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9-07-12
    •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2(t)的鉴定和初步定位
      郑崇珂,王春连,于元杰,梁云涛,赵开军
      作物学报. 2009, (7):  1173-1180.  doi:10.3724/SP.J.1006.2009.01173
      摘要 ( 2352 )   PDF (471KB) ( 15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多菌系接种鉴定及抗谱分析,并与目前国际上已知抗白叶枯病基因比较,证明在水稻抗源C4064中含有一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2(t)。应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EST等分子标记,对该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通过对F2分离群体及F3家系单株进行遗传连锁性检测,发现6个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分子标记RM27256RM27274RM2064ZCK24RM6293RM5926Xa32(t)基因连锁。它们与Xa32(t)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11.01.00.51.52.6 cM。其中标记RM6293RM5926位于染色体近端粒一侧,其他4个标记RM27256RM27274RM2064ZCK24位于基因的另一侧。将Xa32(t)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2.0 cM范围内。

      小麦盐胁迫相关基因TaMYB32的克隆与分析
      张立超,赵光耀,贾继增,孔秀英*
      作物学报. 2009, (7):  1181-1187.  doi:10.3724/SP.J.1006.2009.01181
      摘要 ( 2434 )   PDF (888KB) ( 19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小麦全长cDNA克隆进行大规模测序及转录因子功能研究中,筛选到一个盐胁迫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基因,将其命名为TaMYB32TaMYB32的全长cDNA序列为1250 bp,开放阅读框为732 bp,编码一个具有244个氨基酸的R2R3-MYB转录因子。根据该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在小麦二倍体祖先种乌拉尔图小麦UR206、拟斯卑尔脱山羊草Y2006和粗山羊草Y2282以及六倍体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茶淀红中克隆了TaMYB32的基因组和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TaMYB32在小麦二倍体祖先种中存在2种序列,在六倍体小麦中存在4种序列,其中1种序列在进化上非常保守,在二倍体和六倍体中完全相同。对TaMYB32基因组和cDNA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它是一个没有内含子的基因。电子定位发现TaMYB32在小麦第六同源群上,每个基因组中有2个拷贝,这与测序结果相吻合。同源序列分析发现,TaMYB32与来自水稻和玉米中的MYB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72.4 %73.7%。组织表达特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小麦根、茎、叶、雌蕊和花药中均有较强的表达。半定量与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TaMYB32是一个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的基因。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红蚰麦白粉菌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谱
      王俊美,刘红彦,徐红明,王飞,高素霞,康振生
      作物学报. 2009, (7):  1188-1193.  doi:10.3724/SP.J.1006.2009.01188
      摘要 ( 2690 )   PDF (201KB) ( 2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农家品种红蚰麦携带1对显性抗白粉病新基因,暂命名为Pmhym。为了深入了解该品种抗病的分子机制,用豫麦13/红蚰麦的F3代纯合抗病株系构建抗池,并对白粉菌接种后24 h的基因表达谱,采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进行分析,以白粉菌接种0 h为对照。在61 127基因微矩阵点中,有效差异表达Ratio20.5的基因共5 282个,其中上调基因2 553个,下调2 729个。对上调序列的分类表明,功能明确的序列中39.81%与抗病/防御相关;下调表达基因中以能量代谢和抗病/防御相关基因比例最高,分别占26.71%19.65%。上调表达在8倍以上的序列中81个的功能已知,其中包括病程相关基因、防卫反应基因、生成或清除活性氧的基因,以及抗病信号转导基因等。选取上调和下调表达8倍以上的共13个探针序列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表明基因芯片数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棉花中一个钝叶醇14α-脱甲基酶基因同源基因(GhCYP51G1)的克隆、序列特征和表达分析
      谭琨岭,胡明瑜,李先碧,覃珊,李德谋,罗小英,赵娟,臧振乐,李宝利,裴炎,罗明*
      作物学报. 2009, (7):  1194-1201.  doi:10.3724/SP.J.1006.2009.01194
      摘要 ( 2004 )   PDF (732KB) ( 17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植物固醇在棉花纤维细胞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和信号传导机制,通过筛选棉花EST数据库并对目标EST序列进行整合和分析,从陆地棉栽培品种徐州142正在发育的纤维中克隆了植物固醇合成途径的重要酶基因——钝叶醇14α-脱甲基酶基因的同源基因,命名为GhCYP51G1 (GenBank登录号为EU727154)。该基因编码486个氨基酸残基,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5.2 kD8.8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烟草、马铃薯和葡萄等物种中CYP51家族成员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且具有钝叶醇14α-脱甲基酶序列中的典型保守结构域,如多个底物结合位点和血红素结合域。说明该克隆基因是钝叶醇14α-脱甲基酶基因的同源基因。实时定量RT-PCR的结果表明GhCYP51G1基因在快速伸长期的纤维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在子叶、雌蕊和雄蕊以及开花后6 d胚珠、开花后0 d2 d的胚珠纤维中表达水平较低。在开花后8 d的纤维细胞中GhCYP51G1的表达水平最高,这些结果说明该基因在纤维细胞的伸长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纤维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素能够下调GhCYP51G1基因的表达,暗示植物固醇在植物激素,特别是油菜素类固醇物质和生长素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作用。

