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32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6-05-12
    • 研究论文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配合力研究
      邓华凤;何强;毛友纯;徐庆国;舒服;张武汉;杨飞;袁隆平
      作物学报. 2006, (05):  633-639. 
      摘要 ( 2015 )   PDF (600KB) ( 1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探索我国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育种手段,为其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流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早籼稻不育系和5个早籼稻恢复系及NCⅡ设计配制了30个杂交早稻组合,对各组合的12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垩白和整精米率是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主要限制因子。12个主要品质性状组合间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各品质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早稻的品质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为长/宽>粒长>垩白度>粒宽>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出糙率>胶稠度>精米率。出糙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糊化温度, 粒长与长/宽, 粒宽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 垩白粒率与精米宽、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对杂交早稻品质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遗传以及品质改良也进行了讨论。

      水稻孕穗期耐热性QTLs分析
      赵志刚;江玲;肖应辉;张文伟;翟虎渠;万建民
      作物学报. 2006, (05):  640-644. 
      摘要 ( 2339 )   PDF (466KB) ( 10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异常高温或低温导致籼粳亚种间杂种育性下降是影响其优势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USSR5(粳稻)/广解9号(籼稻)//USSR5回交群体为供试材料,构建了相应的分子连锁图谱,分别以高温处理下直接小穗育性及小穗育性热敏感指数为指标,对水稻孕穗期高温耐热性及其相对耐热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4和5染色体上检测到孕穗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各一个,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6.4%~15.8%;在第4、8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孕穗期相对耐热性相关的QTL,qhts-4qhts-8,LOD值分别为3.81和2.86,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6.8%和9.9%。对其进一步的上位性分析表明,有8条染色体的4对位点存在基因间互作,小穗育性耐热性除受主效QTL控制外,还受基因间互作及修饰基因的影响。

      小麦多基因聚合体YW243的改良与利用
      曾祥艳;陈孝;张增艳;辛志勇;林志珊;张艳
      作物学报. 2006, (05):  645-649. 
      摘要 ( 1915 )   PDF (1096KB) ( 9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W243是兼抗白粉、黄矮、三锈5种病害的普通小麦新种质。将其与农艺性状优良的丰产品种进行回交转育,选育出丰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系CB031、CB032、CB034和CB035。对这些新品系与YW243及回交亲本的抗性、品质、丰产性进行鉴定、比较分析,并用分子标记解析它们抗病性的遗传基础及其决定品质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CB031是抗白粉病高产小麦新品系,至少含抗白粉病基因Pm2+6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 7+9, 2+12;CB032和 CB034均为白粉病、条锈病免疫的小麦新品系,CB032至少含抗白粉病基因Pm2+Pm4+Pm21、抗条锈病基因YrX 4个基因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7+9, 2+12;CB034至少含Pm21基因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7+9, 5+10;CB035为免疫白粉病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至少含Pm2+6+Pm21基因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7+8, 2+12。CB031、CB032、CB034和CB035的穗粒性状、千粒重和秆高等农艺性状均较YW243有所改善。YW243是一个优良性状易于遗传、不良性状易于改造的育种亲本,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大豆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分析
      卢为国;盖钧镒;李卫东
      作物学报. 2006, (05):  650-655. 
      摘要 ( 2052 )   PDF (495KB) ( 10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全国性主要病害之一。1号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以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Peking×ZDD2226的P1、P2、F1、BC1F2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对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ZDD2315、ZDD2226对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未发现多基因效应,且与Peking存在相同的抗病基因;抗性遗传表现组合特异性,Essex×ZDD2315组合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72.02%,PI88788×ZDD2226组合为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62.33%。对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等3个组合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76%、72.46%和53.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4.48%、21.31%和35.77%;Peking×ZDD2226表现为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45.40%。抗性基因表现为隐性,育种上可以在早代选择。培育多抗品种应以抗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进行基因聚合。

