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3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7-03-12
    • 研究论文
      水稻谷蛋白的一个新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牛洪斌; 覃怀德; 王益华; 翟虎渠 ; 万建民
      作物学报. 2007, (03):  349-355. 
      摘要 ( 2091 )   PDF (2246KB) ( 1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其他禾本科作物以醇溶蛋白为主不同,水稻种子含有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两种主要蛋白质贮藏形式。其中,谷蛋白约占胚乳蛋白总量的70%~80%。水稻谷蛋白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合成的,到目前为止至少已克隆获得了9个全长cDNA,根据这些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将谷蛋白分为A、B两个亚家族。B亚族谷蛋白成员富含赖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与稻米的营养品质直接相关,因此挖掘、利用B亚族基因成员对于改良稻米蛋白品质性状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以32P标记的谷蛋白基因GluB-2 cDNA片段为探针筛选水稻胚乳cDNA文库获得1个新的水稻谷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共1588 bp,含有1个由49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分子量约为56 kD。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已知谷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间序列相似性介于57.8%~97.8%之间,并与B亚族谷蛋白基因的同源性更高,因此命名为GluB-7(GenBank注册号AY987390)。Northern杂交显示,GluB-7具有高度的胚乳表达特性。
      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稗草Ecppc转基因小麦的研究
      张彬;丁在松;张桂芳;石云鹭;王金明;方立锋;郭志江;赵明
      作物学报. 2007, (03):  356-362. 
      摘要 ( 2062 )   PDF (1441KB) ( 10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携带pUbi-Ecppc质粒的3个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EHA105和C58c1),对经过预培养10~12 d的春小麦品种扬麦158、Bobwhite和扬麦12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对筛选中的抗生素浓度、菌液浓度、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受体基因型、菌株-质粒组合等影响转化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首次将单子叶野生C4植物稗草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Ecppc)导入小麦受体基因型,并得到具有潮霉素(Hyg)抗性的转化植株。从816块共培养愈伤组织中转化得到34株抗性植株,其中14株PCR检测为阳性。扬麦158的转化效率达3.03%。Southern和RT-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并得到正确的转录。生理学检测显示,转基因小麦植株的光合速率和PEPC活性都有所提高。说明Ubiqintin基因启动子控制的稗草PEPC cDNA基因在小麦中可以正确表达和起到一定的生理作用。这些工作为进一步探讨PEPC对小麦光合作用及其他生理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利用DH群体分析水稻产量与蒸煮品质的遗传相关性
      严长杰; 陈峰;严松;张正球;汤述翥;李欣;顾铭洪
      作物学报. 2007, (03):  363-369. 
      摘要 ( 2039 )   PDF (568KB) ( 1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粳稻农垦57和武运粳8号杂交衍生的DH群体为材,分析了各株系产量和蒸煮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DH群体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着粒密度、单株产量与PKV、 HPV、BDV、CPV、SBV、CSV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其他产量性状与品质指标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的60个SSR标记分析了DH群体各株系的基因型,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结果显示,第7染色体上RM234~RM505区间内存在同时控制单株产量、PKV、HPV和CPV的QTL,在第6染色体的RM454~RM162同时存在控制着粒密度、BDV、SBV的QTL。没有发现共同控制单株产量和最能反映蒸煮品质的BDV和SBV的相关QTL。总之,水稻产量和蒸煮品质性状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可以实现优质与高产的重组,从而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的比较研究
      徐海;刘宏光;杨莉;朱春杰;王嘉宇;杨乾华;徐正进;郑家奎
      作物学报. 2007, (03):  370-377. 
      摘要 ( 2070 )   PDF (629KB) ( 9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优早8号×丰锦F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辽宁和四川两个不同的生态区种植,研究亚种特性变化的结果表明,两个地区都呈偏粳分布。不同生态条件下亚种特征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进一步分析显示籼及偏籼型四川比辽宁表现更加偏籼,而粳及偏粳型更加偏粳。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的影响因性状而异,1~2穗节长、叶毛四川比辽宁偏粳,籽粒长宽比、抽穗时壳色四川比辽宁偏籼。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间和程氏指数与维管束性状间的相关性也有显著影响。籼粳稻杂交后代的维管束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有显著变化,四川穗颈大维管束数比辽宁明显减少,而穗颈小维管束数和第二节间小维管束数明显增加,大小维管束比降低,大维管束比增加。总体上虽然有大小维管束比籼型>粳型,大维管束比籼型<粳型的趋势,但是大小维管束比和大维管束比不能作为籼粳稻分类的指标,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维管束性状已经重新组合。