      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元件ARC1的体外表达及其与SRK相互作用验证
      牛义,王志敏,高启国,宋明,王小佳,朱利泉
      作物学报. 2009, (7):  1202-1208.  doi:10.3724/SP.J.1006.2009.01202
      摘要 ( 1948 )   PDF (386KB) ( 1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中ARC1和上游因子SRK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证实该相互作用,以甘蓝E1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扩增ARC1的编码序列, 构建ARC1原核表达质粒pET43.1a-ARC1,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通过SDS-PAGE检测该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共沉淀原理及pET43.1a-ARC1融合蛋白序列中的6×His标签与Ni+结合的特点建立了体外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并用该方法对ARC1SRK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体外ARC1能与SRK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体,这为深入分析ARC1SRK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探讨ARC1与下游传导元件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刘新龙,蔡青,马丽,吴才文,陆鑫,应雄美,范源洪
      作物学报. 2009, (7):  1209-1216.  doi:10.3724/SP.J.1006.2009.01209
      摘要 ( 2225 )   PDF (211KB) ( 1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中1 202份甘蔗杂交品种为材料,根据23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从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组内取样方法3个层次探讨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共形成26种取样策略;同时设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确定最佳的总体取样量。分组原则以原产地、种植区域、总体聚类进行分组及不分组的大随机;组内取样比例按组内个体数量的简单比例(P)、平方根比例(S)、对数比例(L)和多样性比例(G)确定;组内取样方法采用聚类(C)和随机(R) 2种方法;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为5%10%15%20%25%30%35%40%45%50%。应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表型方差等5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结果表明,聚类取样优于随机取样;总体聚类分组优于其他分组;在聚类取样中,平方根比例最好,在随机取样中,多样性比例最好;根据取样策略及总体取样量的分析结果最终确认按10%总体取样量,以总体聚类分组、按对数比例在组内聚类取样为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组合,其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总资源库。在此初级核心种质的基础上,加入极值材料和取样极易丢失表型性状的材料共计136份组成最终初级核心种质,占总资源的11.31%