      水稻叶曲线特征的机理模型
      石春林;朱艳;曹卫星
      作物学报. 2006, (05):  656-660. 
      摘要 ( 2069 )   PDF (404KB) ( 11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水稻叶片的受力分析,推导了叶曲线方程,并进行了影响系数的参数化和方程求解。对叶曲线方程的灵敏度分析表明,方程较好地体现了叶长、叶宽、叶形、比叶重和叶片形变系数等参数对叶曲线的综合影响,与生产中水稻株型特征变化相一致。进一步利用三维数字化仪获得的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脉空间坐标试验数据对叶曲线方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叶曲线方程可以合理而可靠地定量描述水稻叶曲线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

      反义外壳蛋白基因介导的抗SCMV转基因玉米研究
      白云凤;赵晋锋;郑军;张锦鹏;王茅雁;苟明月;董志刚;杨红春;王国英
      作物学报. 2006, (05):  661-665. 
      摘要 ( 1913 )   PDF (563KB) ( 10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矮花叶病(MDM)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由甘蔗花叶病毒(SCMV)所致。为探索一条高效、安全的抗SCMV转基因途径,构建了无标记基因的SCMV反义外壳蛋白基因(cp)表达载体pACP。通过冻融法将该载体与抗除草剂标记基因(bar)载体分别导入农杆菌LBA4404,然后共转化玉米自交系综3的幼胚。通过除草剂梯度筛选,从抗性愈伤组织分化获得了35株再生苗。PCR检测证明,其中26株带有抗除草剂标记基因(bar),14株带有SCMV反义cp基因。这14株带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自交,其种子在田间种植成株行(T1代)。玉米T1代幼苗人工接种SCMV,筛选出2个抗病株率高于70%的株行。ELISA检测表明,抗病株SCMV含量极低,抗性达高抗水平。PCR检测表明,抗病性是反义cp基因作用的结果,并且获得了2株cp基因阳性而标记基因阴性的抗病株。

      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穆蕊;张祖新;张方东;郑用琏
      作物学报. 2006, (05):  666-670. 
      摘要 ( 2100 )   PDF (569KB) ( 11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玉米(Zea mays 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的一对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 和S-Mo17rf3rf3为材料,采用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TUNEL)、细胞色素C免疫原位杂交和DNA寡聚核小体片段电泳等方法,分别在细胞学水平和DNA水平上研究了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过程。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解离时期,不育花药的绒粘层细胞较可育花药提前裂解;在不育系S-Mo17rf3rf3花药和花粉S-rf3中均明显出现PCD过程的DNA片段化以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外渗的现象,证明了玉米CMS-S的花粉败育与花药绒粘层细胞的提前凋亡和小孢子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不同棉铃发育时期遮荫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庆材;孙学振;宋宪亮;郭英;李玉静;陈淑义;王振林
      作物学报. 2006, (05):  671-675. 
      摘要 ( 1969 )   PDF (463KB) ( 10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棉所41和鲁棉研18两品种为试材,设计3个遮荫时期(处理Ⅰ:棉铃发育0~20 d;处理Ⅱ:棉铃发育21~40 d;处理Ⅲ:棉铃发育41 d到吐絮),研究了遮荫对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遮荫使纤维长度变短,纤维伸长期增长,CK在25 d纤维达最大长度,处理Ⅰ、处理Ⅱ分别在35 d、30 d才达到最大长度,而处理Ⅲ对纤维伸长期没有影响;各时期遮荫都降低纤维断裂比强度和纤维成熟度,但使纤维细度增加,其中处理Ⅱ对纤维比强度、纤维成熟度和纤维细度的影响最大,与CK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Ⅰ和处理Ⅲ影响较小。各时期遮荫对两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

