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32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6-04-12
    • 研究论文
      结实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反义Wx基因转化系主要米质性状及米饭质地的影响
      蔡一霞;王维;朱智伟;朱庆森;张祖建;杨建昌
      作物学报. 2006, (04):  475-478. 
      摘要 ( 2051 )   PDF (359KB) ( 10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反义Wx基因的转化系及其受体亲本武运粳7号(9522)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主要品质性状及米饭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层灌溉处理相比,结实期水分胁迫使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提高;崩解值明显降低,而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却明显提高;米饭的硬性增加,黏附性减小,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有着变劣的趋势。
      水稻幼苗耐Al3+胁迫的QTL定位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舒小丽;包劲松;夏英武
      作物学报. 2006, (04):  479-483. 
      摘要 ( 1927 )   PDF (373KB) ( 10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对其种子采用纸培法育苗和培养,并设2个Al3+浓度(20 mg/L和30 mg/L)胁迫处理,以处理20 d后的幼苗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Al3+胁迫指标,用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2个耐Al3+胁迫的主效应QTL,即qRAC(r)2qRAC(r)11,其中qRAC(r)2在2个胁迫处理下均被检测到,有效基因来自于珍汕97B,贡献率较大(12.92%和16.15%),表现出较强的耐Al3+胁迫功能。以相对苗高为指标,还检测到qRAC(s)11-2(20 mg/L Al3+)和qRAC(s)11-1(30 mg/L Al3+)2个主效应QTL,它们均位于第11染色体。耐Al3+胁迫的QTL上位性分析还表明,总的QTL上位性互作效应比主效应QTL的作用更大,且显示出相当的复杂性,在不同胁迫浓度下,基因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互作方式,表现出对高Al3+胁迫的耐性。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8对上位性互作,涉及1、2、3、5、6、10等6条染色体的15个QTL位点;以相对苗高为指标,共检测到6对上位性互作,涉及第1、2、3、5、6、7、8、9、12等9条染色体;且几乎所有互作均发生在背景因子的QTL位点间。

      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赵俊晔;于振文
      作物学报. 2006, (04):  484-490. 
      摘要 ( 2467 )   PDF (629KB) ( 14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当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不能显著增加植株氮素积累量,对小麦生育后期植株氮素吸收无显著促进效应。随施氮量增加,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降低,在茎和叶的分配量及比例显著增加。15N示踪试验指出,施氮量由195 kg/hm2增至240 kg/hm2,植株吸收的肥料氮素增加,吸收的土壤氮素减少,植株总的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增加,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无显著差异,而转移效率及氮素转移对籽粒的贡献率降低。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下降,氮肥生产效率降低,氮素收获指数亦降低。施氮量为105~240 kg/hm2时,氮肥当季回收率为36.22%~50.54%,其中追肥氮回收率大于基肥氮;施氮量增加,氮肥回收率先增加后降低,195 kg/hm2处理氮肥当季回收率较高。适量施氮,籽粒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加工品质改善;过量施氮,籽粒产量降低,加工品质趋于变劣。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施氮量为150~195 kg/hm2可供生产中参考。

      大豆资源的筛豆龟蝽[Megacota cribraria (Fabricius)]抗性鉴定
      邢光南;赵团结;盖钧镒
      作物学报. 2006, (04):  491-496. 
      摘要 ( 2124 )   PDF (489KB) ( 9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观察筛豆龟蝽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的危害特征基础上,比较了田间自然危害条件下各种抗性鉴定指标,以茎枝黑霉程度结合叶片紫斑数为抗性分级指标鉴定了国内外大批资源,筛选出58份抗、感食叶性害虫的大豆材料,其筛豆龟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观察日期间和区组间都有极显著差异,品种×观察日期互作也极显著,最终筛选出PI227687、安陆小黄豆、花柒黄毛豆、沔阳白毛豆等高抗种质,并提出了一套鉴定方法和指标。