      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与纤维品质的关联分析
      琚铭, 王海棠, 王立科, 李飞飞, 吴慎杰, 朱华玉, 张天真, 郭旺珍
      作物学报. 2009, (7):  1217-1228.  doi:10.3724/SP.J.1006.2009.01217
      摘要 ( 2611 )   PDF (911KB) ( 18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4个纤维品质差异的棉花品种(或品系)为材料,研究10个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变化与纤维品质的关系,为阐明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与纤维品质形成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个基因在14个供试品种(或品系)不同纤维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虽然遗传背景完全不同,但它们具有某些共同表达特征。GhExp1GhCIPK1GhSus1GhSusA1GhPL5个基因都是在纤维伸长期优势表达;GhACT1GhRacAGhRacB是在纤维伸长前期和次生壁加厚期高表达;GhCelA1GhcelA3是在纤维伸长后期和次生壁加厚期优势表达。这些基因表达谱与纤维品质关联分析显示,GhRacA23DPA高表达且表达量与纤维品质显著正相关,其余基因在低表达时其表达量与纤维品质呈显著性相关,而在高表达时其表达量与纤维品质无相关性。GhExp120DPA的表达量与纤维比强度和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GhPL23DPA的表达量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GhRacA5DPA23DPA的表达量均与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GhRacB10DPA的表达量与长度和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GhCelA1基因在5DPA的表达量与纤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在10DPA的表达量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比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长度和整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GhCIPK1GhACT1GhSus1GhSusA1GhCelA3 5个基因在纤维发育各时期的表达量与纤维品质各指标未检测到相关性。
      穞稻与粳稻恢复系C堡籽粒灌浆速率的特征及遗传分析
      张启武,江建华,姚瑾,洪德林
      作物学报. 2009, (7):  1229-1235.  doi:10.3724/SP.J.1006.2009.01229
      摘要 ( 2168 )   PDF (422KB) ( 1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穞稻是一种分蘖力强、灌浆期短的较原始的亚洲栽培稻粳稻类型。大穗型杂交粳稻F1单株有效穗数偏少、部分籽粒充实度欠佳,为克服该缺点,本研究调查了穞稻(P1)与粳稻恢复系C(P2)及其正反交F1B1B2F2 6个世代各6个灌浆时段的灌浆速率,并运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平均灌浆速率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以正反交没有发现平均灌浆速率的细胞质效应。(2)P1P2及其F1灌浆速率最大的时段都是开花后8~14 d(3)穞稻全灌浆期28 d,比C堡短14 d;平均灌浆速率比C堡快50%(4)世代平均数分析显示平均灌浆速率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显示平均灌浆速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基于大豆胞囊线虫抗病候选基因rhg1的InDe1标记发掘与鉴定
      南海洋,李英慧,常汝镇,邱丽娟
      作物学报. 2009, (7):  1236-1243.  doi:10.3724/SP.J.1006.2009.01236
      摘要 ( 2394 )   PDF (365KB) ( 19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根据抗病候选基因发掘标记可以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材料提供标记资源。本研究通过对大豆胞囊线虫抗病候选基因rhg1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4个插入/删除位点,针对其中3个多碱基插入/缺失位点开发了InDel标记。应用开发的3InDel标记对33份栽培大豆进行基因型鉴定,共检测到等位变异11个,平均每个位点3.67个。其中rhg1-I1位点有等位变异5个,rhg1-I2位点有等位变异2个;rhg1-I4位点有等位变异4个。各等位变异发生频率范围为0.8%~77.3%InDel标记与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间的关联分析表明,rhg1-I4为抗性相关标记,对抗病资源的检出效率为88.2%,对感病资源的检出效率为100%。该标记的288 bp等位变异和294 bp等位变异为抗病相关等位变异,269 bp等位变异和272 bp等位变异为感病相关等位变异。此标记与常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Satt309配合鉴定可以提高SCN抗病资源的检测效率。

