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3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7-06-12
    • 研究论文
      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4VL-4AL的选育与鉴定
      陈全战;王官锋;陈华锋;陈佩度
      作物学报. 2007, (06):  871-877. 
      摘要 ( 1942 )   PDF (1027KB) ( 10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从普通小麦-簇毛麦4V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4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4VS·4VL-4AL。SSR和RFLP标记分析表明,该易位染色体包括4VS、4VL近着丝粒部分区段和4AL顶端区段;该易位系具有良好的细胞学稳定性,结实正常,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形成的补偿型易位;易位系T4VS·4VL-4AL高抗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抗病育种新种质。

      小麦TaABC1L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王彩香;景蕊莲;毛新国;庞晓斌;刘惠民;昌小平
      作物学报. 2007, (06):  878-884. 
      摘要 ( 1847 )   PDF (941KB) ( 10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反向Northern筛查小麦旱选10号幼苗水分胁迫诱导表达的cDNA文库,选择一个在水分胁迫1、6和12 h均上调表达的cDNA克隆作为“种子”序列,利用电子延伸和RT-PCR方法,获得一个开放阅读框为1 434 bp,编码477个氨基酸的cDNA序列。由该序列推测编码的蛋白含有1个典型的ABC1保守域(123~243氨基酸)和1个AARF域(42~369氨基酸),但是没有发现ABC1向线粒体转移的信号肽前体序列(PD017350),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TaABC1L。同源比对结果表明,TaABC1L只与水稻、拟南芥中4个尚未研究功能的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TaABC1L对渗透、高盐、低温等逆境胁迫和ABA处理均表现出应答反应,但是在不同胁迫条件下表达高峰出现的时间和表达强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受NaCl胁迫1 h,基因的表达量已达到对照的30倍,之后其表达量迅速回落,但仍高于对照;受ABA诱导时,其表达量略有增加,在12 h的最高表达量也仅为对照的2倍。

      转反义TRX s基因对小麦萌发过程中储藏蛋白降解的影响
      郭红祥;尹钧
      作物学报. 2007, (06):  885-890. 
      摘要 ( 1969 )   PDF (541KB) ( 9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转反义TRX s基因豫麦18和对照(豫麦18)为试材,测定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内thiocalsin、苹果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反义TRX s基因的导入能够增加对thiocalsin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抑制,降低其活性,使储存蛋白更难于被降解,谷丙转氨酶增高的速度减慢,种子氨基酸代谢减弱。说明蛋白质代谢缓慢是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抗穗发芽的一个主要原因。

      两个陆地棉过氧化物酶cDNA的克隆和鉴定
      郭媖;郭旺珍;张天真
      作物学报. 2007, (06):  891-897. 
      摘要 ( 1775 )   PDF (948KB) ( 1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陆地棉优质材料7235不同发育时期的棉纤维混合cDNA文库中分离出2个与过氧化物酶相关的cDNA克隆GhPOD1GhPOD2GhPOD1是利用5’RACE技术得到的长度为1 489 bp的完整cDNA序列,开放读码框长度为816 bp,编码271个氨基酸,BLAST结果表明,该基因和拟南芥中已报道的过氧化物酶基因同源性最高。GhPOD2是通过对cDNA克隆直接测序获得,其插入片段长度为1 355 bp,开放读码框长度为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BLAST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与已报道的1个陆地棉纤维过氧化物酶基因(pod8, L08199)氨基酸相似性达99%。RT-PCR分析表明GhPOD1是一个组成性表达的基因,而GhPOD2在根中不表达,而在茎、叶、胚珠和纤维细胞中表达,并从开花后14 d起,在纤维细胞中表达量逐渐减弱。进化树分析显示GhPOD1与已知的11个过氧化物酶基因距离都较远,是1个新的陆地棉过氧化物酶基因;GhPOD2与相似性高的pod8在同一分支,但与其余的第3类过氧化物酶也有较大的差异。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在陆地棉基因组中都存在2个拷贝,推测A、D亚组中各有1个拷贝。GhPOD1GhPOD2的棉花转基因功能验证正在进行。