      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易斌;陈伟;马朝芝;傅廷栋;涂金星
      作物学报. 2006, (05):  676-682. 
      摘要 ( 2586 )   PDF (615KB) ( 1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产是甘蓝型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产量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本文通过QTL作图分析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保604 F1代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由20个连锁群组成的,包括251个分子标记( 2个RFLP标记,72个RAPD标记,91个SSR标记,86个SRA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10个标记没有分配到连锁群中)。图谱的平均图距为6.96 cM,共覆盖油菜基因组1 746.5 cM。在此图谱基础上采取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油菜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有关的QTL共17个。其中控制株高的3个分别位于第4、第9和第10连锁群上,对性状的解释率为9.42%~17.58%;与分枝部位有关的4个分别位于第4、第6和第7连锁群上,其中Bp1 Bp2 均位于第4连锁群,对性状的解释率为8.13%~15.20%;与主花序有效长有关的3个分别位于第4、第10和第16连锁群上,对性状的解释率为7.49%~23.36%;与一次有效分枝有关的2个分别位于第1、第4连锁群上,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5.29%~19.58%;与角果总数和千粒重有关的分别位于第4连锁群和第9连锁群上,贡献率分别为17.42%和7.64%;与单株产量有关的3个分别位于第3、第4和第15连锁群,共解释26.60%的表型变异。部分性状的QTL在连锁群上成簇分布,对性状贡献率很大,表现主效QTLs的特点,相应的性状之间也呈显著相关,这表明一因多效或者相关的QTLs之间紧密连锁是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中与主效QTLs连锁的标记可用于油菜产量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褐潮土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产功能演化研究
      李秀英;李燕婷;赵秉强;李小平;王丽霞;张振山
      作物学报. 2006, (05):  683-689. 
      摘要 ( 1747 )   PDF (609KB) ( 10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褐潮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生产功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为褐潮土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14年产量平均,NPK比CK、N、NK、PK分别增产459%、386%、280%、205%(小麦)和154%、108%、87%、78%(玉米);NPK+M(NPK配施厩肥)比NPK平均增产12%,NPK+S(NPK加秸秆)与NPK产量相当。NPK及NPK配施有机肥(包括厩肥和秸秆)处理的小麦、玉米产量可持续性指数高于N、P不均衡施用处理。化肥肥效因作物种类、施肥组合而不同,N肥单施时小麦和玉米N的农学效率降低,而NPK配施时N的农学效率有上升趋势,平均分别为16 kg/kg N(小麦)和14 kg/kg N(玉米);磷肥肥效具有短期的叠加效应,P的农学效率小麦大于玉米,种植10年后P的农学效率最高可达最初的4.5~7倍;K的农学效率在试验进行十年后NK处理平均为负值,同期NPK处理中小麦K的农学效率却急剧增加,K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有机肥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1 kg/t和25 kg/t,秸秆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负值和37 kg/t。NPK均衡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肥力指标;NPK配施有机肥能加快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积累;NPK不均衡施肥导致土壤中此种营养元素的耗竭。

      小麦胚休眠中ABA信号转导的蛋白质组分析
      张海萍;常成;肖世和
      作物学报. 2006, (05):  690-697. 
      摘要 ( 2075 )   PDF (795KB) ( 13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BA处理休眠和不休眠小麦品种的胚,并通过双向电泳-质谱技术,比较其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共有18个ABA反应型蛋白点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经MALDI-TOF-MS检测及肽指纹图谱(PMF)分析,其中16个蛋白点在有关数据库中得到了归属鉴定。进一步对这16个蛋白及其特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涉及不同的反应途径,如胁迫反应(冷调蛋白、热激蛋白和醛脱氢酶)、信号交互反应(生长素反应蛋白、乙烯感应因子、钙依赖的蛋白激酶CP4和乙烯反应蛋白),以及种子的基本发育过程(LEA蛋白、Em蛋白、bZIP转录因子、锌指蛋白、myb家系转录因子、淀粉合成酶和纤维素酶等)。另外还有2个是功能未知的蛋白,其中之一在已测序的水稻中具有全长的cDNA;另一个经ESI-MS/MS检测,认为是ABA信号转导系统中的一个新组分。对上述2个蛋白分别从籽粒发育不同阶段、不同浓度ABA处理,以及休眠中和打破休眠后这2种状态下不同温育时间等方面来验证其表达与休眠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它们在籽粒发育中后期大量合成,与胚休眠性获得的时间是一致的。用同样浓度的ABA处理,这2个蛋白在休眠胚中更易于表达,而在打破休眠的胚中需要5倍的ABA浓度才能得到相同的表达效果;在用无菌水浸润期间,休眠胚中该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的速率迟于后熟胚中,且随着休眠的打破,该蛋白也消失了。推测其表达可能与休眠性的获得与解除有关。对控制该蛋白表达的基因进行克隆与功能鉴定可能为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候选位点。