      大豆苗期耐低磷性及其QTL定位
      崔世友; 耿雷跃; 孟庆长 ; 喻德跃
      作物学报. 2007, (03):  378-383. 
      摘要 ( 2100 )   PDF (493KB) ( 10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来自波高和南农94-156(耐低磷种质)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SP)BN(151个家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与耐低磷有关的性状,并进行耐低磷性状的QTL定位。初步结果表明,不施磷处理的总干重主要由单株P吸收量决定,而与磷利用效率无关;而单株P吸收量与根干重、根效率均极显著正相关,单株P吸收量变异的76.2%由根效率决定。不施磷处理的根冠比(R/S)显著增加主要是茎干重无显著变化而根干重显著增加所致。在D1b+W、F、G、N和O等5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7个QTL与耐低磷有关。分别可解释所对应性状表型变异的4.8%~17.0%,其中5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亲本波高,2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亲本南农94-156。

      水稻显性早熟基因Ef-cd的基因效应分析及育种应用潜力的初步评价
      董春林;孙业盈;王平荣;黄晓群;邓晓建
      作物学报. 2007, (03):  384-388. 
      摘要 ( 2032 )   PDF (390KB) ( 10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近等基因系,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水稻Ef-cd基因的感光效应、早熟效应以及对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该基因的育种应用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Ef-cd基因是一个非感光的显性早熟基因,它能使水稻提早抽穗13~21 d,并能显著降低水稻的株高,但对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同时,该基因可使迟熟杂交稻的抽穗期提早13~17 d,并且通过导入该基因育成的早熟杂交稻新组合比同熟期对照显著增产,因而该基因在早熟杂交稻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水稻叶片保绿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薛大伟; 郭龙彪; 曾龙军; 姜 华; 高振宇; 刘 坚; 张光恒; 曾大力; 钱 前
      作物学报. 2007, (03):  389-393. 
      摘要 ( 1899 )   PDF (704KB) ( 10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籼稻窄叶青8号(ZYQ8)与粳稻京系17(JX17)为亲本的DH群体为材,考察叶片保绿相关性状,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水稻叶片保绿有关的QTL,包括与黑暗下保绿面积相关的3个QTL,位于第1、6和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1.07%、10.31%和11.21%;与黑暗下保绿程度相关的2个QTL,位于第1和12染色体
      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比较研究
      谢德意; 金双侠; 郭小平; 张献龙
      作物学报. 2007, (03):  394-400. 
      摘要 ( 1970 )   PDF (1343KB) ( 10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各10个棉花品种以及珂字201和YZ1共22个基因型,研究和优化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相关条件参数。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生态区棉花品种的体细胞再生能力。结果表明, 在IBA+KT的激素组合下,多数基因型有较强再生能力;在愈伤组织诱导时期,铵态氮是必需的,而在愈伤组织继代分化时期,一定浓度的硝态氮则能促进分化;没有铁盐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而铁盐浓度为56 mg L-1时有利于胚分化;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花品种的植株再生潜力没有明显差别,但长江流域的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所需的时间长。本文首次获得了鄂抗棉3号、5号、鄂棉20、鄂棉23、豫棉9号、豫早73、豫棉12、豫棉1221等8个品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遥感信息应用于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华北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
      张黎;王石立;何延波;马玉平;庄立伟;侯英雨
      作物学报. 2007, (03):  401-410. 