      三氮苯类除草剂对水稻染色体结构、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彭永康;邹灵芝;王振英;金洪英; 冯正勇
      作物学报. 2006, (04):  497-502. 
      摘要 ( 1938 )   PDF (1189KB) ( 10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三氮苯类除草剂对水稻幼苗生长、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尖分生组织染色体结构、分生组织和叶绿体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 /L Atrazine处理水稻后培养1周。幼苗高度由(10.8±1.7) cm(对照)降至 (8.2±0.7) cm,叶绿素含量由(1.07±0.013) mg/g FW(对照)降至(0.97±0.013) mg/g FW,
      糯玉米淀粉RVA黏度的杂种优势分析
      陆芳芳;陆卫平;刘萍;沈新平;王继丰;刘小兵
      作物学报. 2006, (04):  503-508. 
      摘要 ( 2015 )   PDF (443KB) ( 10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糯玉米10个自交系为材料应用p+q+2pq交配设计组配了50个杂种,研究了淀粉RVA的7个黏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淀粉RVA各性状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以回落值的变异最大,最高的杂种达249 cP,最低的仅为122.33 cP;变异最小的是糊化温度,最高的为79.5℃,最低的为76.92℃;(2)所有性状之间的差异均杂种大于亲本,且峰值黏度、沉降值、回落值3个性状杂种平均数高于亲本;(3)沉降值存在显著的超中亲优势,峰值黏度和回落值仅存在极显著的超低亲优势,而谷值黏度、终值黏度、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均无杂种优势;(4)杂种与双亲淀粉RVA黏度性状之间的关系因性状而异,其中在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沉降值、回落值四个性状上,杂种与母本、中亲值RVA参数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余三个性状则因组合的不同而异,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

      大豆株高QTL发育动态分析
      孙德生;李文滨;张忠臣;陈庆山;杨庆凯
      作物学报. 2006, (04):  509-514. 
      摘要 ( 2032 )   PDF (455KB) ( 1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和条件QTL定位方法对性状进行动态分析是发育遗传学新的研究方法。采用来自Charleston ×东农594的143个重组自交系(RILs),构建了一个20条连锁群的大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以此为基础,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定位了28个显著影响株高发育的非条件QTL,以条件分析方法和复合区间作图法相结合定位了21个影响株高发育的条件QTL。不同发育时期显著影响株高的QTL数目和遗传效应的变化,说明控制株高发育的数量基因位点是选择性表达的。因此,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时综合考虑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QTL,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籼粳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定位
      陈静;江玲;王春明;池桥宏;翟虎渠;万建民
      作物学报. 2006, (04):  515-521. 
      摘要 ( 2004 )   PDF (501KB) ( 10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IR36(indica)和热研2号(japonica,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包括110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该F2群体,进行了水稻花粉不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3个花粉不育QTL,分别位于第3、5、7染色体上,此外,共检测到9个由雄配子引起的偏分离QTL,其中7个与ga-14ga-11位点的配子败育类型相同。与花粉形态鉴定相比,偏分离的数据对检测F1杂种花粉败育基因更为敏感。在第5、6染色体上控制偏分离的2个QTL位点,其杂合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偏高。在qHPS-5位点,粳型纯合子表现出比杂合子和籼型纯合子更低的育性水平。本研究获得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聚合尽可能多的中性亲和基因以解决亚种间F1杂种的花粉不育性问题。

      小麦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受精过程经历时间的研究
      申家恒;申业;王艳杰
      作物学报. 2006, (04):  522-526. 
      摘要 ( 2421 )   PDF (911KB) ( 13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小麦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受精过程相应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花粉随即萌发,2个精子进入花粉管,营养核留在花粉粒内,不久解体。花粉管进入羽毛状柱头分支结构的细胞间隙,继续生长于花柱基部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的细胞间隙内。随后穿过子房壁,在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的缝隙中向珠孔方向生长。自花粉萌发至花粉管长入珠孔大约需要1 h。自花粉萌发并到达柱头分支结构中,花粉管均具明显的绿色荧光;但在引导组织区以及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生长的花粉管几乎看不到荧光。授粉后1 h花粉管经珠孔及珠心表皮细胞间隙进入1个助细胞,并释放精子。授粉后2~6 h精卵融合,授粉后16 h合子第一次分裂。授粉后2~3 h精子与极核融合,授粉后4 h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授粉后2~16 h,即精卵融合至合子分裂前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合适的时间,采用花柱横切滴加法转入外源DNA。