      小麦-冰草附加系与小麦-杀配子染色体附加系杂交F1的细胞学特性
      刘伟华;郭勇;武军;王晓光;王睿辉;杨欣明;徐香玲;李集临;李立会
      作物学报. 2007, (06):  898-902. 
      摘要 ( 2008 )   PDF (515KB) ( 10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麦-冰草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杀配子染色体2C附加系杂交,对杂交F1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利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ABD组和冰草P组染色体变异,创造小麦-冰草染色体易位系奠定基础。对8个小麦-冰草二体附加系同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附加系杂交F1的形态学、育性以及细胞学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小麦-冰草不同附加系P染色体的传递能力存在差异。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存在染色体异常,平均35.3%的细胞含3个以上的单价体,74.0%的四分体含有微核,20.3%和23.8%的细胞含有染色体断片和桥,在某些组合中有多价体、四分体多裂和退化现象。杀配子染色体的诱变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不同杂交组合之间F1植株自交结实率为51.67%~71.37%,反映出杀配子染色体2C在小麦-冰草不同附加系背景下对其育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施氮量对济麦20旗叶光合特性和蔗糖合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李延奇;史桂萍
      作物学报. 2007, (06):  903-908. 
      摘要 ( 1952 )   PDF (396KB) ( 10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田间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旗叶光合特性、蔗糖合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68 kg hm-2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旗叶蒸腾速率提高,气孔导度增大,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旗叶净光合速率与蔗糖磷酸合酶活性显著提高,从而促进旗叶蔗糖合成,提高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施氮量增加至240 kg hm-2,旗叶净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酶活性、蔗糖含量和生物产量显著提高,但收获指数降低,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变化。施氮量继续增加至275 kg hm-2,旗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则显著升高,旗叶光合作用受非气孔限制,蔗糖磷酸合酶活性、蔗糖含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降低,籽粒产量减少,氮肥利用率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0的适宜施氮量为168~240 kg hm-2

      利用RAPD检测棉属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吴玉香;孙玉强;陈崇乾;祝水金
      作物学报. 2007, (06):  909-913. 
      摘要 ( 1763 )   PDF (304KB) ( 10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棉属24个种进行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并用棉属近缘植物杨叶肖槿为参考对照,旨在从DNA分子水平上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系统分类。在4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的引物2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2l.0%。使用NTSYS-pc(Version 2.00)软件,及Jaccard’s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表明材料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对20个二倍体棉种进行遗传相似系数比较,说明旱地棉和绿顶棉、澳洲棉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对异源四倍体棉种与A和D染色体组棉种的遗传相似系数比较结果表明,异源四倍体棉种与A染色体组中的草棉和亚洲棉,相似系数都较高,说明在四倍体棉种演化过程中草棉和亚洲棉起的作用是等比例的;异源四倍体棉种与雷蒙地氏棉的遗传相似系数显著高于与其他参试的D染色体组棉种,证明异源四倍体棉种的D染色体组供体种为雷蒙地氏棉,并支持异源四倍体棉种单系统发育起源学说,A染色体亚组的草棉或亚洲棉与D染色体亚组的雷蒙地氏棉两者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后形成原始的异源四倍体棉种,并随着地理和遗传的趋异而分化形成不同的四倍体棉种;RAPD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相符,说明RAPD分子标记资料可用于棉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渗透胁迫下烟草叶片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汪耀富;杨天旭;刘国顺;赵春华;王佩;陈新建
      作物学报. 2007, (06):  914-920. 
      摘要 ( 2072 )   PDF (416KB) ( 11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干旱胁迫下烟草的抗旱机制,采用拟南芥基因芯片检测了PEG渗透胁迫(-1.2 MPa)48 h后烟草叶片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在31 182个基因微矩阵点中,有效差异表达(ratio值≥2或≤0.5)的基因为135个,上调50个,下调85个。其中包括一些具有防御功能的上调表达基因如两个普遍胁迫蛋白(USP)和与渗透调节物质海藻糖合成有关的基因ATTPS11及多个参与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的基因MAPKK、bZIP、锌指蛋白、组蛋白His1-3、脱水响应DREB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家族、分子伴侣等,MAPKK具最大上调幅度,为3.94倍(序列号为At1g51660)。而参与光合作用的6个PSⅠ的光捕获复合体中lhca3和PSⅡ的光捕获复合体中核编码基因的lcb1、lcb2、lcb5、lcb6、lcb4.2的基因表达下调。还检测到38个未知基因,它们的差异表达可能跟渗透胁迫诱导有关,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这些特异表达基因,揭示出一些潜在的生物学规律,为研究烟草逆境生理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棉花纤维素累积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
      束红梅;王友华;陈兵林;胡宏标;张文静;周治国
      作物学报. 2007, (06):  921. 
      摘要 ( 1745 )   PDF (398KB) ( 10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4个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棉纤维素累积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棉株不同果枝部位棉铃的纤维素累积均符合Logistic曲线,棉纤维素累积的5个特征值(纤维素快速累积期的起始、终止时期,最大累积速率及其出现的时期,快速累积持续期)在品种间的变异均较大,与纤维比强度的相关系数存在大小和正负的差异。其中,纤维素最大累积速率和快速累积持续期的变异最大,前者与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后者与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以纤维素最大累积速率和快速累积持续期为变量,在同样欧氏距离下,基于棉株上、中、下3个果枝部位数据的聚类结果不完全一致,但总体上14个品种可分为纤维素累积快、平缓、中等3种类型,德夏棉1号、科棉1号和美棉33B分别是其中心品种。同时以纤维比强度为变量的聚类分析表明,这3个品种又分别是低强纤维、高强纤维、中等强度纤维3种类型的中心品种。总之,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累积特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且高强纤维的形成是以纤维素平缓累积为基础,纤维素累积过快似乎不利于纤维比强度的形成。

