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32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6-02-12
    • 研究论文
      三黄占2号稻瘟病抗性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研究
      张少红;刘斌;朱小源;杨健源;伍尚忠;Hei Leung
      作物学报. 2006, (02):  159-163. 
      摘要 ( 1873 )   PDF (364KB) ( 8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AC)较高的三黄占2号和高感稻瘟病、AC较低的丽江新团黑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从性状的相关性和控制两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剖析稻瘟病抗性和稻米AC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两性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与AC相关的QTL分别被定位在第5、6和7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均来自丽江新团黑谷,起降低AC的作用。比较这些QTL与先前对同一群体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主效基因和QTL)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表明控制这两性状的基因上没有紧密连锁关系, 亦没有显著的基因间互作。据此认为,通过亲本的合理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把三黄占2号稻瘟病持久抗性与理想AC整合到同一品系中,育成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

      异源表达细菌二氢喋呤合成酶基因提高拟南芥叶酸含量的研究
      梁业红;Arnaud Bovy; 范云六
      作物学报. 2006, (02):  164-168. 
      摘要 ( 1733 )   PDF (416KB) ( 16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是人体叶酸的重要来源,人体缺乏叶酸会导致贫血、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还与心血管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病有关,因此提高食用作物中叶酸的含量是代谢工程的研究目标之一。本研究将从细菌中分离到的编码二氢喋呤合成酶(DHPS)基因FolP,由35S启动子驱动在拟南芥线粒体中过量表达,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叶酸总含量比野生型对照提高了48%,表明DHPS酶对植物叶酸的合成起着调控作用。

      杂交稻部分不育系与恢复系的SSR分类
      贺浩华;罗小金;朱昌兰;贺晓鹏;傅军如;孙俊立;张洪亮;李自超
      作物学报. 2006, (02):  169-175. 
      摘要 ( 2299 )   PDF (464KB) ( 11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分布于水稻(Oryza sativa L.)12条染色体上的36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分析了5个光温敏核不育系、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54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恢复系或品种的遗传差异。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300条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8.33条。分析结果表明,(1) SSR标记明确地把供试的66份水稻材料中的65份区分开来,和已知系谱的亲缘关系多数吻合,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也有一定的相似性。(2) 以GD=0.73为标准,可准确地将籼稻、粳稻、野生稻三大类区分开;以GD=0.63为标准,又可区分出籼稻大类中带有粳稻或野生稻血缘的品种。表明SSR标记对籼稻、粳稻、野生稻品种的分类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并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水稻籼粳类型的10对特异性引物。(3) 以GD=0.56为标准,将供试材料划分在8个生态类型中,为生产上杂优组合亲本的选配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生产上常用的一些杂交稻亲本划分在不同的生态类型中,表明强优势组合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大。

      在烟草中表达的高比活性木聚糖酶XYNB
      杨培龙;姚斌;王亚茹;罗会颖;袁铁铮;柏映国;范云六
      作物学报. 2006, (02):  176-181. 
      摘要 ( 1976 )   PDF (1152KB) ( 10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来源于橄榄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aceoviridis)A1的木聚糖酶XYNB是一性质优良的高比活性木聚糖酶,已在饲料中作为添加剂应用。本研究利用携带双35S启动子和AMV增强子的表达载体,在烟草中高效表达了XYNB。转基因烟草及其子代植株基因组PCR检测证实xynB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烟草的基因组中, ELISA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确证了xynB基因的高效表达, 木聚糖酶活性分析证实了表达酶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表达的XYNB约占叶片总蛋白含量的6%, 转基因烟草表现的最高酶活性约为170 IU/g鲜叶片(23 IU/mg总蛋白)。表达酶蛋白分子量为20.8 kD, 与理论分子量相当。转基因植株可以正常生长和繁殖,T1子代植株表现了与亲代相似的酶活性,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灌浆期短暂高温对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
      刘萍;郭文善;浦汉春;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
      作物学报. 2006, (02):  182-188. 
      摘要 ( 2016 )   PDF (1977KB) ( 1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了灌浆期高温对弱、中筋两个小麦品种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从25℃升至30℃有利于籽粒总淀粉积累,当灌浆温度超过30℃时,温度升高,总淀粉含量下降,40℃时总淀粉含量最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淀粉的形成以花后第25~27天高温胁迫影响最大,花后第33~35天高温胁迫影响最小。当温度超过25℃时,随温度的升高,剑叶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SPS酶活性呈下降趋势。40℃处理使SS、SBE酶活性最低,峰值在25~30℃之间。40℃高温胁迫下,弱筋小麦扬麦9号籽粒淀粉粒呈椭圆型,与蛋白质鞘结合较疏松,角质化程度低;中筋小麦扬麦12籽粒淀粉粒受到伤害,呈扁圆形,并出现裂纹,说明灌浆期短暂高温胁迫对扬麦12的影响大于对扬麦9号。

