsBTF3基因在水稻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中的功能[J]. 作物学报, 2012, 38(05): 904-908. |
[15] | 徐田军, 董志强, 兰宏亮, 裴志超, 高娇, 解振兴. 低温胁迫下聚糖萘合剂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2, 38(02): 352-3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