      黄河中游粗山羊草三种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鉴定、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
      苏亚蕊,张大乐,张明,李锁平
      作物学报. 2009, (7):  1244-1252.  doi:10.3724/SP.J.1006.2009.01244
      摘要 ( 2066 )   PDF (448KB) ( 1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2n = 2x = 14, DD)是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祖先之一,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变异类型丰富,是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161份粗山羊草的HMW-GS,发现3种编码序列未知的y-型亚基,即Dy10.5t、Dy10.4t和Dy10.5*t亚基。通过AS-PCR扩增、克隆、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推导,发现3种未知序列均具有典型HMW-GS的序列结构特征且较为相似,仅Dy10.4t与Dy10.5t亚基存在一个氨基酸重复单元的缺失,Dy10.5t与Dy10.5*t亚基在信号肽部位有一个氨基酸的替换(L-F)。通过对这3种HMW-GS与32个已知氨基酸序列的HMW-GS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证实Dy10.5t、Dy10.4t和Dy10.5*t 3个亚基是D基因组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y-型亚基家族的新成员。

      叶绿体型转昆虫抗冻蛋白基因烟草的耐寒性
      王艳,马纪*,黄薇,邱立明,叶锋,张富春
      作物学报. 2009, (7):  1253-1360.  doi:10.3724/SP.J.1006.2009.01253
      摘要 ( 2067 )   PDF (465KB) ( 18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已构建的大豆叶绿体表达载体pJY01,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昆虫抗冻蛋白基因MpAFP149插入此载体中构成叶绿体表达载体pJY01-MpAFP149,利用基因枪轰击法转化烟草,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4株叶绿体型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株系。PCRPCR-Southern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至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但同质化水平不高,RT-PCR结果也表明昆虫抗冻蛋白基因已发生了转录。将野生型烟草、叶绿体型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及核转化T1代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pCAMBIA1302- MpAFP149)1℃低温处理3 d,观察耐寒表型及测定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 叶绿体型转基因烟草的耐寒表型优于野生型烟草,但与核转化的T1代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无显著差异。处理3 d时,叶绿体型转基因烟草和T1代转抗冻蛋白基因烟草的电导率分别为39.2%38.2%,而野生型烟草已达73.7%。本实验获得的异质化转叶绿体抗冻蛋白基因烟草与转核基因烟草的耐寒力无差异。

      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不同杂种世代的染色体及性状分离特点
      王玉海,王黎明,鲍印广,崔法,郝元峰,宗浩,李兴锋,高居荣,王洪刚
      作物学报. 2009, (7):  1261-1267.  doi:10.3724/SP.J.1006.2009.01261
      摘要 ( 1977 )   PDF (361KB) ( 1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偏凸山羊草-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SDAU18和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及其9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分析不同自交和回交世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特点。结果表明,随自交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更快趋近普通小麦的42条,至F5BC3F1代,染色体数目为42的植株已分别达93.9%92.0%。与自交世代相比,回交后代减数第一分裂中期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外源染色体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重组,一般应以回交2~3次为宜;随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杂种的育性提高,至F3BC2F1代育性基本稳定。在不同杂种世代可分离出具有矮秆、大穗、大粒、对白粉病、条锈病免疫或高抗及外观品质优良的变异类型,以F3BC1F1代的变异类型最丰富。