      转PEPC基因水稻种质的稳定光合生理特性
      凌丽俐;林宏辉;焦德茂
      作物学报. 2006, (04):  527-531. 
      摘要 ( 1900 )   PDF (407KB) ( 9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稳定和放射性碳同位素研究了第8代转PEPC基因水稻,并测定其光合速率和荧光特性,结果表明该种质为C3植物,但C4原初光合产物增多,表现出C4光合特性有所改善;转PEPC基因水稻种质已稳定,为我国的高光效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种质资源。
      外源有机酸对荞麦幼苗铝毒害的缓解效应
      李朝苏 ;刘鹏;徐根娣;张晓燕;何文彬;周迪莹
      作物学报. 2006, (04):  532-539. 
      摘要 ( 1643 )   PDF (652KB) ( 9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外源有机酸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幼苗铝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0.4 mmol·L-1的铝溶液能够显著抑制荞麦根的伸长,降低根系活力,增加叶细胞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铝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2、0.4、0.8和1.2 mmol·L-1)的草酸、柠檬酸或苹果酸后,以上伤害均减轻。用羊毛铬青R比色法检测表明,外源有机酸可以降低植物体各部位铝的含量。推测外源有机酸通过络合作用可以减少了根际和植物体内的铝数量,以达缓解铝毒害的目的。

      水稻根和籽粒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浓度与籽粒灌浆及蒸煮品质的关系
      常二华;张文杰;唐成 ;刘立军;王志琴;杨建昌
      作物学报. 2006, (04):  540-547. 
      摘要 ( 2091 )   PDF (1392KB) ( 10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结实期水稻根系和籽粒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ABA)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蒸煮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早期(花后0~12 d)根和籽粒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浓度以及灌浆中期(花后13~26 d)根和籽粒ABA浓度与籽粒起始生长势、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糙米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26* ~ 0.984**),与活跃灌浆期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749* ~ -0.834**)。灌浆中、后期(花后27~40 d)根和籽粒Z+ZR浓度与活跃灌浆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689* ~ 0.932**),但灌浆后期Z+ZR浓度与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6** ~ -0.927**)。灌浆中期和后期根和籽粒Z+ZR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22* ~ 0.896**),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633* ~-0.778**)。灌浆中期根和籽粒ABA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3** ~ -0.913**),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803** ~ 0.871**)。不同灌浆期ZR或ABA处理对籽粒灌浆、稻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与内源激素同灌浆特征参数和稻米蒸煮品质指标的关系基本吻合。表明根和籽粒细胞分裂素和ABA对籽粒灌浆和稻米蒸煮品质起调控作用,其调控的正、负效应取决于灌浆的时期。

      培养液NO3/NH4+比对甜菜幼苗NO3、NH4+吸收特性的影响
      张多英;马凤鸣;赵越;李彩凤;马国巍;李士龙
      作物学报. 2006, (04):  548-552. 
      摘要 ( 1768 )   PDF (917KB) ( 8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标准偏高糖型甜研7号与标准偏丰产型甜研8号2个二倍体纯系品种及水培方法,研究了子叶期(11 d)甜菜对NO3和NH4+ 的吸收特性以及不同NO3/NH4+ 比对苗期(31 d)甜菜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了子叶期甜研7号较甜研8号对NH4有较大的Vmax,有利于NH4+的吸收。低NH4+浓度比促进甜菜对NO3的吸收。而且甜研7号受到的影响相对大于甜研8号。不同NO3/NH4+ 也影响甜菜对NH4+ 的吸收速率,2品种所受的影响并不相同。2品种遗传特性不同导致了甜研7号对NH4+ 的吸收较甜研8号敏感。高浓度NH4+ 的存在促进了甜研7号与甜研8号对NH4+ 的吸收。说明可以通过调节甜菜对NO3与NH4+ 的吸收与同化关系来调控甜菜的氮代谢,以提高甜菜的产量与质量。

