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江鹏,柳发财*,闫宝琴,王永栋,李利利,魏玮,周英霞
FU Jiang-Peng,LIU Fa-Cai*,YAN Bao-Qin,WANG Yong-Dong,LI Li-Li,WEI Wei,ZHOU Ying-Xia
摘要: 控释肥替代普通尿素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提质增效的轻简化施肥策略。试验于2022—2023年在陇东黄土高原典型旱塬区泾川县高平镇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吉杂127,设不施氮肥(CK)、习惯常规尿素纯氮用量(CU240)、控释氮肥不同的减氮比例(减量施氮0,CRU240;减量施氮10%,CRU216;减量施氮20%,CRU192;减量施氮30%,CRU168;减量施氮40%,CRU144)共7个处理,研究控释肥替代普通尿素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分配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速率(DMAR)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拔节至抽穗期达到峰值。基于Logistic方程拟合的不同处理高粱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拟合度较高,其R2在0.949~0.985之间。增施氮肥降低了茎鞘和叶片中的转运量,而对高粱成熟期干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CRU240和CRU216处理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较CU240处理平均提高1.78%和0.94%。在开花前,与CU240处理相比,CRU168和CRU144处理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DMR)、花前干物质转运率(DMRE)、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干物质积累贡献率(DMRCG)均显著降低,而与CRU240、CRU216、CRU19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开花后,CRU240、CRU216、CRU192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DMA)与CU240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中CRU192处理DMA较CRU168和CRU144处理分别提高8.86%和14.15%。产量以CRU240处理的最高,较CRU168和CRU144处理分别显著增产19.36%、33.01%。高粱产出以CRU240处理最高,并且随着控释氮肥减量高粱产出呈降低趋势,CRU216、CRU192、CRU168和CRU144处理的高粱产出较CRU240处理平均降低3.63%、8.83%、16.20%和24.82%。籽粒蛋白质含量以CRU240处理最高,较CRU168和CRU144处理平均分别显著增加19.92%、20.70%。淀粉含量随控释氮肥减量呈增加趋势。各处理间单宁含量无显著差异。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和千粒重是实现高粱增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综上,与常规尿素用量相比,控释尿素减量10%~20%处理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运,保证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可作为旱作高粱获得高产优质的推荐施氮量。
[1] 李顺国, 刘猛, 刘斐, 邹剑秋, 陆晓春, 刁现民. 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 471–482.
[2] 邹剑秋. 高粱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新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 2769–2773. [3] Melaku N D, Bayu W, Ziadat F, Strohmeier S, Zucca C, Tefera M L, Ayalew B, Klik A.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and timing on sorghum productivity in Ethiopian highland vertisols. Arch Agron Soil Sci, 2018, 64: 480–491. [4] Yang G D, Hu Z Y, Zhou Y F, Hao Z Y, Li J H, Wang Q, Meng X X, Huang R D.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strategy and planting density optimization on sorghum yield and quality. Agron J, 2021, 113: 1803–1815.
[5] 王佳旭, 张旷野, 张飞, 王艳秋, 朱凯, 张志鹏. 施氮方式及用量改善高粱光合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2(5): 17–26. [6] Zhang Y J, Ren W C, Zhu K Y, Fu J Y, Wang W L, Wang Z Q, Gu J F, Yang J C. Substituting readily available nitrogen fertilizer with controlled-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improves crop yield and nitrogen uptake while mitigating environmental risks: a global meta-analysis. Field Crops Res, 2024, 306: 109221.
[7] 韩锐锋, 牛堉锡, 王鑫悦, 李国明, 林祥, 王瑞, 王东.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合基施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29: 2042–2058. [8] 程志鹏, 王富贵, 王钰剀, 王振, 梁红伟, 王天昊, 张悦忠, 白岚方, 王志刚. 寒旱区秸秆覆盖条耕玉米适宜氮肥运筹方式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29: 1830–1842. Cheng Z P, Wang F G, Wang Y K, Wang Z, Liang H W, Wang T H, Zhang Y Z, Bai L F, Wang Z G. Nitrogen fertilizer management for maize production adapted to straw mulching strip tillage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J Plant Nutr Fert, 2023, 29: 1830–184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9] 高玮, 李子双, 谢建治, 周晓琳, 杜梦扬, 王学霞, 陈延华, 曹兵. 基施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生长期活性氮损失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 3322–3332.