      玉米抗纹枯病QTL定位
      赵茂俊;张志明;高世斌;李晚忱;荣廷昭; 潘光堂
      作物学报. 2006, (05):  698-702. 
      摘要 ( 2153 )   PDF (387KB) ( 1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掖478(感)的229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1 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对F2:4群体进行人工接种纹枯病菌,并以相对病斑高为病级划分标准鉴定了玉米纹枯病的抗性。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抗病QTL及遗传效应,共检测到9个抗性QTL,分布于第1、2、3、4、5、6和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方差的3.72%~7.19%,其中有2个QTL位于染色体6.01抗病基因簇附近。

      甜菜碱预处理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分和功能的影响
      赵新西;马千全;梁超;房燕;王玮
      作物学报. 2006, (05):  703-708. 
      摘要 ( 1951 )   PDF (510KB) ( 1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个小麦品系旱丰9703(抗旱性强)和山农215953(抗旱性弱)为材料,研究了对盐胁迫的反应,以及外源甜菜碱在提高小麦抗盐性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盐胁迫导致小麦幼苗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发生改变,山农215953的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胆碱(PC)中亚麻酸(18∶3)相对含量均显著下降,旱丰9703仅PC中亚麻酸(18∶3)相对含量显著下降。甜菜碱预处理能显著缓解盐胁迫导致的山农215953的PG和旱丰9703的PC中18∶3相对含量的下降。盐胁迫导致小麦幼苗类囊体Ca2+-ATPase活性、Hill反应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降低,抗旱性较弱的山农215953下降程度较大;甜菜碱预处理能显著缓解其下降程度。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系在抗盐性方面具有相同的趋势。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稻米蛋白质含量
      毕京翠;张文伟;肖应辉;王海莲;江玲;刘玲珑;万向元; 翟虎渠;万建民
      作物学报. 2006, (05):  709-716. 
      摘要 ( 2291 )   PDF (537KB) ( 1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稻谷、米粒、米粉3种形态的样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和偏最小二阶乘法(PLS),建立了6个稻米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糙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893、0.971和0.987,校正标准差(RMSEC)分别为0.507、0.259和0.183;精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精米粒和精米粉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RC2分别为0.897、0.984和0.986,RMSEC分别为0.497、0.186和0.190。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分析表明,预测糙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CV2)分别为0.865、0.962和0.984,内部验证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557、0.290和0.205;预测精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精米粒和精米粉的模型RCV2分别为0.845、0.951和0.979,RMSECV分别为0.594、0.316和0.233。模型外部验证分析表明,预测糙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近红外光谱模型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V2)分别为0.683、0.801和0.939,外部验证标准差(RMSEV)为0.962、0.799和0.434;预测精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精米粒和精米粉近红外光谱的模型RV2分别为0.673、0.921和0.959,RMSEV为0.976、0.513和0.344。用米粉建立的近红外光谱预模型准确性最高,米粒次之,基于稻谷的预测模型准确性相对较低;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分析方法一致性较好,且能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在水稻优质育种和稻米品质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兰海;谭登峰;高世斌;唐祈林;曹墨菊;潘光堂;荣廷昭
      作物学报. 2006, (05):  716-722. 
      摘要 ( 1855 )   PDF (636KB) ( 10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1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7×6)研究了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受种子二倍体胚、三倍体胚乳、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4套遗传体系的控制;主要品质性状4套遗传体系的效应值之间无太大的差异,蛋白质、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的胚遗传效应全部体现为胚加性遗传效应,而4种品质性状的胚乳遗传效应则全部由胚乳显性遗传效应构成;母体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为母体加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亲本9636、99S2041-1-1-1和478在普通玉米品质改良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结果还发现,不同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因此对这些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或杂种优势利用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赵广才;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池忠志;杨丽珍;李振华
      作物学报. 2006, (05):  723-727. 
      摘要 ( 1885 )   PDF (394KB) ( 1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以强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肥料运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300 kg/hm2施氮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差异显著,但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仅比施225 kg的处理增产3.1%,因此,中产条件下施用氮素以22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施氮处理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可溶性蛋白)影响小,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贮藏蛋白)影响大。施氮可显著提高贮藏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进而改善加工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改善,与对照相比,湿面筋、沉降值、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延伸性等重要烘焙品质指标均有改善。但品种之间有一定差异,有些品种的某些指标差别较大,但其面包体积和评分接近。