      春小麦籽粒灌浆期降落值动态规律及氮磷肥与播期效应的研究
      赵秀兰
      作物学报. 2006, (04):  553-561. 
      摘要 ( 1955 )   PDF (773KB) ( 9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野猫、东农7742和新克旱9,在施肥和播期试验基础上,通过建立灌浆期籽粒降落值变化的曲线拟合方程,定量揭示其动态规律以及氮磷肥与气象条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灌浆期籽粒降落值随时间变化符合一元三次多项式凸性曲线,即呈自开花始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曲线方程各特征量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意义;基因型与环境要素的影响可由方程系数和特征量体现。在富钾情况下,氮用量增加,高蛋白强筋品种降落值增加,动态曲线最高值上升且出现时间推迟,而高蛋白中筋和低蛋白弱筋品种降落值降低,最高值下降且出现时间提前。磷用量增加,各基因型降落值均降低;动态曲线最高值、最低值及出现时间因基因型而异。氮磷(钾)平衡配施是形成较高降落值(较低α-淀粉酶活性)的关键。在没有水分胁迫情况下,光温互作是影响各基因型籽粒降落值动态的首要条件,其次为降水;而光温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为最敏感因子。较高的光温条件互作是形成各品种较高降落值的基础。在此前提下增加光合有效辐射使高蛋白强筋品种降落值增加;并且在一定水平的光照条件限度内,增加光合有效辐射使高蛋白中筋和低蛋白弱筋品种降落值增加,超过限度反而使其降低。气象条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可通过曲线的变化反映出来。灌浆期高蛋白中筋和低蛋白弱筋品种降落值受氮磷肥影响大于高蛋白强筋品种,受气象条件影响则小于高蛋白强筋品种。就高蛋白强筋品种而言,气象条件的影响程度大于氮磷肥;而对于高蛋白中筋和低蛋白弱筋品种,氮磷肥的影响大于气象条件。

      拟南芥扩张蛋白AtEXP1参与气孔运动的调控
      赵萍;陈苏;王学臣
      作物学报. 2006, (04):  562-567. 
      摘要 ( 2030 )   PDF (1482KB) ( 10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过量表达扩张蛋白AtEXP1的转基因烟草为材料,通过分析不同刺激因子作用下,AtEXP1的过量表达对烟草气孔运动的影响,研究了扩张蛋白AtEXP1是否参与气孔运动的调控作用。表皮条的生物学分析表明,AtEXP1的过量表达促进了光和K+诱导的气孔开放,以及Ca2+、ABA和黑暗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但对气孔密度影响不大;充足光照、水分供应条件下,成熟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光合与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表明AtEXP1的过量表达提高了气孔对环境刺激应答的灵敏性,这可能是由于AtEXP1的过量表达改变了保卫细胞细胞壁的特性,进而参与了烟草气孔运动的调控。说明AtEXP1在气孔运动中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

      低温对水稻剑叶膜脂过氧化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王萍;张成军;陈国祥;王静;施大伟;吕川根
      作物学报. 2006, (04):  568-572. 
      摘要 ( 1917 )   PDF (1135KB) ( 10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夜间低温对剑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囊体膜脂过氧化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b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温度降低而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上升。低温处理4 d后,两个品种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同时也比处理2 d时高。超氧阴离子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两个品种的SOD活性在处理4 d后都下降。两优培九的CAT活性平缓下降,而汕优63则显著下降。脂肪酸的不饱和度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汕优63上升幅度较大,推测其对低温更为敏感。夜间低温引起剑叶类囊体膜脂过氧化加剧,脂肪酸不饱和度上升,这两方面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都与杂交稻的冷适应性相关。