      大豆导入系群体芽期耐低温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及QTL定位
      蒋洪蔚,李灿东,刘春燕,张闻博,邱鹏程,李文福,高运来,胡国华,陈庆山
      作物学报. 2009, (7):  1268-1273.  doi:10.3724/SP.J.1006.2009.01268
      摘要 ( 2103 )   PDF (547KB) ( 17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美国大豆品种Clark (供体亲本)与主栽品种红丰11 (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经过严格的芽期耐低温筛选鉴定,得到46个在芽期耐低温性状上明显超过轮回亲本的导入系个体。利用这套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和基因型分析,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和单向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到分布于大豆10个连锁群的14个与大豆芽期耐低温相关的QTL。其中卡方分析检测到12个供体片段的超导入位点,对芽期耐低温性状表现为正效应。方差分析检测到5个位点,也表现为正效应,且其中Satt237SOYPRP1Satt540 3个位点是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的,应视为与耐低温直接相关的QTL。本研究旨在创建大豆芽期耐低温分子育种的检测方法平台,为大豆芽期耐低温研究提供有用的分子标记。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ZH84的RGAP标记及其应用
      殷贵鸿,王建武,闻伟锷,何中虎,李在峰,王辉,夏先春
      作物学报. 2009, (7):  1274-1281.  doi:10.3724/SP.J.1006.2009.01274
      摘要 ( 2420 )   PDF (505KB) ( 18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GAP标记及基于标记基因型和表型选择的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对小麦抗条锈病骨干亲本周8425B和感病品种中国春及其F2分离群体进行分析,获得了与抗条锈基因YrZH84紧密连锁的RGAP标记Xrga-1,连锁距离为0.8 cMRGA片段长度为343 bp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RGA序列与已克隆的大麦抗秆锈病基因Rpg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与大麦抗白粉病基因Mla家族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用标记Xrga-1对黄淮麦区5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发现周8425B的衍生品种周麦11、周麦17、周麦20、周麦22、矮抗580436、源育3号、0537、宛抗18、豫展10号携带抗条锈病基因YrZH84。这些研究结果对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育种和YrZH84基因克隆有重要作用。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
      马群,张洪程,戴其根,魏海燕,霍中洋,许轲,殷春渊,杭杰,张胜飞,张庆
      作物学报. 2009, (7):  1282-1289.  doi:10.3724/SP.J.1006.2009.01282
      摘要 ( 2141 )   PDF (253KB) ( 1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7个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空白,低(150 kg hm-2)、中(225 kg hm-2)、高(300 kg hm-2) 4种氮素水平下粳稻加工品质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粳稻加工品质各项指标在不同氮肥水平和生育类型下的差异以及整精米率对氮素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分类。结果表明: (1)所有类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其中整精米率在高肥与中肥水平下的差异不显著。(2)总体上各类型品种间生育期越长,加工品质越好:晚粳类型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中粳类型,各类型内迟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其中晚粳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比中粳品种高出19.07%(3)根据水稻整精米率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把所有品种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提高加工品质的两类品种,一类是整精米率较高且在各氮肥水平下均表现比较稳定,另一类在低氮肥水平下整精米率较低,但通过增施氮肥,可把整精米率提高到较高水平。

      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的模拟模型
      李文峰,周治国,许乃银,陈兵林,孟亚利*
      作物学报. 2009, (7):  1290-1298.  doi:10.3724/SP.J.1006.2009.01290
      摘要 ( 1980 )   PDF (505KB) ( 1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异地分期播种和施氮量试验,综合量化品种特性、主要气象条件(温度、太阳辐射)和栽培措施(施氮量)对棉籽蛋白质和油分的影响,基于棉籽素积累和油分合成的库限制假设,结合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模型,建立基于过程的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模拟模型。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播期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科棉1号和美棉33B棉籽的蛋白质含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2.05%2.33%,其油分含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2.45%2.95%。模型以主要气象资料(日平均温度、日太阳辐射量)和栽培措施(施氮量)作为模型输入,以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为基础,实现了较广泛生态条件下对不同品种棉花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过程的模拟及其含量的动态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广适性强。

      豫中烤烟烟碱和总氮含量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
      史宏志,邸慧慧,赵晓丹,刘国顺,马永建,王维超,段杰
      作物学报. 2009, (7):  1299-1305.  doi:10.3724/SP.J.1006.2009.01299
      摘要 ( 2137 )   PDF (311KB) ( 15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浓香型烤烟产区27个上二棚烟叶样品分析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烟碱和总氮含量与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类香气成分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在烟碱含量为3.82%时总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含量最高,在烟碱含量1.28%~3.92%范围内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法尼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香叶基丙酮含量随烟碱含量的增高呈持续增加趋势。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与烟碱和总氮含量也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但茄酮含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烟碱含量为2.62%,总氮含量为2.77%时,此后显著下降。糖和氨基酸棕色化反应产物仅个别成分与烟碱和总氮含量显著相关。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新植二烯和中性挥发性物质总量与烟碱和总氮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在烟碱和总氮含量分别为2.89%3.05%时中性挥发性物质总量出现最大值。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其加工品质的关系
      石玉,张永丽,于振文
      作物学报. 2009, (7):  1306-1312.  doi:10.3724/SP.J.1006.2009.01306
      摘要 ( 2472 )   PDF (282KB) ( 20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1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进行了分离量化,并根据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含量及面团稳定时间3个指标对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贮藏蛋白的含量是决定蛋白质总含量的主要因素。HMW-GS含量、LMW-GS含量、谷蛋白总含量均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HMW-GS含量与LMW-GS含量的比值(HMW/LMW)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Gli/Glu)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HMW-GS含量的比值(Gli/HMW-GS)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中具有较高的贮藏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和HMW/LMW及较低的Gli/Glu有利于提高强筋小麦的加工品质。

