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5, Vol. 31 ›› Issue (09): 1179-1185.
贾高峰;陈佩度;秦跟基; 王秀娥; 周波; 刘大钧
JIA Gao-Feng; CHEN Pei-Du; QIN Gen-Ji; WANG Xiu-E; ZHOU Bo; LIU Da-Jun
摘要: 利用抗病品种望水白和苏麦3号分别与感病品种Alondra’s杂交,F1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构建了2个DH群体。2001-2003年连续3年在赤霉病常发重病区福建省建阳市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通过聚类分析把2个DH群体分成稳定的抗病DH系、稳定的感病DH系、稳定的中抗DH系以及抗性不稳DH系4类,4种类型在2个DH群体中的比例
中图分类号:
[1] | 陈同睿, 罗艳君, 赵潘婷, 贾海燕, 马正强. 过表达TaJRL53基因提高了小麦赤霉病抗性[J]. 作物学报, 2021, 47(1): 19-29. |
[2] | 胡文静,张勇,陆成彬,王凤菊,刘金栋,蒋正宁,王金平,朱展望,徐小婷,郝元峰,何中虎,高德荣. 小麦品种扬麦16赤霉病抗扩展QTL定位及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 46(02): 157-165. |
[3] | 张晓军,肖进,王海燕,乔麟轶,李欣,郭慧娟,常利芳,张树伟,阎晓涛,畅志坚,武宗信. 小偃麦衍生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J]. 作物学报, 2020, 46(01): 62-73. |
[4] | 王林生,张雅莉,南广慧. 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T5AS-7LrL·7LrS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J]. 作物学报, 2018, 44(10): 1442-1447. |
[5] | 朱展望, 徐登安, 程顺和, 高春保, 夏先春, 郝元峰, 何中虎. 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J]. 作物学报, 2018, 44(04): 473-482. |
[6] | 张宏军, 宿振起, 柏贵华, 张旭, 马鸿翔, 李腾, 邓云, 买春艳, 于立强, 刘宏伟, 杨丽, 李洪杰, 周阳. 利用Fhb1基因功能标记选择提高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J]. 作物学报, 2018, 44(04): 505-511. |
[7] | 胡大维,圣忠华,陈 炜,李潜龙,魏祥进,邵高能,焦桂爱,王建龙,胡培松,谢黎虹,唐绍清. 超级稻品种中嘉早17高产相关性状的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17, 43(10): 1434-1447. |
[8] | 李韬*,郑飞,秦胜男,李磊,顾世梁. 小麦–黑麦易位系T1BL•1RS在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与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关联[J]. 作物学报, 2016, 42(03): 320-329. |
[9] | 杨在东,马信,吴世文,王宏伟,孙鑫,冀宪领,李安飞,孔令让. 小麦NPR1-like基因的克隆及赤霉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3, 39(10): 1775-1782. |
[10] | 陈士强,秦树文,黄泽峰,戴毅,张璐璐,高营营,高勇,陈建民. 基于SLAF-seq技术开发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J]. 作物学报, 2013, 39(04): 727-734. |
[11] | 崔承齐,王林生,陈佩度. 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T7BS•7Lr#1S和T2AS•2AL-7Lr#1S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J]. 作物学报, 2013, 39(02): 191-197. |
[12] | 周淼平,杨学明,姚金保,任丽娟,张增艳,马鸿翔. 转Gastrodianin基因提高小麦赤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J]. 作物学报, 2012, 38(09): 1617-1624. |
[13] | 巨伟,杨彩凤,张树华,田纪春,海燕,杨学举. 冬小麦低温处理叶片细胞膜透性的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12, 38(07): 1247-1252. |
[14] | 刘欣, 蔡士宾, 张伯桥, 周淼平, 路妍, 吴继中, 杜丽璞, 李斯深, 臧淑江, 张增艳. 抗纹枯病、赤霉病的转TaPIEP1基因小麦的分子鉴定与选育[J]. 作物学报, 2011, 37(07): 1144-1150. |
[15] | 刘秀林, 昌小平, 李润植, 景蕊莲. 小麦种子根结构及胚芽鞘长度的QTL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 37(03): 381-3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