      家稗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金明;丁在松;张桂芳;赵明
      作物学报. 2007, (06):  927-930. 
      摘要 ( 1671 )   PDF (245KB) ( 9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C4植物家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frumentacea(Roxb.)W.F.Wight] PPDK结构和功能特点,探索改善作物高光效途径,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家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frumentacea (Roxb.) W. F. Wight]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的cDNA全长。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全长3 085 bp, 包含一个2 844 bp的ORF,编码948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AY 792619)。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高粱(Sorghum bicolor)、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玉米(Zea mays)等C4pdk基因同源率分别为85.1%、84.0%和82.0%;与水稻[Oryza sativa (japonica cultivar-group)] pdk基因同源性也高达82.6%。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与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最为接近;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pdk基因仅在绿色叶片中表达。

      棉花叶绿素密度和叶片氮积累量的高光谱监测研究
      黄春燕;王登伟;闫洁;张煜星;曹连莆;程诚
      作物学报. 2007, (06):  931-936. 
      摘要 ( 2082 )   PDF (356KB) ( 10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非成像高光谱仪,获取棉花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冠层关键生育时期的反射光谱数据,应用光谱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研究表明,棉花冠层叶绿素密度(CH.D)和叶片氮积累量(LNA)分别在反射光谱762 nm和763 nm处的相关系数达最大值(RCH.D= 0.8845**和RLNA= 0.7870**,n = 47);而一阶微分光谱数据对CH.D、LNA最敏感的波段均发生在750 nm处(RCH.D= 0.9098**和RLNA = 0.9164**,n = 47);采用47个建模样本的一阶微分光谱750 nm处的数值与棉花冠层CH.D建立线性相关模型方程,估算47个检验样本的棉花冠层CH.D,再根据CH.D与LNA建立的线性相关方程估算检验样本的LNA,47个检验样本的实测LNA与估测LNA极显著线性相关(R = 0.8982**,n = 94),模型方程的估算精度达86.3%,实测值与估算值的RMSE = 1.0155,相对误差为0.1380。说明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棉花冠层叶绿素密度的遥感估测,可以间接用于棉花冠层叶片氮积累量的监测研究。