      晚粳稻籽粒中As、Cd、Cr、Ni、Pb等重金属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及其稳定性
      程旺大;张国平;姚海根;吴伟;汤美玲; 朱祝军; 徐民
      作物学报. 2006, (04):  573-579. 
      摘要 ( 1976 )   PDF (1135KB) ( 1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籽粒Cd、Cr、As、Ni和Pb等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的12个晚粳稻基因型,种植于浙江省晚粳稻主产区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等市的6个试点,研究籽粒中5种重金属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及其稳定性、籽粒和土壤有效态(DTPA提取态)Cd、Cr、As、Ni和Pb等重金属含量之间及与Fe、Zn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pH对籽粒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效应对籽粒重金属含量的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筛选和选育籽粒重金属含量低的品种以及通过农艺措施减少籽粒重金属含量是可能的。同时,籽粒中这5种重金属含量的稳定性因环境、基因型而有较大差异,且亦因重金属种类而异。因此,为降低籽粒重金属含量,应针对特定重金属污染的环境进行基因型选择,并同时考虑基因型籽粒重金属含量的稳定性。土壤pH不仅影响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及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积累量,还影响籽粒重金属积累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即积累稳定性)。此外,土壤中一些重金属常发生复合污染,如Cd和Cr、As或Ni,Cr和As,Pb和As间表现为协同消长,Cd含量较高的稻米往往As和Pb含量也高,Cr和Ni含量以及As和Pb含量之间也呈正相关。

      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
      闫长生;张海萍;海林;张秀英;胡琳;胡汉桥;蒲宗君;肖世和
      作物学报. 2006, (04):  580-587. 
      摘要 ( 2000 )   PDF (1093KB) ( 13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收获时种子发芽率和面粉降落值法,于2000—2002年2个小麦种植年度,研究了黄淮、北部、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1950年以来的781个主要推广品种和新品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抗性测定值在年度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差异较大。1990年以来育成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与20世纪80年代相近,但明显弱于50、60以及70年代。黄淮、西南和春小麦3个麦区种子发芽率低于2%的高抗品种数分别占各自麦区供试总数的1.7%、4.5%和5.7%,而长江中下游和北部2个冬麦区的种子发芽率都在10%以上;东北春麦区品种的抗性较强,种子发芽率平均为11.2%。利用等电聚焦电泳从发芽率和降落值均偏低的品种中鉴定出异源2号、蜀万24、蜀万761、陕160、孟县4号、京411、京9428、鉴26、燕大1817、农大45、衡水6404、晋麦5号、8号、鄂麦14和克辉等15个携带迟熟α-淀粉酶基因的品种,分布在5个不同麦区。对这些品种及其亲本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有些与其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却不携带迟熟α-淀粉酶基因。上述结果说明,该基因在我国五大小麦产区均有分布,但具该基因的品种数量少,占供试品种数的1.9%,通过育种程序容易选择出不携带该基因的小麦品种。

