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1999, Vol. 25 ›› Issue (02): 150-156.
徐大勇;黄志仁;黄友圣;许如根;周美学
Xu Dayong;Huang Zhiren;Huang Yousheng;Xu Rugen;Zhou Meixue
摘要: 采用14个大麦染色体标记性状材料,对大麦突变体76-2104进行了多节矮秆性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多节矮秆性状分别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2)控制多节矮秆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四染色体上。长节间矮生(Sid)与多节的交换值为12.41士2.05%。三叉芒K与多节、矮秆两对性状之间的交换值分别为47.80士4.07%和42.26
[1] | 付美玉, 熊宏春, 周春云, 郭会君, 谢永盾,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丁玉萍, 徐延浩, 刘录祥. 小麦矮秆突变体je0098的遗传分析与其矮秆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 2022, 48(3): 580-589. |
[2] | 贺军与, 钟伟, 陈云琼, 王卫斌, 熊静蕾, 蒋亚丽, 施辉蒙, 陈升位. 大麦籽粒发育进程中7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8): 1624-1630. |
[3] | 耿腊, 黄业昌, 李梦迪, 谢尚耿, 叶玲珍, 张国平. 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7): 1205-1214. |
[4] | 贺军与, 尹顺琼, 陈云琼, 熊静蕾, 王卫斌, 周鸿斌, 陈梅, 王梦玥, 陈升位. 小麦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其突变性状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5): 974-982. |
[5] | 张帆, 杨茜. 大麦-双季稻轮作体系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大麦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12): 2522-2531. |
[6] | 徐婷婷, 汪巧玲, 邹淑琼, 狄佳春, 杨欣, 朱银, 赵涵, 颜伟.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大麦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J]. 作物学报, 2020, 46(9): 1340-1350. |
[7] | 徐银萍, 潘永东, 刘强德, 姚元虎, 贾延春, 任诚, 火克仓, 陈文庆, 赵锋, 包奇军, 张华瑜. 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J]. 作物学报, 2020, 46(3): 448-461. |
[8] | 杨晓梦, 李霞, 普晓英, 杜娟, Muhammad Kazim Ali, 杨加珍, 曾亚文, 杨涛. 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20, 46(01): 52-61. |
[9] | 周向阳,赵亮,狄佳春,陈旭升. 2个抗虫棉的外源Bt基因分子鉴定及其染色体定位[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440-1445. |
[10] | 时丽洁,蒋枞璁,王方梅,杨平,冯宗云. 大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365-1374. |
[11] | 胡德益,蔡露,陈光登,张锡洲,刘春吉. 不同磷水平下大麦分蘖期磷效率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J]. 作物学报, 2017, 43(12): 1746-1759. |
[12] | 陈旭升,狄佳春,周向阳,赵亮. 陆地棉高秆突变体的激素变化与Tp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 作物学报, 2017, 43(06): 935-939. |
[13] | 王翠红,马建,王帅,田鹏,岂长燕,赵志超,王久林,王洁,程治军,张欣,郭秀平,雷财林*. 一个新的水稻D1基因等位突变体的遗传鉴定与基因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16, 42(09): 1261-1272. |
[14] | 王鑫,马莹雪,杨阳,王丹峰,殷慧娟,王洪刚. 小麦矮秆种质SN224的鉴定及农艺性状QTL分析[J]. 作物学报, 2016, 42(08): 1134-1142. |
[15] | 张利莎,董国清,扎桑,卓嘎,王德良,谷方红,袁兴淼,张京,郭刚刚. 基于EST-SSR和SNP标记的大麦麦芽纯度检测[J]. 作物学报, 2015, 41(08): 1147-11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