[10] 杨朔, 胡仁, 侯俊, 李锦涛, 黄飞, 聂玺斌, 胡洋, 李炫, 何文祥, 孔小雁. 根区施肥条件下氮肥品种及施氮量对玉米苗期根系特征及生长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9): 111–119.
[11] 于浩东, 初振宇, 汪顺源, 郭艳青, 任佰朝, 张吉旺. 不同控释氮素比例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 3511–3529.
[12] 谷晓博, 宋慧, 白东萍, 杜娅丹, 常甜, 卢识宇, 蔡文璟. 优化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比例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39(11): 56–65.
[13] 卞文新, 马晓晓, 孙东旭, 徐湘茗, 于宏宇, 胡汐莹, 杨越超, 申天琳. 包膜氮肥一次性减量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28: 1840–1851.
[14] 尹彩侠, 李前, 孔丽丽, 秦裕波, 王蒙, 于雷, 刘春光, 王立春, 侯云鹏. 控释氮肥减施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 3941–3950. [15] Yin S Y, Liu J, Yang T T, Li P C, Xu Y, Fang H M, Xu S H, Wei J, Xue L, Hao D R, 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seed dehydration process in maize based on a logistic model. Crop J, 2020, 8: 182–193.
[16] 李泽碧, 黄娟, 张亚勤, 王秋月, 周瑜. 推荐施肥量下控释肥替代普通尿素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生产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30: 49–62.
[17] 王英, 刘景辉, 武俊英, 米俊珍, 孙梦媛, 张兰英, 冯学颖.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3, 42(6): 10–18.
[18] 王鹏飞, 于爱忠, 王玉珑, 苏向向, 李悦, 吕汉强, 柴健, 杨宏伟. 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 1283–1294.
[19] 侯彤瑜, 郝婷丽, 王海江, 张泽, 吕新. 棉花生长发育模型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 1112–1126.
[20] 唐建昭, 王靖, 肖登攀, 潘学标. 马铃薯生长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 921–932.
[21] 孙扬越, 申双和. 作物生长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 444–459.
[22] 尚永盼, 于爱忠, 王玉珑, 王鹏飞, 李悦, 柴健, 吕汉强, 杨学慧, 王凤. 绿洲灌区绿肥还田利用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4, 50: 686–694.
[23] 李博洋, 叶茵, 楚睿雯, 井苗, 张岁岐, 严加坤. 施加生物炭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4, 50: 695–708.
[24] 尹彩侠, 刘宏伟, 孔丽丽, 王朋峰, 吕岩, 侯云鹏, 李前, 秦裕波, 王信丰, 谢佳贵, 等. 控释氮肥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4, 22(6): 108–113.
[25] 杜文婷, 雷肖肖, 卢慧宇, 王云凤, 徐佳星, 罗彩霞, 张树兰. 氮肥减量施用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 4863–4878. [26] Ning C C, Liu R, Kuang X Z, Chen H L, Tian J H, Cai K Z. Nitrogen fertilizer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biochar application maintain the yield and nitrogen supply of rice but improve 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gronomy, 2022, 12: 3039. [27] Zhang G X, Zhang Y, Liu S J, Zhao D H, Wen X X, Han J, Liao Y C. Optimizing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improv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grain yield of rainfed spring maize under ridge-furrow plastic film mulching planting. Soil Tillage Res, 2023, 229: 105680.
[28] 王英, 刘景辉, 武俊英, 米俊珍, 孙梦媛, 张兰英, 冯学颖.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 2023, 55: 1187–1197.
[29] 时伟, 郑红梅, 柴丽娟, 陆震鸣, 张晓娟, 许正宏. 酒用高粱的营养成分及其酿造性能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48(21): 307–317.
[30] 刘秋霞, 董二伟, 黄晓磊, 王劲松, 王媛, 焦晓燕. 不同生态区高粱籽粒产量和品质对氮肥施用的响应. 作物学报, 2023, 49: 2766–2776.