      摘要 ( 2014 )   PDF (1764KB) ( 10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初始土壤水分、灌溉量等变量的空间分布不易获得,区域尺度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生长模拟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在WOFOST模型本地化和区域化的基础上,采用调控型方法,重点探讨了利用MODIS数据反演的地表蒸散在大范围内估算土壤水分平衡过程中的参数或变量初始值,以实现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模型区域模拟的可行性。2002年模拟结果显示,引入遥感信息优化获得初始土壤有效含水量、返青期生物量及抽穗期灌溉量后,土壤水分的模拟效果得到改善;32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模拟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由0.63降至0.20;华北冬小麦模拟产量的空间分布与实际产量分布更加接近,产量低估的情况得到较好改善;河北、河南、山东3省平均产量的模拟误差分别为-4.9%、4.3%和8.6%。初步结果表明,结合卫星遥感信息通过优化方法在大范围内估算作物模型的相关参变量,以实现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模型的区域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不同粳稻品种和DH群体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蒸煮理化指标及相关分析
      朱满山;汤述翥;顾铭洪
      作物学报. 2007, (03):  411-418. 
      摘要 ( 2110 )   PDF (667KB) ( 10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18个日本品种(系)、18个江苏品种(系)及3个DH群体粳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和蒸煮理化指标并分析了不同测定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如下:(1)江苏品种(系)峰值黏度(PKV)、热浆黏度(HPV)、冷胶黏度(CPV)、回复值(CSV)和直链淀粉含量(AC)均高于日本品种(系),糊化开始温度(PaT)低于日本品种(系),崩解值(BDV)、消减值(SBV)和胶稠度(GC)则差异不显著。根据RVA谱特征值将品种分为4种类型。(2)3个DH群体的RVA谱特征值和蒸煮理化指标均有广泛变异和超亲现象,其中以SBV变异系数最大。(3)各RVA谱特征值间有较好的相关性,PKV、HPV和CPV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PKV、HPV与BDV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HPV、CPV、SBV与CSV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BDV与SBV呈极显著负相关,5个群体表现出比较好的一致性。另外,在3个DH群体中,CPV与BDV也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aT与PKV、BDV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aT与SBV呈极显著负相关。(4)3个DH群体的蒸煮理化指标与RVA谱特征值的关系也很密切,AC与SBV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aT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GC与PKV、BDV、PaT极显著正相关,与SBV极显著负相关。用HPV、CPV、SBV、CSV和PaT5个特征值能较好反映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估测冬小麦冠层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的研究
      单成钢;廖树华 ;龚宇;梁振兴;王璞
      作物学报. 2007, (03):  419-424. 
      摘要 ( 1873 )   PDF (439KB) ( 10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数字图像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冠层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表明用一行小麦图像比多行小麦图像估测小麦生物量能更好地满足线性回归关系,估测效果更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分层像素数估测小麦冠层分层现存生物量和有效生物量的方法。利用分层绿色像素数(LGPN)指标定性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群体有效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动态变化,并确定了基于图像特征的可用于定量分析的小麦群体垂直分布指数(I)。

      东乡普通野生稻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胡标林;余守武;万勇;张铮;邱兵余;谢建坤
      作物学报. 2007, (03):  425-432. 
      摘要 ( 1963 )   PDF (765KB) ( 1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组合R974//东野/R974 BC1F5 BIL群体,设水分胁迫和非胁迫两种处理,在全生育期测定了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卷叶级别等12个与抗旱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性状,其中单株产量对水分胁迫影响最敏感。通过各性状旱、水相对值对抗旱系数分别进行单因素逐步回归、通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单株分蘖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等6个性状与水稻抗旱性相关显著,可作为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指标。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入选性状的抗旱D值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更表明上述性状作为水稻全生育期的抗旱鉴定指标是可行的。同时对5种抗旱性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指出,抗旱指数是最合适的抗旱性直接评价方法。