      关于水稻穗芽的生理学研究
      陶龙兴;王熹;谈惠娟;陈海生;杨长登;庄杰云;郑康乐
      作物学报. 2006, (05):  728-733. 
      摘要 ( 2074 )   PDF (434KB) ( 1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重组自交系籼稻中-156/谷梅2号304份株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营造高温、高湿的小气候,以“穗穗芽率”及“粒穗芽率”为指标,筛选易发生穗芽与不易发生穗芽的极端材料,比较研究重组自交系亲本与各供试株系籽粒在穗芽发生期间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母本谷梅2号比父本中-156易穗芽,在正常成熟过程中籽粒内源GA1含量水平高于中-156,ABA含量水平低于中-156;谷梅2号籽粒淀粉酶活性也高于中-156。花后15 d至完熟的籽粒灌浆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谷梅2号及易穗芽的株系籽粒内源GA1随雨日渐增,增幅高于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同时其淀粉酶活性回升,在正常成熟过程中花后15 d后籽粒中淀粉酶活性与日渐降,但其幅度远高于父本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这种变化可能是易穗芽的亲本与株系对高温、高湿敏感诱发穗上发芽的主要生理基础。

      环境胁迫和激素诱导甘蔗ACC合成酶基因家族三个成员的表达
      王爱勤;杨丽涛;王自章;韦宇拓;何龙飞;李杨瑞
      作物学报. 2006, (05):  734-737. 
      摘要 ( 1994 )   PDF (416KB) ( 10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CC合成酶(ACS)是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在克隆到甘蔗ACC合成酶基因家族3个成员Sc-ACS1、Sc-ACS2和Sc-ACS3的基础上,分别以它们作为探针,检测了激素诱导和环境胁迫对甘蔗苗期该3成员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诱导Sc-ACS1在叶中表达,在根中不表达;Sc-ACS2在根、叶中表达;Sc-ACS3主要在根部表达,在叶中不表达。在甘蔗叶片中,Sc-ACS1对冷胁迫、暗培养和LiCl胁迫均有应答,并受植物生长激素IAA诱导而表达;Sc-ACS2无论是在生长激素诱导还是环境胁迫下,其mRNA均维持较低水平。

      旱地谷子集水保水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
      张德奇;廖允成;贾志宽;季书勤
      作物学报. 2006, (05):  738-742. 
      摘要 ( 1728 )   PDF (412KB) ( 9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地膜覆盖与保水剂两种集水保水技术集成应用,观测了抽穗期不同处理谷子光合作用日变化,分析了不同集水保水技术对产量和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速率日变化存在“午休现象”,两种覆膜方式结合使用保水剂的处理使这种趋势有所减轻;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以上午8:00最高。地膜覆盖与保水剂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平膜方式与垄沟方式分别较露地栽培增产78.98%、60.12%,保水剂使用较不使用平均增产7.66%,季末垄膜沟植有较好的水分效应,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平均较对照增加59.9 mm。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向日葵遗传转化
      陶均;谭汝芳;李玲
      作物学报. 2006, (05):  743-748. 
      摘要 ( 2242 )   PDF (571KB) ( 10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向日葵遗传转化和毛状根形成的优化条件。由发根农杆菌诱导向日葵子叶和下胚轴形成的根在含卡那霉素(200 mg/L,kanamycin)的选择培养基(1/2 MS)上选择,12 d后存活的根转到无激素培养基上能快速生长,经分子检测证实其为毛状根。同时着重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向日葵毛状根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适用于毛状根形成的最优条件为菌株R1205,菌液浓度(OD600)1.0,15 min感染,共培养3 d,培养基pH 6.5,30 μmol/L乙酰丁香酮(acetosyingone)。在此条件下,子叶和下胚轴的毛状根形成率分别达到23.7%和81.6%。