[31] 屈洋, 马雯, 刘晓婷, 薛玉莹, 余陇辉, 王可珍, 张永利, 高小丽, 冯佰利. 行距、覆反光膜和氮肥对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42(6): 252–260. |
[1] | 徐杰, 夏露露, 唐振三, 李文丽, 赵甜甜, 程李香, 张峰. 马铃薯块茎蒸制和烘焙后嗅味品质分析[J]. 作物学报, 2025, 51(5): 1409-1420. |
[2] | 王东, 王森, 尚丽, 冯浩伟, 张永巧, 崔佳鸣, 李爽, 章佳聪, 车欢. 补灌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5, 51(5): 1312-1325. |
[3] | 盛倩男, 方娅婷, 赵剑, 杜思垚, 胡行珍, 余秋华, 朱俊, 任涛, 鲁剑巍. 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稻田和旱地油菜产量的影响及其对冻害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25, 51(5): 1286-1298. |
[4] | 孟凡琦, 房孟颖, 罗艺, 卢霖, 董学瑞, 王亚菲, 郭丽娜, 闫鹏, 董志强, 张凤路. 乙烯利-甜菜碱-水杨酸合剂对夏玉米耐热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 2025, 51(5): 1299-1311. |
[5] | 翁文安, 邢志鹏, 胡群, 魏海燕, 廖萍, 朱海滨, 瞿济伟, 李秀丽, 刘桂云, 高辉, 张洪程. 无人化旱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特征及其能量与经济效益研究[J]. 作物学报, 2025, 51(5): 1363-1377. |
[6] | 李培华, 李杰, 孟祥宇, 孙玉晨, 冯永佳, 李云丽, 刁邓超, 赵雯, 吴玮, 韩德俊, 张嵩午, 郑炜君. 高温胁迫下冷型小麦的抗逆性评估及其生理响应研究[J]. 作物学报, 2025, 51(4): 1118-1130. |
[7] | 肖正午, 张珂骞, 曹放波, 陈佳娜, 郑华斌, 王慰亲, 黄敏. 糙米粉蒸煮食味品质与糙米淀粉组分含量和糊化特性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25, 51(4): 1102-1109. |
[8] | 李乔, 叶杨春, 常旭虹,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马瑞琦, 赵广才, 蔡瑞国, 张敏, 刘希伟. 花后高温干旱逆境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5, 51(4): 1077-1090. |
[9] | 王娇, 白海霞, 韩语燕, 梁惠, 冯雅楠, 张东升, 李萍, 宗毓铮, 史鑫蕊, 郝兴宇. CO2浓度升高、升温及其交互作用对良星99冬小麦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5, 51(4): 1061-1076. |
[10] | 孟孜贞, 刘陈, 盛倩男, 熊志豪, 方娅婷, 赵剑, 余秋华, 王昆昆,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氮磷钾肥施用对冬油菜增产效果及因冻害减产程度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5, 51(4): 1037-1049. |
[11] | 宋利, 刘广周, 张华, 卢庭启, 卿春燕, 杨云山, 郭晓霞, 胡单, 李少昆, 侯鹏. 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5, 51(4): 992-1004. |
[12] | 张晓丽, 刘晓燕, 夏雯雯, 李锦. 天山雪莲质膜水孔蛋白基因SiPIP1;3在番茄中的抗寒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5, 51(4): 863-872. |
[13] | 李慧敏, 邢志鹏, 张海鹏, 魏海燕, 张洪程, 李光彦. 化学调控及其他栽培措施在小麦抗倒伏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25, 51(4): 847-862. |
[14] | 杨翠华, 李诗豪, 易徐徐, 郑飞雄, 杜雪竹, 盛锋. 聚-γ-谷氨酸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5, 51(3): 785-796. |
[15] | 刘亚龙, 王鹏飞, 于爱忠, 王玉珑, 尚永盼, 杨学慧, 尹波, 张冬玲, 王凤. 绿肥还田条件下减氮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及N2O排放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5, 51(3): 771-7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