      水稻株高性状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范桂枝;蔡庆生;王春明;万建民;朱建国
      作物学报. 2007, (03):  433-440. 
      摘要 ( 1891 )   PDF (872KB) ( 9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4的杂交组合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为材料,田间试验分别在FACE(CO2浓度约570 µmol mol-1)和对照(CO2浓度约370 µmol mol-1)下,对水稻株高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sominori和IR24的株高、穗长、上位第一节间长和上位第二节间长在FACE和对照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供试株系的4个株高性状对CO2浓度升高都呈正负两种响应,其变化最大的株系为AI7和AI44(株高分别增加14.2 cm和降低4.54 cm),AI9和AI12(穗长分别增加3.56 cm和降低2.39 cm),AI39和AI27(上位第一节间长分别增加15.74 cm和降低1.49 cm),AI32和AI53(上位第二节间长分别增加8.09 cm和降低3.00 cm);FACE和对照下分别检测出14和15个QTL,分布在除第2、7、9和第10号染色体外的各染色体上,其中5个(qPH6-4、qPH8-4、qPL8-4、qPL12-4和qLFN6-4)在FACE和对照条件下同时检测到,分布在第6、8和第12染色体上,而其余的只在FACE或对照下检测到。这29个QTLs中,3个(qPH6-4QE、qPH8-4QE和qLSN5-4QE)具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在不同的CO2环境下,测试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表型变异。结果推论,对CO2浓度增加敏感的QTL位点,可能受到CO2浓度增加的诱导,可见控制水稻株高性状的QTL与CO2增加的环境发生了互作效应。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荚粒性状的QTL分析
      王贤智;张晓娟;周蓉;沙爱华;吴学军;蔡淑平;邱德珍;周新安
      作物学报. 2007, (03):  441-448. 
      摘要 ( 2119 )   PDF (654KB) ( 12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中的255个家系进行2年田间试验,采用两种作图方法,寻找一粒荚、四粒荚、每荚粒数等5个荚粒性状稳定的QTL。结果表明,利用区间作图法,2年共找到24个荚粒性状QTL,解释的遗传变异为5%~80%;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共找到27个荚粒性状QTL,解释的遗传变异为4%~73%。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找到2个重复出现、稳定的四粒荚QTL和2个每荚粒数QTL,为大豆荚粒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杂交中稻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SPAD值关系研究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万先齐;刘茂;王贵雄
      作物学报. 2007, (03):  449-454. 
      摘要 ( 1872 )   PDF (475KB) ( 1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为材料,通过不同基、蘖肥施氮量以塑造施粒肥当时植株营养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粒肥施用量处理,探明了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粒肥施用效果与稻齐穗期植株营养水平关系密切,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决定粒肥高效施用量。建立了根据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粒肥的高效施氮量(y,kg hm-2)的回归方程,y =-30.7980x + 1340.9,R2 = 0.9114,并指出当齐穗期剑叶的SPAD值高于43.5时,植株营养充足,不需施粒肥,此为临界的苗情诊断指标。

      高丹草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生理特性的关系
      高聚林;赵涛;王志刚;郭改玲;范磊
      作物学报. 2007, (03):  455-460. 
      摘要 ( 1759 )   PDF (412KB) ( 9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不同土壤供水条件下,研究了高丹草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温(Tl)、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关系。结果表明,WUE随RWC、Pn呈二次曲线变化,Pn在27 µmol CO2 m-2 s-1时,WUE值最大 (8.7 µmol CO2 mmol-1 H2O);Tr在3.5~4 mmol H2O m-2 s-1时WUE达最大值(8.4 µmol CO2 mmol-1 H2O);Pn与Tr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抛物线方程表述,其中Pn最高时的Tr为临界值,超出该值即为奢侈蒸腾。Gs在0.4 molH2O m-2 s-1时,WUE达到峰值8.39 µmol CO2 mmol-1 H2O。实施提高气孔阻力并抑制蒸腾的措施,既节约水分,又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产量。PnTr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5~36℃时Pn达最高值,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对提高WUE有利。WUE随RWC的升高而上升,RWC在84%~86%时WUE最大。适量增施氮肥,可提高Pn和Gs,进而提高WUE。

