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7, Vol. 33 ›› Issue (01): 107-112.
张含彬;任万军;杨文钰*;伍晓燕;王竹;杨继芝
ZHANG Han-Bin,REN Wan-Jun,YANG Wen-Yu*,WU Xiao-Yan,WANG Zhu,YANG Ji-Zhi
摘要: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利用挖掘法研究了施氮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一些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5时期,根干重、根瘤数、一级侧根长、伤流量均以低氮(纯氮45、90 kg hm-2)处理最优;在R7时期,高氮(纯氮180、225 kg hm-2)处理能够延缓大豆根系衰老,根干重、伤流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根冠比与施氮量在V3~R5时期呈二次曲线关系,在生育末期呈直线递增关系。伤流量冠比(y)与三节期后天数(x)呈极显著负指数函数关系y=ae-bx。伤流液氮素内含物中NO3-高于NH4+,并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套作大豆整个生育时期中根系活力呈单峰曲线,低氮处理的套作大豆根系活力明显增强,高氮处理促使根系活力的峰值推迟至R3出现,并在生育末期(R7)保持高水平(>116.00 μg g-1 FW h-1)。
[1] | 彭西红, 陈平, 杜青, 杨雪丽, 任俊波, 郑本川, 罗凯, 谢琛, 雷鹿, 雍太文, 杨文钰. 减量施氮对带状套作大豆土壤通气环境及结瘤固氮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199-1209. |
[2] | 李鑫格, 高杨, 刘小军,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曹强. 播期播量及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及光谱指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4): 975-987. |
[3] | 袁嘉琦, 刘艳阳, 许轲, 李国辉, 陈天晔, 周虎毅, 郭保卫,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氮密处理提高迟播栽粳稻资源利用和产量[J]. 作物学报, 2022, 48(3): 667-681. |
[4] | 谢呈辉, 马海曌, 许宏伟, 徐郗阳, 阮国兵, 郭峥岩, 宁永培, 冯永忠, 杨改河, 任广鑫. 施氮量对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糜子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63-477. |
[5] | 杨志远, 舒川海, 张荣萍, 杨国涛, 王明田, 秦俭, 孙永健, 马均, 李娜. 不同株型杂交籼稻对氮肥的耐受性差异比较[J]. 作物学报, 2021, 47(8): 1593-1602. |
[6] | 时晓娟, 韩焕勇, 王方永, 郝先哲, 高宏云, 罗宏海. DPC+化学封顶对不同施氮量下棉花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9): 1416-1429. |
[7] | 王士红,杨中旭,史加亮,李海涛,宋宪亮,孙学振. 增密减氮对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3): 395-407. |
[8] | 宁芳,张元红,温鹏飞,王瑞,王倩,董朝阳,贾广灿,李军. 不同降水状况下旱地玉米生长与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19, 45(5): 777-791. |
[9] | 陈诗豪,李正阳,陈佳露,张元卿,魏育明,郑有良,蒲至恩. 品种与栽培条件对小麦籽粒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11): 1756-1763. |
[10] | 白伟,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安景文.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12): 1845-1855. |
[11] | 陈佳娜,曹放波,谢小兵,单双吕,高伟,李志斌,黄敏,邹应斌*. 机插条件下低氮密植栽培对“早晚兼用”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08): 1176-1187. |
[12] | 邹芳刚,张国伟,王友华,赵文青,周治国. 施氮量对滨海改良盐土棉花钾累积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5, 41(01): 80-88. |
[13] | 孙敏,高志强*,赵维峰,任爱霞,邓妍,苗果园. 休闲期深松配施氮肥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4, 40(07): 1286-1295. |
[14] | 王小春,杨文钰,邓小燕,张群,雍太文,刘卫国,杨峰,毛树明.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 2014, 40(03): 519-530. |
[15] | 李廷亮,谢英荷,洪坚平,冯倩,孙丞鸿,王志伟. 施氮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 39(04): 704-7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