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 ›› 2006, Vol. 32 ›› Issue (04): 607-612.
赵万春;董剑;高翔;张改生
ZHAO Wan-Chun; DONG Jian; GAO Xiang and ZHANG Gai-Sheng
摘要:
氮肥影响作物的碳氮代谢及生长发育。选用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材料在施氮(200 kg /hm2)和不施氮(0 kg /hm2)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果聚糖的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无论施氮与否茎鞘和总麦草中果聚糖的积累模式基本相似。茎鞘是贮存果聚糖的主要营养器官,分配了总麦草果聚糖积累量的63%~87%,并在开花期其积累量达最大值。总麦草转运的85%以上的果聚糖来源于茎鞘,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9.42%~19.36%)。氮缺乏减少叶片中果聚糖的积累量,但增加茎鞘和总麦草中果聚糖的积累量。穗轴及颖壳、茎鞘和总麦草的果聚糖积累在挑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4.7%~51.7%),叶片、茎鞘和总麦草的果聚糖转运量、转运率也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施氮增强叶片中果聚糖的转运优势,但减弱茎鞘和总麦草中的转运优势。结果说明,杂交品种比其亲本具有更强的果聚糖转运能力,施氮对茎鞘果聚糖的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均有抑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 彭西红, 陈平, 杜青, 杨雪丽, 任俊波, 郑本川, 罗凯, 谢琛, 雷鹿, 雍太文, 杨文钰. 减量施氮对带状套作大豆土壤通气环境及结瘤固氮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5): 1199-1209. |
[2] | 李鑫格, 高杨, 刘小军,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曹强. 播期播量及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及光谱指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4): 975-987. |
[3] | 袁嘉琦, 刘艳阳, 许轲, 李国辉, 陈天晔, 周虎毅, 郭保卫,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氮密处理提高迟播栽粳稻资源利用和产量[J]. 作物学报, 2022, 48(3): 667-681. |
[4] | 谢呈辉, 马海曌, 许宏伟, 徐郗阳, 阮国兵, 郭峥岩, 宁永培, 冯永忠, 杨改河, 任广鑫. 施氮量对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糜子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2, 48(2): 463-477. |
[5] | 杨志远, 舒川海, 张荣萍, 杨国涛, 王明田, 秦俭, 孙永健, 马均, 李娜. 不同株型杂交籼稻对氮肥的耐受性差异比较[J]. 作物学报, 2021, 47(8): 1593-1602. |
[6] | 赵杰, 李绍平, 程爽, 田晋钰, 邢志鹏, 陶钰, 周磊, 刘秋员, 胡雅杰, 郭保卫, 高辉, 魏海燕, 张洪程. “独秆”栽培模式下全程氮肥在分蘖中后期施用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6): 1162-1174. |
[7] | 岳洁茹, 白建芳, 张风廷, 郭丽萍, 苑少华, 李艳梅, 张胜全, 赵昌平, 张立平. 杂交小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在种子老化中的潜在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21, 47(3): 405-415. |
[8] | 柳燕兰, 郭贤仕, 张绪成, 马明生, 王宏康. 密度和施肥对旱地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2): 320-331. |
[9] | 王媛, 王劲松, 董二伟, 武爱莲, 焦晓燕. 长期施用不同剂量氮肥对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特性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1, 47(2): 342-350. |
[10] | 时晓娟, 韩焕勇, 王方永, 郝先哲, 高宏云, 罗宏海. DPC+化学封顶对不同施氮量下棉花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9): 1416-1429. |
[11] | 王士红,杨中旭,史加亮,李海涛,宋宪亮,孙学振. 增密减氮对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3): 395-407. |
[12] | 向丽媛,徐凯,苏静,吴超,袁雄,郑兴飞,刁英,胡中立,李兰芝. 基于通路分析剖析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J]. 作物学报, 2019, 45(9): 1319-1326. |
[13] | 宁芳,张元红,温鹏飞,王瑞,王倩,董朝阳,贾广灿,李军. 不同降水状况下旱地玉米生长与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19, 45(5): 777-791. |
[14] | 陈诗豪,李正阳,陈佳露,张元卿,魏育明,郑有良,蒲至恩. 品种与栽培条件对小麦籽粒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11): 1756-1763. |
[15] | 邹应斌,黄敏. 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作物学报, 2018, 44(6): 791-7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