      以湖南和湖北大豆[Glycine max(L.)Merr.]为例分析影响遗传多样性评价的因素
      关媛;鄂文弟;王丽侠;关荣霞;刘章雄;常汝镇;曲延英;邱丽娟
      作物学报. 2007, (03):  461-468. 
      摘要 ( 2162 )   PDF (641KB) ( 10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来源大豆种质为材料进行基因组SSR分析,探讨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旨在为科学评价大豆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当取样比例相同时,湖北大豆的遗传丰富度显著高于湖南大豆,但两省大豆遗传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当取样量相同时,利用随机取样法比较,湖南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湖北,而利用聚类取样比较,两省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在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同情况下,湖北大豆的遗传丰富度显著高于湖南大豆。取样数与三个遗传多样性评价参数(等位变异数、Shannon指数、He)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相关。以湖南大豆为例,估算出在大豆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中,至少需要50~60个样本,即占总体9.0%~10.8%的取样比例,才能代表总体的遗传变异。提出在评价大豆遗传多样性时,应用大豆样本数对其遗传多样性指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建议将Shannon指数计算公式改为H=-lnN ∑Pi lnPi (N为样本数)。根据修正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大豆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湖南大豆。

      转基因棉花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孙彩霞; 齐华;孙加强;张丽莉;缪璐
      作物学报. 2007, (03):  469-475. 
      摘要 ( 1865 )   PDF (522KB) ( 1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3种不同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对照为材料,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光合作用及有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棉花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且不同抗虫棉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仅有转Bt基因棉Z30与其对照Z16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达显著水平;所有供试转基因棉花叶片中的RuBP 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而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上升,但叶绿素a、b和总含量以及叶绿素a/b无显著变化。推测转基因抗虫棉花叶片RuBP 羧化酶和乙醇酸氧化酶参与调控的光合及呼吸代谢过程可能发生了改变。随着转入基因的多样化,其可能引发转基因作物产生的非预期效应更加不确定与复杂。

      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多酚差异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曾盔 ;刘忠松;龙桑;严明理
      作物学报. 2007, (03):  476-481. 
      摘要 ( 2049 )   PDF (387KB) ( 1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芥菜型自交系黄黑油菜种皮为材料,研究了其多酚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测定了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样以没食子酸和茶儿茶素标准计的多酚含量,发现黄种皮的多酚含量约为黑种皮的90%,显著区别于甘蓝型油菜的10%,因此多酚含量高可能是芥菜型黄籽油菜性状稳定的根本内因。基于香草醛试验,推测黑种皮中含有3-OH的黄烷醇类多酚,而黄种皮中没有。基于加入位移试剂后特征吸收谱带Ⅰ与Ⅱ的位移方向与大小,推测黄酮醇类多酚A环在黄种皮中可能主要为单酚羟基,而在黑种皮中可能主要为邻二酚羟基结构。这种多酚分子的结构差异可能是形成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色泽差异的主要原因。