      低温驯化及封冻后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的形态建成及生理基础分析
      王晓楠,付连双,李卓夫,孙艳丽,王玉波,刘灿,王金伟,陈禹兴
      作物学报. 2009, (7):  1313-1319.  doi:10.3724/SP.J.1006.2009.01313
      摘要 ( 2289 )   PDF (476KB) ( 15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比较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对东农冬麦1(抗寒)、东农705 (较抗寒)和济麦22 (不抗寒) 3个品种的植株形态和叶、叶鞘、分蘖节的若干生理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在封冻前形成的分蘖数、分蘖叶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低温胁迫下3个品种各个部位的含水量均降低,东农冬麦1号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快,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慢且保持较高水平,而济麦22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慢,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快。电导率变化表明,东农冬麦1号、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分别在封冻后30200 d死亡。东农冬麦1号叶片、叶鞘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后20 d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SOD失活,封冻后40 d东农冬麦1号叶片SOD仍有活性,调查期内济麦22各个部位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东农705品系分蘖节POD活性较高,而叶鞘POD活性迅速降低,济麦22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利用冠层光谱监测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动态
      冯伟,朱艳,曹卫星,朱云集,郭天财
      作物学报. 2009, (7):  1320-1327.  doi:10.3724/SP.J.1006.2009.01320
      摘要 ( 2024 )   PDF (350KB) ( 1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32006年连续3个生长季, 利用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进行大田试验,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田间冠层高光谱数据并测定植株氮素含量、生物量和籽粒蛋白质积累量(GPA)。通过定量分析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量、冠层氮素营养指标及高光谱参数的相互关系,确立了能够准确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动态的敏感光谱参数及定量模型。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期间冠层氮素营养指标(CNNI)自开花期随时间进程的积分累积值与对应时期籽粒蛋白质积累状况存在显著的定量关系,其中植株氮积累量(PNA)表现最好。对冠层氮素营养指标的光谱估算,在不同品种、氮素水平、生育时期和年度间可以使用统一的光谱模型。根据特征光谱参数-冠层氮素营养指标-籽粒蛋白质积累量这一技术路径,以冠层氮素营养指标为交接点将两部分模型链接,建立高光谱参数与籽粒蛋白质积累量间定量方程。经不同年际独立数据的检验,基于SDr/SDb–PNA–GPA技术路径建立模型可以估算小麦籽粒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积累动态,预测精度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95413.1%。因此,利用关键特征光谱参数可以实时监测小麦籽粒生长进程中蛋白质积累状况。