      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李永强;翟红梅;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7, (06):  937-941. 
      摘要 ( 1859 )   PDF (491KB) ( 1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麦强筋品种山农12和中筋品种山农11为材料,利用面团重组方法,在保持面粉中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配成不同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样品,研究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蛋白质含量依次为120%、140%和160%时,两品种面团的峰值高度和峰值宽度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最大抗延伸阻力山农12分别为40.7 CK)、49.8 g、59.0 g和71.6 g,山农11分别为20.6(CK)、29.5 g、32.1 g和36.0 g,呈增加趋势,而延伸性变化不大;当淀粉含量依次为85%、90%和95%时,两品种面团的峰值高度和峰值能量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延伸性山农12 分别为110.8 mm(CK)、68.8 mm、59.2 mm和36.5 mm,山农11分别为81.6 mm(CK)、75.8 mm、59.1 mm和50.3 mm,呈降低趋势,而最大抗延伸阻力变化不大。

      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李向东;汤永禄;隋鹏;高旺盛;杨世琦;陈源泉;刘定辉;马月存
      作物学报. 2007, (06):  942-948. 
      摘要 ( 1805 )   PDF (432KB) ( 9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目标取向法对其可持续性进行系统评价。将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分为经济、生态、社会3个子系统,进而分为7个指标层和若干个变量层,经过3轮专家咨询,最后筛选确定18个指标(变量层)作为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集,建立可持续评价的指标体系。以Delphi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相关判断矩阵,分别计算各指标层和变量层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即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作为一种尝试,本研究为优化选择当地最合理的保护性耕作发展模式,为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评价理论参考。

      夏玉米光合特性对氮素用量的反应
      段巍巍;赵红梅;郭程瑾;肖凯;李雁鸣
      作物学报. 2007, (06):  949-954. 
      摘要 ( 2004 )   PDF (364KB) ( 10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氮素用量增加,植株下位叶、穗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蛋白含量(Pro)、Hill反应活性、Ca2+-ATPase活性、Mg2+-ATPase活性和PEPCase活性均不断增大。植株不同叶位Pn和Pro随生长进程均不断下降;不同叶位Chl的变化动态表现为下位叶在各测定时期之间差异较小、穗位叶和上位叶为单峰曲线。Hill反应活力、Ca2+-ATPase活性和Mg2+-ATPase活性的变化规律不同,随生长进程表现不断下降、单峰曲线和双峰曲线等不同形式。各叶位PEPCase活性均表现单峰曲线型变化。随氮素用量增加,叶源量、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不断增加。适量施氮具有全面改善玉米光合效率和内在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Ca2+-ATPase活性是影响光反应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叶片生长前中期,Pn受到PEPCase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到光反应活力和暗反应效率的调控。可采用叶源量作为玉米单株生产力的参考诊断指标。

      外源转入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丁文静;魏亦勤;叶兴国;杜丽璞;徐惠君
      作物学报. 2007, (06):  955-960. 
      摘要 ( 1974 )   PDF (796KB) ( 9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GUSnptⅡ导入了3个小麦基因型新春9号、Bobwhite和PM97034,经对自交后代连续3代进行PCR、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和筛选,获得了纯合稳定转基因株系。以3个受体亲本为对照,随机区组、重复3次设计,对纯合稳定转基因株系进行了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成熟期等农艺性状调查,研究外源转入基因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除株高和生育期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以新春9号转基因株系与新春9号(CK)杂交,对F1代和F2代植株进行PCR、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检测,分析外源转入基因在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GUS基因和nptⅡ基因在F1代中表现完全显性,在F2代中呈现2.6︰1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干旱胁迫下斑茅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刘文荣;张积森;饶进;蔡秋华;翁笑艳;阮妙鸿;阙友雄;陈如凯;张木清
      作物学报. 2007, (06):  961-967. 
      摘要 ( 1839 )   PDF (1436KB) ( 10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干旱胁迫下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叶片组织的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条件下斑茅叶片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构建斑茅干旱胁迫消减文库。文库克隆总量约为30 000个,克隆重组率为99.2%;随机从文库中挑取3500个克隆分析表明,插入片断长度主要集中在200~1 000 bp之间,500 bp以上的有463个克隆,500 bp以下的有3 037个克隆,平均长度约450 bp; 通过随机对16个文库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3个克隆与ATP-NAD kinase、Aldo/keto reductase和锌指蛋白高度同源,3个克隆没有同源性,10个与逆境相关,是功能未知的EST。选择编号为EL0149和EL0145两个克隆进行Nor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EL0149克隆为干旱胁迫上调表达的EST序列,而EL0145在正常供水和干旱条件下均无明显的的杂交信号。说明本研究克隆的SSH文库质量较高,可以进一步利用SSH文库结合芯片表达谱分析解析作物水分胁迫下的相关抗旱基因网络。