      旗叶期缺磷及去蘖对小麦光合特性和磷分配的影响
      彭正萍;李春俭;薛世川;门明新;毕淑芹
      作物学报. 2006, (04):  588-592. 
      摘要 ( 1853 )   PDF (397KB) ( 9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石英砂培养方法并去除或保留分蘖,研究了旗叶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5和多穗型晋麦2号(JM2)生长后期旗叶光合和蒸腾速率、干物质和磷在体内分配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⑴旗叶期缺磷一段时间后降低小麦旗叶的光合和蒸腾速率。不同供磷水平下,去蘖使小麦旗叶光合和蒸腾速率大都高于同期未去蘖的;⑵旗叶期缺磷几乎导致两品种所有器官和整株干物质和磷的积累降低,去蘖的小麦籽粒干物质和磷总量占整株的比例均高于未去蘖的,说明缺磷促进小麦各营养器官的磷向籽粒转移;⑶主茎干物质和磷的积累以CA9325高于JM2,而JM2则以分蘖占优势,这与JM2分蘖数较多有关;⑷ 不论供磷还是缺磷,未去蘖的CA9325籽粒产量低于JM2,而去蘖后则相反。不同库容量的CA9325千粒重和籽粒磷含量均高于JM2。全生育期供磷条件下的磷吸收效率,以未去蘖的CA9325显著高于JM2,去蘖后两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蜂毒肽对农作物生理指标及防御系统酶影响的研究
      王关林;邢卓;潘凌子;方宏筠
      作物学报. 2006, (04):  593-596. 
      摘要 ( 1781 )   PDF (260KB) ( 9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研究了蜂毒肽对玉米、番茄、大豆、大白菜等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玉米防御系统酶的作用。结果表明,蜂毒肽对农作物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对细胞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核酸及蛋白质含量,低浓度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但影响都很微弱(t检验P>0.05)。蜂毒肽对植物防御系统酶具有诱导效应,5 mg/L蜂毒肽使其活性快速增加,其中PAL、PPO在喷药后48 h达到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178%和9.8%;而SOD在6 h即可达到峰值,比对照提高31.5%;只有POD在喷洒50 mg/L蜂毒肽后48 h达到最大值。玉米POD同工酶谱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蜂毒肽对有的酶谱带(品种1的P11谱带)有很强的诱导作用,有的甚至诱导出1条新带(品种2的P4谱带);而对有的谱带有抑制作用,而且对不同品种POD酶的作用不尽相同,但喷药后2个品种POD酶总体含量均高于对照,与酶活测定结果相同。

      光敏色素与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育性转换的关系
      刘恒蔚;周瑞阳;徐俐
      作物学报. 2006, (04):  597-600. 
      摘要 ( 1887 )   PDF (323KB) ( 9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红光(R)/远红光(FR)逆转的标准试验技术,对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进行长暗期(14 h/d)光间断处理。结果表明R间断诱导雌性败育,延迟现蕾和开花;而FR可以逆转R的效应,使雌性可育;暗间断对雄性的育性没有明显影响。暗示光敏色素是PFSR雌性育性光敏性的光受体。
      不同施肥水平下黍子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张永清;苗果园
      作物学报. 2006, (04):  601-606. 
      摘要 ( 1745 )   PDF (510KB) ( 10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施肥水平下黍子根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物学响应研究表明,无论施肥与否,拔节期或抽穗期干旱胁迫均会使黍子根重、根长、根活力、次生根数、根系SOD活性及株高与地上部干重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高;水分胁迫解除后,黍子根系增长迅速,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和根系对水分反应敏感的特点,但干旱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后期未能完全补偿。抽穗期干旱胁迫对黍子的影响大于拔节期,这是由于拔节期胁迫后恢复水分供应,根系有较长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补偿的结果。通过施肥改善土壤肥力,可以肥促根、以肥调水、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氮肥对杂交小麦果聚糖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
      赵万春;董剑;高翔;张改生
      作物学报. 2006, (04):  607-612. 
      摘要 ( 1776 )   PDF (517KB) ( 9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肥影响作物的碳氮代谢及生长发育。选用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材料在施氮(200 kg /hm2)和不施氮(0 kg /hm2)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果聚糖的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无论施氮与否茎鞘和总麦草中果聚糖的积累模式基本相似。茎鞘是贮存果聚糖的主要营养器官,分配了总麦草果聚糖积累量的63%~87%,并在开花期其积累量达最大值。总麦草转运的85%以上的果聚糖来源于茎鞘,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9.42%~19.36%)。氮缺乏减少叶片中果聚糖的积累量,但增加茎鞘和总麦草中果聚糖的积累量。穗轴及颖壳、茎鞘和总麦草的果聚糖积累在挑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4.7%~51.7%),叶片、茎鞘和总麦草的果聚糖转运量、转运率也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施氮增强叶片中果聚糖的转运优势,但减弱茎鞘和总麦草中的转运优势。结果说明,杂交品种比其亲本具有更强的果聚糖转运能力,施氮对茎鞘果聚糖的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均有抑制作用。

