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4, Vol. 30 ›› Issue (12): 1179-1184.
• 研究论文 • 下一篇
龙海;魏育明;颜泽洪;郑有良
LONG Hai; WEI Yu-Ming; YAN Ze-Hong; ZHENG You-Liang
摘要: 采用PCR方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川农16”中克隆得到一个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新基因LMWCN16-2(GenBank No.AY296753)。该基因具有LMW-GS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编码区全长906 bp,编码301个氨基酸。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LMWCN16-2与已报道的LMW-GS基因,尤其是Glu-A3位点编码的基因序列有很
中图分类号:
[1] | 崔连花, 詹为民, 杨陆浩, 王少瓷, 马文奇, 姜良良, 张艳培, 杨建平, 杨青华. 2个玉米ZmCOP1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录丰度对不同光质处理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312-1324. |
[2] | 胡文静, 李东升, 裔新, 张春梅, 张勇. 小麦穗部性状和株高的QTL定位及育种标记开发和验证[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346-1356. |
[3] | 王丹, 周宝元, 马玮, 葛均筑, 丁在松, 李从锋, 赵明. 长江中游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437-1450. |
[4] | 徐田军, 张勇, 赵久然, 王荣焕, 吕天放, 刘月娥, 蔡万涛, 刘宏伟, 陈传永, 王元东. 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光合及灌浆脱水特性[J]. 作物学报, 2022, 48(6): 1526-1536. |
[5] | 郭星宇, 刘朋召, 王瑞, 王小利, 李军. 旱地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对降水年型与施氮量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262-1272. |
[6] | 柯健, 陈婷婷, 吴周, 朱铁忠, 孙杰, 何海兵, 尤翠翠, 朱德泉, 武立权. 沿江双季稻北缘区晚稻适宜品种类型及高产群体特征[J]. 作物学报, 2022, 48(4): 1005-1016. |
[7] | 周慧文, 丘立杭, 黄杏, 李强, 陈荣发, 范业赓, 罗含敏, 闫海锋, 翁梦苓, 周忠凤, 吴建明. 甘蔗赤霉素氧化酶基因ScGA20ox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4): 1017-1026. |
[8] | 付美玉, 熊宏春, 周春云, 郭会君, 谢永盾,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丁玉萍, 徐延浩, 刘录祥. 小麦矮秆突变体je0098的遗传分析与其矮秆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 2022, 48(3): 580-589. |
[9] | 冯健超, 许倍铭, 江薛丽, 胡海洲, 马英, 王晨阳, 王永华, 马冬云. 小麦籽粒不同层次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 2022, 48(3): 704-715. |
[10] | 刘运景, 郑飞娜, 张秀, 初金鹏, 于海涛, 代兴龙, 贺明荣. 宽幅播种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3): 716-725. |
[11] | 马红勃, 刘东涛, 冯国华, 王静, 朱雪成, 张会云, 刘静, 刘立伟, 易媛.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J]. 作物学报, 2022, 48(3): 747-758. |
[12] | 闫岩, 张钰石, 刘础荣, 任丹阳, 刘洪润, 刘雪晴, 张明才, 李召虎.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双晚”种植模式下的品种匹配与资源效率[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23-436. |
[13] | 王洋洋, 贺利, 任德超, 段剑钊, 胡新, 刘万代, 郭天财, 王永华, 冯伟.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不同水分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价[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48-462. |
[14] | 陈新宜, 宋宇航, 张孟寒, 李小艳, 李华, 汪月霞, 齐学礼. 干旱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胁迫以及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的缓解作用[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78-487. |
[15] | 徐龙龙, 殷文, 胡发龙, 范虹, 樊志龙, 赵财, 于爱忠, 柴强. 水氮减量对地膜玉米免耕轮作小麦主要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37-4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