      农杆菌介导法将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入芦荟的研究
      陈杰;张佳星;叶兴国;何聪芬;董银卯;赵华;秦允荣
      作物学报. 2007, (06):  968-972. 
      摘要 ( 1698 )   PDF (761KB) ( 8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海藻糖合成酶基因otsA导入芦荟,共培养后的芦荟外植体在含10~15 mg L-1 G418筛选剂的MS培养基上经多次筛选和分化,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抗性再生芽,对移栽成活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otsA基因已经导入芦荟基因组中,转化率约为0.77%。Southern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在60%的阳性植株基因组中表现为单拷贝整合,进一步证明otsA基因已经整合到芦荟基因组中。气相色谱法测定转基因植株的海藻糖含量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海藻糖含量为未转化植株的2.934倍,证明otsA基因在转基因芦荟植株中已得到表达。

      抗甘蔗花叶病毒的无标记反向重复转基因玉米
      白云凤;杨红春;曲琳;郑军;张锦鹏;王茅雁;谢婉;周小梅;王国英
      作物学报. 2007, (06):  973-978. 
      摘要 ( 1966 )   PDF (796KB) ( 11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了无标记基因的源自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病原——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复制酶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以该表达载体和除草剂标记基因表达载体共转化玉米自交系综3的幼胚,用除草剂梯度筛选,获得了可育的再生株。对T1和T2代群体作PCR和DNA点杂交,结合温室和田间人工接种病毒进行抗病性鉴定,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对SCMV高抗的无标记转基因玉米株系。

      构建水稻优良恢复系背景的重叠片段代换系及其效应分析
      徐华山;孙永建;周红菊;余四斌
      作物学报. 2007, (06):  979-986. 
      摘要 ( 1968 )   PDF (1111KB) ( 1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回交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一套以优良籼稻恢复系9311为背景、导入片段来源于粳稻日本晴的代换系群体。该套群体由125个代换系组成,每系含有单一或少量导入染色体片段,导入片段间相互重叠或衔接能覆盖粳稻全基因组。代换系的平均背景回复率为98.4%,导入片段平均长度为20.9 cM,纯合和杂合导入片段分别占水稻基因组的1.4%和0.2%。利用该群体,两年共检测到31个QTL影响水稻穗重、穗长、结实率和秃顶等性状;导入片段QTL对穗重和结实率均起减效作用。该套重叠片段代换系将为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功能鉴定以及籼粳杂交育种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遗传材料。

      施氮水平对两个冬小麦品种面粉色泽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马冬云;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宋晓;王永华
      作物学报. 2007, (06):  987-990. 
      摘要 ( 1773 )   PDF (340KB) ( 12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豫麦49-198和兰考矮早八面粉色泽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面粉及面糊的色泽等级值(CGV)、红色度(a*)和黄色度(b*)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亮度(L*)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面片的CGV、a*、b*升高,而L*值下降。质构仪分析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品种面条的硬度、黏合性、咀嚼性呈上升趋势,以360 kg hm-2处理的值最高,并且和其他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发波;杨克诚;荣廷昭;潘光堂
      作物学报. 2007, (06):  991-998. 
      摘要 ( 1881 )   PDF (563KB) ( 1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表型性状分析、SSR标记和系谱分析对186个区试及引种试验玉米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间20个表型性状都变异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利用筛选出的60对扩增条带清晰、具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到60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3~23个等位基因,平均为10.1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5179~0.9256,平均值为0.7826;186个组合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6067~0.9162之间,平均值为0.7722,相似系数在0.7000以上的组合有16 499对,占96.9%,供试材料分为10类,且88.2%的组合集中在第4、8、10类;51个系谱清楚的组合中有36个(占70.58%)与美国的PN种质有密切关系。以上结果均表明,供试组合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单一,进一步拓展玉米种质遗传基础仍然显得十分必要。

