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8, Vol. 34 ›› Issue (09): 1537-1543.doi: 10.3724/SP.J.1006.2008.01537
张洪映1,2;毛新国1;景蕊莲1,*;谢惠民2,*;昌小平1
ZHANG Hong-Ying12,MAO Xin-Guo1,JING Rui-Lian1*,XIE Hui-Min2*,CHANG Xiao-Ping1
摘要: 以抗旱性不同的45份六倍体小麦和5份小麦的二倍体近缘种为材料, 通过测序检测TaPK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研究了TaPK7基因多态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旨在为发掘利用小麦抗旱基因资源奠定基础。50份材料TaPK7序列总长220 448 bp, 其中有64个SNP和9个InDel, 二者的频率分别为1 SNP/3 445 bp和1 InDel/24 494 bp。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样性π值小于非编码区, 可能是由于编码区承受的选择压力较大。同义突变(Ka)与非同义突变(Ks)比值是0.415, 表明该基因受负向选择影响, 属于相对保守基因。在编码区检测到16个单核苷酸突变, 多存在于抗旱材料中。共检测到21种单倍型, 其中5种为强抗旱材料单倍型, 2种为干旱极敏感材料单倍型, 11种中等抗旱材料单倍型, 另外3种单倍型中同时包括抗旱材料和干旱敏感材料, 初步揭示了TaPK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抗旱性相关。
[1] | 胡文静, 李东升, 裔新, 张春梅, 张勇. 小麦穗部性状和株高的QTL定位及育种标记开发和验证[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346-1356. |
[2] | 郭星宇, 刘朋召, 王瑞, 王小利, 李军. 旱地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对降水年型与施氮量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262-1272. |
[3] | 王兴荣, 李玥, 张彦军, 李永生, 汪军成, 徐银萍, 祁旭升. 青稞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279-1287. |
[4] | 刘丹, 周彩娥, 王晓婷, 吴启蒙, 张旭, 王琪琳, 曾庆东, 康振生, 韩德俊, 吴建辉. 利用集群分离分析结合高密度芯片快速定位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C271[J]. 作物学报, 2022, 48(3): 553-564. |
[5] | 付美玉, 熊宏春, 周春云, 郭会君, 谢永盾,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丁玉萍, 徐延浩, 刘录祥. 小麦矮秆突变体je0098的遗传分析与其矮秆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 2022, 48(3): 580-589. |
[6] | 冯健超, 许倍铭, 江薛丽, 胡海洲, 马英, 王晨阳, 王永华, 马冬云. 小麦籽粒不同层次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 2022, 48(3): 704-715. |
[7] | 刘运景, 郑飞娜, 张秀, 初金鹏, 于海涛, 代兴龙, 贺明荣. 宽幅播种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3): 716-725. |
[8] | 马红勃, 刘东涛, 冯国华, 王静, 朱雪成, 张会云, 刘静, 刘立伟, 易媛.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J]. 作物学报, 2022, 48(3): 747-758. |
[9] | 王洋洋, 贺利, 任德超, 段剑钊, 胡新, 刘万代, 郭天财, 王永华, 冯伟.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不同水分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价[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48-462. |
[10] | 陈新宜, 宋宇航, 张孟寒, 李小艳, 李华, 汪月霞, 齐学礼. 干旱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胁迫以及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的缓解作用[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78-487. |
[11] | 张海燕, 解备涛, 姜常松, 冯向阳, 张巧, 董顺旭, 汪宝卿, 张立明, 秦桢, 段文学. 不同抗旱性甘薯品种叶片生理性状差异及抗旱指标筛选[J]. 作物学报, 2022, 48(2): 518-528. |
[12] | 徐龙龙, 殷文, 胡发龙, 范虹, 樊志龙, 赵财, 于爱忠, 柴强. 水氮减量对地膜玉米免耕轮作小麦主要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37-447. |
[13] | 马博闻, 李庆, 蔡剑, 周琴, 黄梅, 戴廷波, 王笑, 姜东. 花前渍水锻炼调控花后小麦耐渍性的生理机制研究[J]. 作物学报, 2022, 48(1): 151-164. |
[14] | 孟颖, 邢蕾蕾, 曹晓红, 郭光艳, 柴建芳, 秘彩莉. 小麦Ta4CL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促进转基因拟南芥生长和木质素沉积中的功能[J]. 作物学报, 2022, 48(1): 63-75. |
[15] | 韦一昊, 于美琴, 张晓娇, 王露露, 张志勇, 马新明, 李会强, 王小纯. 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可变剪接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1): 40-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