      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任天举;蒋志成;王培华;李经勇;张晓春;鲁远源
      作物学报. 2006, (04):  613-617. 
      摘要 ( 1722 )   PDF (473KB) ( 9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关系,给强再生力品种(组合)的选择提供依据,选用229个杂交组合,经3次试验,再生力与头季稻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⑴能体现碳水化合物遗留量的成熟期单茎茎鞘干重,对再生力的直接效应最大或接近最大,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其回归方程具较好的预测功能,故可将茎鞘干重作为衡量杂交中稻组合再生力的重要指标。⑵对群体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穴有效穗数,与再生力的简单负相关均不显著,偏相关却均极显著,直接效应亦较大,显示其是影响再生力的重要性状。⑶与再生力呈负相关的株高、剑叶长度、穗着粒数、穗实粒重、成熟期以及呈正相关的分蘖力,3次试验的效应均不一致,说明它们对再生力的影响不够稳定。

      对除草剂敏感致死水稻bel基因的RAPD和SCAR分子标记
      朱必凤;朱友林;吴成钢;廖朝晖;黎书伟;刘主;彭凌;郭克婷;刘安玲
      作物学报. 2006, (04):  618-624. 
      摘要 ( 2061 )   PDF (2114KB) ( 9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8077s与抗感的籼稻品种丰35亲本及杂交后自交所得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群分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从210个10mer随机引物,找到两个水稻苯达松敏感池和抗感池之间表现多态性的特异引物——S20和S316,分别产生的标记片段为S20-440和S316-590。它们与bel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2.132 cM和7.97 cM。对RAPD扩增标记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合成两对特异性的SCAR引物,包含原有的RAPD序列。SC01引物在敏感单株中扩增出一条423 bp带;SC02引物在敏感单株中扩增出一条606 bp带,它们的SCAR标记与bel基因的连锁距离为10.66 cM和7.04 cM。应用SCAR标记对水稻恢复系进行了辅助选育。

      研究简报
      小麦资源胚乳蛋白Glu-1、Glu-3、Gli-1基因位点变异特点
      王瑞;张改生; F J Zeller; S L K Hsam
      作物学报. 2006, (04):  625-629. 
      摘要 ( 2034 )   PDF (628KB) ( 1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41个普通小麦品种及农家种中,由Glu-1位点控制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共27种图谱,最常见的图谱是(N,7+8,2+12)占22%和(N,7+9,2+12)占19.9%,Glu-A1Glu-B1Glu-D1位点控制的均为正效应亚基,其图谱(1,7+8,5+10),(1,14+15,5+10),(1,13+16,5+10),(1,17+18,5+10),(2*,7+8,5+10),(2*,13+16,5+10)占13.4%; 由Glu-3位点控制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共48种以上的图谱,最常见的图谱是(a, j, c), Glu-A3位点存在6个以上等位基因,新发现的占5.7%, Glu-B3位点存在10个以上等位基因,新发现的占2.8%, Glu-D3位点存在3个等位基因;由Gli-1位点控制的醇溶蛋白共81种以上图谱,Gli-1A1位点存在7个以上等位基因,新发现的占7.1%, Gli-B1位点存在12个以上等位基因,新发现的等位基因占3.5%, Gli-D1位点存在10个等位基因,Gli-B1位点的l为1B/1R易位系,占总数的33.6%; 由Gli-1位点控制的醇溶蛋白和由Glu-3位点控制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变异远比由G1u-1位点控制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复杂和丰富。

      用SSR标记研究不同耐盐特性四倍体紫花苜蓿的遗传多样性
      刘志鹏;杨青川;呼天明;闫龙凤;王超
      作物学报. 2006, (04):  630-632. 
      摘要 ( 2008 )   PDF (258KB) ( 10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8个微卫星位点,63个等位基因,研究了8个栽培型紫花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 L.),320个单株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首次提出用四倍体方法统计紫花苜蓿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以等位基因频率为基础,得到遗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标准遗传距离和NJ(Neighbor Jointing)聚类图。结果表明这8个材料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具较高变异。通过0/1法和四倍体方法得到的遗传杂合度之间的显著性检验(P<0.01),表明四倍体方法更适于紫花苜蓿微卫星多态性研究。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