      氮、钾、甜菜碱对水分胁迫下夏玉米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张立新; 李生秀
      作物学报. 2007, (03):  482-490. 
      摘要 ( 1883 )   PDF (721KB) ( 10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和适量供水条件下,氮、钾和甜菜碱对2种不同基因型夏玉米陕单9号(抗旱品种)和陕单911(不抗旱品种)各生育期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揭示这些因子通过提高上述酶活性而增强作物抗旱性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夏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不抗旱品种更甚;而丙二醛(MDA)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抗旱品种的MDA含量和变幅小于不抗旱品种。苗期2个品种对水分胁迫响应较弱,SOD、POD、CAT和MDA均较低;拔节和抽雄期响应强烈,酶活性增高。SOD和POD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CAT晚,MDA在全生育期中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规律。施用氮、钾肥和甜菜碱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夏玉米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减缓水分胁迫下膜脂过氧化作用。不抗旱品种施用氮肥增强了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SOD、P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氮肥用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抗旱品种施用低氮效果显著,施用高氮则降低了生育前期酶活性,增加了MDA含量,但生育后期氮肥用量的影响间无显著区别。钾肥和甜菜碱对受水分胁迫的夏玉米表现出比氮肥更突出的效果。而对适量供水条件下的夏玉米,氮、钾肥的作用明显下降,甜菜碱的效果甚至消失。说明施用氮、钾肥和甜菜碱对改善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提高保护酶活性有重要贡献。

      玉米抗穗粒腐病QTL定位
      张帆;万雪琴;潘光堂
      作物学报. 2007, (03):  491-496. 
      摘要 ( 1954 )   PDF (471KB) ( 1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已构建的包括88个AFLP标记和15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和230个F2植株用于抗病QTL定位研究,在四川雅安、绵阳对F2株系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复合区间定位法进行抗病QTL检测。在雅安检测到位于第2、3、4、6和9染色体上的抗病QTL 6个,解释表型变异的8.3%~25.7%;在绵阳检测到位于第1、6、7和9染色体上的抗病QTL 4个,解释表型变异的11.3%~26.4%。在10个抗病QTL中,位于第6和第9染色体上的2个同时在两点被检测到,贡献率均超过15%,表明玉米穗粒腐病确实存在遗传抗病性。利用2个环境抗病指数的平均值进行抗性QTL检测,共检测到位于第1、6和7连锁群上的3个抗性QTL,单个QTL的贡献率在8.9%~17.2%之间。结果有助于了解玉米穗粒腐病的抗性机制,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不同氮收获指数水稻基因型的氮代谢特征
      程建峰;戴廷波;曹卫星;姜东;潘晓云
      作物学报. 2007, (03):  497-502. 
      摘要 ( 2215 )   PDF (519KB) ( 1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3个氮收获指数(NHI)有显著差异的水稻基因型4434(低NHI)、滇瑞302(中NHI)和余赤23(高NHI)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叶片、穗颈和籽粒的氮代谢特点及与NHI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基因型的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籽粒氮积累量与NHI的变化一致,均以余赤231最大。花后植株氮素转运量表现为4434<滇瑞302<余赤231,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而氮素转运率和转运氮的贡献率差异较小。成熟期水稻茎叶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均表现为4434<滇瑞302<余赤231,全氮含量和蛋白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非蛋白氮无显著差异;余赤231茎叶蛋白氮积累量显著低于4434和滇瑞302,而籽粒蛋白氮积累量显著升高,是高NHI水稻氮积累的主要特征。余赤231灌浆期叶片和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显著高于4434和滇瑞302,有利于叶片游离氨基酸合成及外运,使得穗颈节伤流强度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为籽粒氮素积累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较高的籽粒GS和GOGAT活性促进了籽粒蛋白质合成,提高了NHI。逐步回归表明,灌浆期较高的穗颈伤流游离氨基酸含量是高NHI水稻氮代谢的主要生理特征,与较高的花后氮转运量和籽粒蛋白氮积累量可共同作为水稻氮素高效管理和遗传改良的可靠指标。