      花粉介导法获得油菜转基因植株研究
      杜春芳;刘惠民;李朋波;孙毅;李润植
      作物学报. 2006, (05):  749-754. 
      摘要 ( 2195 )   PDF (618KB) ( 10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晋油7号为受体,载有GUS基因的质粒pBI121为供体,在7.5%的蔗糖等渗溶液中,通过花粉介导转化方法将GUS基因导入油菜花粉,随着花粉管的萌发进入胚囊,参与有丝分裂,将外源质粒转入受体材料。经田间植株性状比较、GUS组织化学定位检测、PCR扩增检测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GUS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
      番茄质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烟草的研究
      陆云华;马立新;蒋思婧
      作物学报. 2006, (05):  755-761. 
      摘要 ( 2169 )   PDF (791KB) ( 1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烟草叶绿体高频同源重组片段的已知序列(GenBank Z00044.1)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克隆到1个3.663 kb的番茄叶绿体DNA片段(psbD/trnG),命名为ctDNA。该片段与GenBank中烟草的相应片段有96.7%同源性, 与本文所用的烟草的相应片段有95.8%同源性。以其为外源多顺反子定点整合介导的同源重组片段,与来自烟草叶绿体的强启动子Prrn和终止子psbA3’,以及甘露聚糖酶基因man、绿荧光蛋白基因gfp、氨基糖苷3’-腺苷酰基转移酶基因aadA构建番茄质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pLM2(-psbD-Prrn-RBS-man-RBS-gfp-RBS-aadA-psbA3’-trnG-)。将该载体用基因枪轰击烟草叶片,用添加了壮观霉素的选择分化培养基筛选,获得质体转基因烟草3株。用PCR、激光扫描、Western Blot、RFLP等方法检测都证实man、gfp、aadA基因已整合到烟草质体基因组中,且均得到表达。用番茄质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成功实现在烟草质体中的表达。

      Rubisco小亚基前体蛋白preSSU的互作蛋白分析
      夏兰芹;Jürgen Soll;何中虎
      作物学报. 2006, (05):  762-765. 
      摘要 ( 1887 )   PDF (430KB) ( 8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核基因编码的叶绿体前体蛋白能否正确定向和转运到叶绿体,对叶绿体的功能十分重要。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豌豆的cDNA表达文库,分析检测与Rubisco小亚基前体蛋白(preSSU)相互作用并参与其调控的蛋白。结果表明,共有6种不同类型的蛋白与preSSU互作,分别为组氨酸蛋白激酶基因、转运蛋白复合体、转录和翻译相关蛋白及复合体、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和光合合成相关基因。通过与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preSSU也许参与了植物抗逆信号传导系统,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饼肥对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降解及相关酶类活性的影响
      韦凤杰;范艺宽;刘国顺;王芳;李亚娟;郭巧燕
      作物学报. 2006, (05):  766-771. 
      摘要 ( 1879 )   PDF (480KB) ( 9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饼肥对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色素降解及相关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饼肥处理叶绿素、叶绿素酶活性、总类胡萝卜素整个生育期含量均较高;无机肥处理在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的a/b比例保持基本恒定,而饼肥处理促进叶绿素a的代谢。饼肥对新黄质前中期起促进积累作用,中后期起促进代谢作用;饼肥显著促进叶黄质、β-胡萝卜素积累;对紫黄质的影响两处理效应大致相同。无机肥处理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在烤烟发育前期高于饼肥处理,30 d后一直低于饼肥处理。饼肥调整了发育末期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组分比例和色素与相关酶类的关系。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易镇邪;王璞;申丽霞;张红芳;刘明;戴明宏
      作物学报. 2006, (05):  772-778. 
      摘要 ( 2071 )   PDF (611KB) ( 1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较低施氮量下,研究了3种类型氮肥(普通尿素、包膜尿素和复合肥)不同施用量(0、90和180 kg N/hm2)对夏播玉米郑单958与农大108氮素吸收、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增大,植株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与氮肥利用率(NUE)下降。同等施氮量下包膜尿素与复合肥较普通尿素NUE高,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尤为明显;氮素阶段性累积规律,两品种在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均具有基因型差异。播种至吐丝后21 d氮素累积量太大对夏玉米灌浆中后期氮素累积有一定抑制作用,郑单958表现特别明显;氮收获指数(NHI)具明显基因型差异,郑单958较农大108高近6个百分点。施氮使郑单958 NHI显著降低,农大108变化不明显。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尿素与复合肥处理NHI较低,在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差异达显著水平;叶、茎鞘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叶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后21 d至成熟期,茎鞘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至吐丝后21d;肥料氮主要在吐丝前发挥作用,且最主要是在12叶展至吐丝期,施氮与不施氮处理的氮素累积量差异在吐丝前后达最大。