      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朱丽梅;艾素云;周瑞阳
      作物学报. 2007, (06):  999-1003. 
      摘要 ( 1779 )   PDF (942KB) ( 1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同质异核的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23A和K03A的小孢子发生和败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发现,2个不育系的败育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败育都发生在四分体及单核小孢子时期;单核小孢子外壁发育都出现异常,小孢子原生质收缩变形或解体;花药壁的中层延迟解体,绒毡层出现细胞融合、液泡化、提前脱离药壁进入药室和过早解体等异常行为。但两者败育的过程又有一定差异,单核早中期,L23A的小孢子发育基本正常,而K03A的小孢子外壁发育不良,壁薄且质脆、易破损,刺稀少细小;L23A的小孢子外壁在单核后期解体成为念珠状,而K03A的小孢子外壁在发育过程中破损、逐渐溶解;小孢子外壁解体过程中,L23A的小孢子原生质收缩为核质不分的一团,而K03A的小孢子原生质逐渐解体。

      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栽培策略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杨大金;王贵雄
      作物学报. 2007, (06):  1004-1009. 
      摘要 ( 1615 )   PDF (345KB) ( 8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策略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根据该地区日照条件差的生态特点,采用稀植足肥促进扩“库”增“源”的高产栽培策略,即通过超稀植降低苗峰,改善群体光照条件,提高成穗率,适当降低有效穗数,大幅度提高每穗着粒数,在保持高产适宜叶面积指数条件下扩大库容量;增施氮肥补充光合源,保证在高粒叶比情况下有较好的籽粒充实度。核心技术是栽秧9.0万穴 hm-2、施氮210 kg。2004年、2005年生产示范分别比传统高产栽培技术增产11.86%~18.31%和14.32%~17.76%,其中超高产田经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同行专家现场验收,产量高达10.81~11.05 t hm-2,创该生态区杂交中稻高产历史纪录。

      棉花主茎叶SPAD值与氮素营养诊断研究
      屈卫群;王绍华;陈兵林;王友华;周治国
      作物学报. 2007, (06):  1010-1017. 
      摘要 ( 1868 )   PDF (765KB) ( 10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美棉33B和泗棉3号两个叶色深浅差异明显的品种,设置氮素水平(0、120、240、360和480 kg hm-2纯氮)试验,研究棉花主茎叶SPAD值的叶位分布,对棉花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棉花主茎顶部4张定型叶片的SPAD值对施氮水平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棉花主茎顶1、2、3、4定型叶SPAD值的大小位次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顶1定型叶对施氮量增加的响应最为敏感,顶4定型叶最为迟钝。利用顶1定型叶与顶4定型叶SPAD值的相对差值,可较精确地诊断棉花的氮素营养水平,并能克服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同的影响,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指标。

      不同木薯品种抗衰老生理与淀粉积累特性研究
      罗兴录;岑忠用;谢和霞;张平刚;莫凡;潘英华;陆飞伍
      作物学报. 2007, (06):  1018-1024. 
      摘要 ( 1793 )   PDF (479KB) ( 8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选056、南洋红、GR891、辐选01、华南124和新选048共6个木薯品为材料,于生育后期分析其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以及块根淀粉积累等,以探讨木薯衰老生理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生育后期抗衰老生理与淀粉积累特性有明显差异,生育后期茎叶生长和生理机能最旺盛的是华南124,最弱的是南洋红,居中的是辐选01、GR891、新选048和新选056。木薯后期茎叶生长状况对块根淀粉积累有明显影响,过早衰老,降低块根淀粉含量及块根产量;过旺使光合产物大量用于地上部分茎叶生长,而运到地下部的相对减少,从而降低块根淀粉积累和块根产量。因此,木薯生育后期茎叶生长的调控,使其保持在适当水平,是提高木薯块根淀粉积累和块根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生育后期抗衰老生理指标也可作为高产和高淀粉含量品种选育的参考。