      研究简报
      我国部分小麦地方品种Waxy基因多样性研究
      杜小燕; 郝晨阳; 张学勇; 马正强; 游光霞; 王兰芬; 董玉琛
      作物学报. 2007, (03):  503-506. 
      摘要 ( 1938 )   PDF (1167KB) ( 9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对STS引物、1对SSR引物和1对基因特异引物分析了1 739份中国小麦地方品种Waxy基因的变异情况。检测出Wx-A1基因缺失突变材料3份,Wx-B1基因缺失突变材料25份,Wx-D1基因缺失突变材料3份。利用SDS-PAGE方法对以上Waxy基因突变材料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鉴定,验证了Waxy分子标记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有效性。向育种家推荐一批具有不同Waxy基因缺失的地方种质,并提供了全部品种的缺失类型。

      不同优势抗虫棉杂交组合不同生育期基因表达差异初探
      邢朝柱 ; 喻树迅 ; 赵云雷; 郭立平 ; 张献龙; 苗成朵 ; 王海林
      作物学报. 2007, (03):  507-510. 
      摘要 ( 1948 )   PDF (304KB) ( 10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DDRT-PCR技术对3个产量优势差异较大的杂交棉组合及其亲本在4个生育期叶片cDNA进行扩增和差显,结果表明,产量高、中、低优势组合与其亲本基因差异表达比例从蕾期到花铃期总体上呈递减趋势;杂种特异表达在前3个生育期高优势组合高于中或低优势组合,特异表达可能对杂种优势的产生起一定作用;单亲表达一致是基因差异表达中最主要表达模式,但在各生育期高、中、低优势组合之间变化幅度较小,表明此模式可能与杂种优势发挥无明显关系。

      陆地棉亚红株突变体基因的初步定位
      宋振云 ; 杨志敏 ; 陈旭升
      作物学报. 2007, (03):  511-513. 
      摘要 ( 1819 )   PDF (755KB) ( 8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地棉亚红株突变体PD-17与GK19杂交F1代表现出良好的光合作用效率,具有较高的超亲优势,是潜在的优良种质资源。寻找与该突变基因Rs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进行染色体定位,对于该基因的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亚红株突变体PD-17与GK19配置的BC1群体为作图群体,选用覆盖棉花所有已鉴定染色体及大多数连锁群的419对SSR引物,利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法筛选有多态性差异引物,然后根据群体单株基因型进行作图分析。结果显示,位于第7条染色体上的5个分子标记与Rs基因相连锁,SSR标记BNL2634与Rs基因的遗传距离较小,约为10.3 cM,SSR标记CIR393位于Rs基因另一侧,与Rs基因的遗传距离约为29.1 cM,由此,可将Rs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上。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旗叶氮代谢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马冬云;郭天财;查菲娜;王晨阳;朱云集;王永华
      作物学报. 2007, (03):  514-517. 
      摘要 ( 1793 )   PDF (275KB) ( 9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多穗型(豫麦49-198)和大穗型(兰考矮早八)品种旗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旗叶氮代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花后前15 d,两品种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酰胺合酶(GOGAT)活性均随各自的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硝酸还原酶(NR)活性则表现为中等密度的较低(兰考矮早八:375株 m-2;豫麦49-198:150株 m-2);花后15 d之后,各酶活性随密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一定范围内,两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氮代谢酶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积累。

      棉花冠层高光谱指数与叶片氮积累量的定量关系
      吴华兵;朱艳;田永超;姚霞;刘晓军;周治国;曹卫星
      作物学报. 2007, (03):  518-522. 
      摘要 ( 1905 )   PDF (370KB) ( 10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及演变的多种高光谱植被指数(VI),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棉花品种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棉花叶片氮积累量的敏感光谱参数及预测方程。结果显示,棉花叶片氮积累量和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均随不同施氮水平显著变化;棉花叶片氮含量的敏感光谱波段为600~700 nm的红谷波段和750~900 nm的近红外波段,叶片氮积累量与光谱指数NVD672有密切的定量关系,且不同品种可以用统一的方程来描述,从而为棉花氮素营养的监测诊断与精确施肥提供了技术支持。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