      用GGE双标图分析种植密度对高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陈四龙,李玉荣,程增书,刘吉生
      作物学报. 2009, (7):  1328-1335.  doi:10.3724/SP.J.1006.2009.01328
      摘要 ( 2487 )   PDF (289KB) ( 17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生群体密度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系统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产量和性状差异,可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高油花生冀花4号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公顷7.510.515.019.524.0万穴,探索种植密度对高产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形成因素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用GGE双标图法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表现不一,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和荚果产量表现最敏感,而主茎高、侧枝长、出米率、籽仁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表现相对较稳定。随花生密度增大,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荚果产量则逐渐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降低。冀花4号种植密度每公顷10.5~15.0万穴时可获最大经济效益。GGE双标图为研究不同密度下花生生长状况和产量反应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菜生长及冻害后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马霓,刘丹,张春雷*,李俊,李光明
      作物学报. 2009, (7):  1336-1343.  doi:10.3724/SP.J.1006.2009.01336
      摘要 ( 2310 )   PDF (447KB) ( 20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油菜始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分析其对油菜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20081月低温冰冻天气之后,采用优化浓度的ABABR处理,测定油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角果形态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因素。主要结果如下。与对照(CK)相比,喷施76×10-6 mol L-1ABA1×10-6 mol L-1BR能延缓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冻害后喷施该浓度ABABR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与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II量子产量(ΦPSII)与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升高,叶绿素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ABABR处理还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角果面积增大,BR处理后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都比对照增加,ABA处理可增加角粒数和千粒重, 进而提高油菜的产量。总之,76×10-6 mol L-1ABA1×10-6 mol L-1BR能促进油菜生长并有效缓解油菜冻害的影响。

      缺磷对已结瘤大豆生长和固氮功能的影响
      苗淑杰,乔云发,韩晓增*,王树起,李海波
      作物学报. 2009, (7):  1344-1349.  doi:10.3724/SP.J.1006.2009.01344
      摘要 ( 2225 )   PDF (411KB) ( 17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磷对大豆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区别磷在大豆生长和根瘤功能中的影响非常困难。为阐明根瘤形成后缺磷对大豆植株生长和固氮功能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营养液中供给正常磷酸盐浓度(30 µmol L-1)条件下,待根瘤形成后,将营养液中的磷水平分别转换为0 µmol L-1 (无磷)4 µmol L-1 (缺磷),研究缺磷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根瘤具有固氮功能后,进行营养液中不同浓度的磷酸盐处理,从处理第9天开始,缺磷对大豆生物量的影响才表现出来,而缺磷对根瘤形成和生长的影响从处理开始就比较明显。处理第9天,无磷、缺磷和正常磷处理根瘤数比处理第3天分别增加11.8%15.4%20.0%,单位植株豆血红蛋白含量和单位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都随磷浓度增加而增加。该结果表明,在保证大豆形成一定数目的根瘤后,缺磷会明显影响根瘤生长和固氮能力。

      研究简报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肥对饲料产量、养分吸收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李文西,鲁剑巍,鲁君明,李小坤,戴志刚,杨娟
      作物学报. 2009, (7):  1350-1356.  doi:10.3724/SP.J.1006.2009.01350
      摘要 ( 2138 )   PDF (256KB) ( 1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L.)轮作,分别设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K(施氮钾肥)PK(施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 5个处理研究施肥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显著提高苏丹草与黑麦草鲜草产量,2005—2006年与2006—2007年两季饲草分别为162.7 t hm-2114.9 t hm-2,分别比同期PKNKNP处理增产312.9%26.9%17.9%338.5%20.3%17.2%。施肥影响饲草的氮、磷、钾含量,且氮磷钾配施可以改善饲草养分吸收,2005—2006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500 kg hm-291 kg hm-2997 kg hm-22006—2007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312 kg hm-256 kg hm-2402 kg hm-2。轮作系统中,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氮、磷盈余最少,而钾亏缺。在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随着种植次数的增多,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施磷(NPKNPPK)处理的速效磷、施钾(NPKNKPK)处理的速效钾均有上升,而NK处理的速效磷、NP处理的速效钾略有下降。