      小麦RIL群体中GMP含量的动态累积和净遗传增量的变化规律
      李卫华;许琦;尤明山;徐杰;常成;刘伟;刘丽;李保云;刘广田
      作物学报. 2006, (05):  779-784. 
      摘要 ( 1919 )   PDF (479KB) ( 8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普通小麦京771和Pm97034及其175个重组自交系RIL(F2∶8)后代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籽粒灌浆期(花后12 d、17 d、2 2d、27 d和32 d)GMP含量的动态累积规律和各个时期GMP的净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多数RIL后代家系G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两亲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呈现“低-高-低-高-高”的规律,即籽粒灌浆初期GMP的累积量较低,后逐渐升高,但在花后22 d左右又开始下降,出现一个明显的低谷期,然后逐渐上升,成熟期达到最高。不同亚基组合对GMP含量累积的影响不尽相同,(1,17+18,5+10)、(N,17+18,5+10)、(1,14+15,5+10)和(N,14+15,5+10)组合的后代家系虽然在整个籽粒灌浆期GMP含量的累积变化各不相同,但均于花后27 d到32 d迅速上升,籽粒成熟期达到最高。若从GMP最后的累积量看,这4个组合是利于GMP含量累积的组合,而5+10亚基较其他亚基对GMP的累积更为有利。不同发育阶段GMP含量条件遗传分析表明,控制GMP性状的基因在整个籽粒灌浆期都有表达,大多数后代家系该基因表达在花后17 d左右最为活跃,花后22 d左右为低谷期,各阶段基因净表达量的变化与GMP观测值的变化基本一致。

      研究简报
      甘蓝型油菜三体、双三体和双四体的形态和细胞学特征
      华玉伟;完颜瑞红;徐晶;李再云
      作物学报. 2006, (05):  785-786. 
      摘要 ( 2158 )   PDF (175KB) ( 9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甘蓝型油菜品种“Oro”×诸葛菜杂交后的一个混倍体杂种(2n=19~37)的小孢子再生植株中鉴定出一株2n=42的植株,此混倍体不含有诸葛菜染色体,故2n=42植株的细胞内没有诸葛菜染色体。用其花粉授予“Oro”后获得2n=39、40的植株。2n=39、40、42植株PMCs内染色体的主要配对方式分别为19Ⅱ+1Ⅰ、19Ⅱ+2Ⅰ和19Ⅱ+2Ⅱ,后期Ⅰ的分离方式分别为20∶19、21∶19和21∶21。故2n=39、40、42为甘蓝型油菜的三体、双三体、双四体。最后讨论了这些种内非整倍体材料在油菜遗传研究中的意义。

      分离克隆苎麻CCoAOMT基因部分序列
      陈建荣;张学文;郭清泉
      作物学报. 2006, (05):  787-790. 
      摘要 ( 2095 )   PDF (321KB) ( 10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为材料,研究木质素代谢的关键酶苎麻咖啡酰辅酶A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分离了高纯度RNA和DNA。以RNA为模板,用简并引物以RT-PCR的方法,克隆了苎麻CCoAOMT基因cDNA部分序列,长度为486 bp,编码162个氨基酸残基。此cDNA序列为苎麻植物中首次克隆的(caffeoyl-CoA 3-O-methyltransferase,CCoAOMT)新基因序列。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AY651026。以苎麻4个栽培品种基因组DNA为模板,经温度梯度PCR条件优化,获得苎麻CCoAOMT基因的部分基因组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AY818191 (湘苎3号,922 bp)、AY822619 (圆麻,915 bp)、AY822620 (芦竹青,914 bp)、AY822622 (青麻,914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苎麻4个栽培品种的CCoAOMT基因基因组DNA片段序列有一定的差异。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