      研究简报
      铝胁迫条件下小麦根系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谷俊涛;韩胜芳;柏贵华;肖凯
      作物学报. 2007, (06):  1025-1028. 
      摘要 ( 1814 )   PDF (991KB) ( 9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尼龙膜点阵杂交技术,由耐铝胁迫小麦品系OK91G106根系构建的cDNA差减杂交文库中,鉴定出29个铝胁迫特异诱导基因,包括20个已知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和9个功能未知基因。这20个已知功能基因归属于植物体内细胞信号转导、活性氧清除、维持膜结构稳定、苹果酸分泌和细胞保护等等类别。表明在铝胁迫下,植株体内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感受铝胁迫逆境信号并进行了信号转导,调控了植株对铝胁迫逆境响应的复杂分子生物学过程。Northern印迹对5个铝诱导基因转录本的检测结果与尼龙膜点阵技术获得的结果相一致。本研究鉴定出的铝诱导基因中含有1个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表明苹果酸分泌量的增加可能是供试小麦响应和抵御铝胁迫逆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甜菜下胚轴颜色选择对后代品系及杂交组合的影响
      王华忠;张文彬
      作物学报. 2007, (06):  1029-1033. 
      摘要 ( 1908 )   PDF (316KB) ( 8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与其他诸性状的相关关系,于1988—2003年对若干甜菜四倍体及二倍体多胚品系进行了4~6代幼苗下胚轴颜色的分离纯化选择、品系与原亲本比较、以红绿胚轴品系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等系列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选择方法对二倍体品系效果不明显,而四倍体后代品系与下胚轴颜色的联应F值达5%显著水平,红绿胚轴品系间的产、质量差异较大、互有高低,根产量相差20%以上,含糖率相差1%以上。绿胚轴品系含糖率大多数高于红胚轴品系,绿胚轴品系K、Na含量低于红胚轴品系,且大多达到1%或5%显著水准,而有害性氮含量则相反;红胚轴品系的株高、叶长、叶宽大于绿胚轴品系。利用四倍体和二倍体的红绿胚轴品系为亲本相互配制的杂交组合其产、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选择可以作为创新甜菜种质与品种选育的新方法,将下胚轴颜色作为品种的标记性状也很适用。

      巨胚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章清杞;张书标;黄荣华;白德朗
      作物学报. 2007, (06):  1034-1037. 
      摘要 ( 1994 )   PDF (204KB) ( 9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及它们相应的非巨胚对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认为,(1)直接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与相应原非巨胚稻相比,在主要农艺性状和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3个产量性状上十分相似,差异不显著,但巨胚稻千粒重下降1.90~3.13 g,进而使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也相应下降;巨胚稻的粒重和容重均比相应非巨胚稻显著减小,但巨胚稻绝对胚重是非巨胚对照的1.69~2.04倍,相对胚重是非巨胚对照的1.97~2.47倍;(2)通过杂交选育的2个巨胚恢复系同它们相应非巨胚对照的农艺和产量性状则差异较大,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也均比相应亲本提高,分别是相应对照的2.06倍和1.75倍(绝对胚重)及2.42倍和2.04倍(相对胚重)。

      垄作栽培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王法宏;杨洪宾;徐成忠;李升东;司纪升
      作物学报. 2007, (06):  1038-1040. 
      摘要 ( 1752 )   PDF (191KB) ( 9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传统平作相比,垄作栽培使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缩短,株高显著降低;旗叶和倒2叶叶面积变小,而倒5叶叶面积变大,有利于构建“松塔型”理想株型;株型构成指数改善,有利于优化叶片的空间分布;冠层绿叶干重明显增加;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显著增产。
      粳稻糊化温度遗传研究
      武翠;邵国军;吕文彦;马莲菊;崔鑫福;曹萍;尹长斌;徐兴伟;何萍
      作物学报. 2007, (06):  1041-1044. 
      摘要 ( 1749 )   PDF (362KB) ( 9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了测定粳稻米糊化温度的改进方法,并利用该方法,以父、母本各3个及按NC-Ⅱ设计配置的9个杂交组合为试材,采用朱军提出的包括种子效应、母体效应、细胞质效应的三倍体种子模型对粳稻糊化温度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米糊化温度的控制以遗传因素为主,三套遗传体系对糊化温度的表达都有影响,但以种子效应为主。基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对粳稻糊化温度的改良应从亲本入手,宜在早代进行选择。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