      大穗型籼稻品种根系性状的基本特点
      董桂春,李进前,田昊,于小凤,张彪,张传胜,张岳芳,黄建晔,王余龙*
      作物学报. 2009, (7):  1357-1363.  doi:10.3724/SP.J.1006.2009.01357
      摘要 ( 2048 )   PDF (271KB) ( 1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单穗重的差异很大(两年分别相差493%764%)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单穗重,2001年分别为0.991.562.002.543.164.08 g2002年分别为0.821.381.802.383.044.29 g。大穗型品种每株不定根总长、每株根干重、每株根系总吸收面积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每穗根数、每穗根重、每穗根长、每穗根系总吸收面积、每穗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每穗根系活性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显著影响单穗重的主要根系性状是每穗根长、每穗根重、抽穗期冠根比、每穗根系总活力,决定系数为0.620~0.639随着每穗根长、每穗根重、抽穗期冠根比、每穗根系总活力提高单穗重显著增加。

      耕作深度对烤烟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徐天养,赵正雄,李忠环,陈荣平,许龙,王胱霖,金霞
      作物学报. 2009, (7):  1364-1368.  doi:10.3724/SP.J.1006.2009.01364
      摘要 ( 2089 )   PDF (243KB) ( 1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前不同耕作深度(203040 cm)对烟株农艺性状、根系发育及分布、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以及烟叶产量、产值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深度处理烟株前期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到打顶时烟株根系发育和分布则有显著差异。在0~10 cm土层内, 根系数量及根干重均随耕作深度增加而下降;而10~20 cm20~30 cm两土层内根系数量及干重与耕作深度间的关系则与0~10 cm相反,20 cm处理与其余两处理间差异显著,耕作深度为40 cm处理明显有更多的根系。各处理烟株烟叶叶面积系数及最大叶面积、整株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均随耕作深度增加而增大, 且这种趋势随生育期发展而愈加明显。烤后烟叶产量、产值以耕作深度为40 cm处理最高, 30 cm处理次之, 20 cm处理最低, 前者与后两者间有显著差异;而评吸质量以耕作深度为30 cm处理各部位和40 cm处理上部叶相对更好。综合考虑, 建议烤烟生产中土壤耕作深度以30~40 cm为宜。

      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光合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周可金,官春云,肖文娜,谭太龙
      作物学报. 2009, (7):  1369-1373.  doi:10.3724/SP.J.1006.2009.01369
      摘要 ( 2269 )   PDF (330KB) ( 18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气体交换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和农达催熟油菜角果引起的光合速率与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以及千粒重、产量与含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敌草快催熟速度快、效果好,但角果皮叶绿素破坏严重,光合效率低,光能利用率下降,千粒重、产量与品质降低较多,且浓度越高降低越多农达催熟效果慢,但对角果伤害小,光合效率较高,对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小。油菜产量、含油量与角果皮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之间相关显著,表明油菜产量形成与油分积累和后期角果光能利用效率密切相关。生产上推荐使用0.1%低浓度敌草快或0.8%高浓度农达有利于促进角果成熟和减少产量损失。

      利用A-PAGE研究谷子籽粒蛋白质多态性
      杨延兵,张华文,秦岭,王海莲,管延安*,段乃彬,张晗
      作物学报. 2009, (7):  1374-1378.  doi:10.3724/SP.J.1006.2009.01374
      摘要 ( 2030 )   PDF (353KB) ( 20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谷子贮藏蛋白多态性对谷子品种选育和鉴定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A-PAGE方法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24份谷子品种籽粒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酸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谷子品种之间籽粒水溶蛋白、酸溶蛋白谱带相似,基本没有差异;每个谷子品种的盐溶蛋白谱带有20多条,仅有4个品种出现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也较低。说明谷子品种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酸溶蛋白A-PAGE谱带不适用于谷子鉴定研究。谷子醇溶蛋白谱带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每个品种有7~10条醇溶蛋白谱带,其中5条为公共条带,2~5条为多态性谱带,醇溶蛋白A-PAGE谱带可以作为谷子品种鉴定评价的依据。结果说明,和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相比,不同生态区谷子栽培品种蛋白质变异较小,遗传背景变化较小,因此需要不断丰富谷子品种的遗传基础,为谷子品种选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