      水、旱稻根基粗和抗旱系数QTL的标记辅助选择及验证
      刘立峰;穆平;张洪亮;王毅;曲延英;李自超
      作物学报. 2006, (02):  189-196. 
      摘要 ( 1949 )   PDF (529KB) ( 10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水、旱稻杂交、回交所产生的4个分离群体对RIL群体定位到的抗旱相关的根基粗、抗旱系数2个QTL进行了选择验证。结果表明,根基粗、抗旱系数QTL的两侧标记在不同群体、不同的遗传背景中遗传稳定。在旱田种植条件下,YIBC1、JIBC1、JIF2 3个分离群体携带有根基粗QTL brt4.1两侧标记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brt4.1两侧
      普通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的QTL分析
      刘慧远;Kazuhiro Suenaga; 何中虎;王竹林;梁闪闪 马 均;Michel Bernard;Pierre Sourdille;夏先春
      作物学报. 2006, (02):  197-202. 
      摘要 ( 1918 )   PDF (431KB) ( 10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抗白粉病的日本小麦品种Fukuho-komugi和以色列小麦Oligoculm杂交F1的DH(doubled haploid)群体107个系为材料,利用313个SSR标记和37个RFLP标记,对Fukuho-komugi和Oligoculm的白粉病成株抗性进行QTL分析。试验材料于2003-2004年度种植在北京、2003-2004和2004-2005年度种植在安阳,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构建了由350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覆盖小麦21个连锁群,全长3 101 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白粉病成株抗性QTL分析,在1A、2B、4B和7D上发现4个抗白粉病QTL,分别解释13.6%、6.6%、8.9%和12.7%的表型变异。抗白粉病基因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发掘,将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小麦叶片氮素状况与冠层反射光谱指数的关系
      李映雪;朱艳;田永超;姚霞 ;秦晓东;曹卫星
      作物学报. 2006, (02):  203-209. 
      摘要 ( 2004 )   PDF (547KB) ( 1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3年田间试验数据,研究了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不同试验中拔节后叶片氮积累量均随施氮水平呈上升趋势,同时冠层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低、中、高蛋白质含量的品种类型,近红外区域若干相邻波段和可见光波段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与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氮素积累量的相关关系均表现较好,因此可用760、810、870、950和1 100 nm反射率的平均值与660 nm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对不同蛋白质类型小麦品种的叶片氮素积累量进行定量监测,但回归方程的斜率在不同类型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确立的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可用于不同的小麦品种、生育时期和施氮水平,为小麦氮素营养的监测诊断与精确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回交自交系群体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分离分析方法
      何小红;盖钧镒
      作物学报. 2006, (02):  210-216. 
      摘要 ( 1906 )   PDF (436KB) ( 1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检测的分离分析方法拓展到回交自交系群体。建立了包括无遗传控制、只有多基因控制、1~3对主基因控制和1~3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遗传模型下的混合分布函数,并由ML和ECM算法估计分布参数,以最大熵(最小AIC)准则和适合性测验选择最优最适遗传模型,进而利用所估计的分布参数估算遗传参数。在方法推演基础上通过1个模拟数据例题说明其应用。

      应用RAMP分子标记分析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佘跃辉;荣廷昭;粟生群;刘坚;田孟良
      作物学报. 2006, (02):  217-222. 
      摘要 ( 1872 )   PDF (760KB) ( 10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42对引物组合,对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MP分析,得到308条扩增谱带,其中297条(96.43%)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17条多态性谱带,平均7.1条,总遗传多样性指数或平均期望杂合度(Ht)达0.693,表明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小豆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异幅度为0.066~0.494,平均值为0.281,表明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小豆栽培型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RAMP扩增谱带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材料中的91份区分开,并划分为5个类群;其RAMP分子标记表现出明显的生育特性和生长习性趋同性,及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改良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研究
      李明春;蔡易;赵桂兰;财音青格乐;周皓;孙伟;邢来君
      作物学报. 2006, (02):  223-227. 
      摘要 ( 1941 )   PDF (1658KB) ( 9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大豆种子萌发5~6 d后的子叶节作外植体,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系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子叶节与农杆菌共培养60 h后放入含卡那霉素50 mg/L的诱芽培养基上,待苗长至4~5 cm后放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最后移栽到培养土中,效果较好。对大豆遗传转化再生的主要因素,如大豆基因型、诱导出芽所需激素浓度、卡那霉素筛选压力等条件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遗传转化系统,其转化率达到2.8%。

      玉米秸秆热值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库丽霞;陈彦惠;吴连成;张百良;岳建芝;李思远;侯本军
      作物学报. 2006, (02):  228-231. 
      摘要 ( 1982 )   PDF (928KB) ( 1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NCⅡ交配设计以13个玉米亲本自交系组配42个杂交组合,对其玉米秸秆热值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值、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3个指标性状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热值杂种优势与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的杂种优势关系密切,但不受半纤维素含量杂种优势的影响。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自交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X178、掖52106的热值、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大,而半纤维素含量一般配合力较低;沈137的热值、木质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纤维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居中,半纤维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低;这3个亲本在培育高热值玉米杂交种上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沈137×黄C、齐319×昌7-2在热值、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等性状上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笔者认为,玉米秸秆热值可作为玉米育种的目标之一,改变只注重产量和品质育种的做法,选育和推广既高产、优质,又高热值的玉米杂交种,提高玉米综合经济效益。

      基于穗层反射光谱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的研究
      卢艳丽;李少昆;王克如; 谢瑞芝;高世菊;王刚
      作物学报. 2006, (02):  232-236. 
      摘要 ( 1974 )   PDF (880KB) ( 9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对近地面高光谱仪监测小麦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各方法对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穗全氮含量(ETNC)与穗层光谱反射率(Rel)的相关系数普遍高于与冠层光谱反射率(Rc)的相关系数。同时,基于小麦光谱反射率、穗全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选择了包括植被指数在内的20个穗层光谱特征参量,与ETNC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最佳光谱特征参量预测ETNC以及ETNC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统计相关模型。通过2个模型的链接,建立了利用比值植被指数RVI[890,670]预测GPC的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以往基于冠层光谱的方法,基于穗层光谱的RVI[890,670]对GPC的预测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决定系数R2由0.662提高到0.865,总均方根差RMSE由0.851降低到0.734。本研究为实现田间条件下小麦氮素及相关品质指标的便携式监测仪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小麦籽粒颜色与抗氧化作用
      宗学凤;张建奎;李帮秀;余国东;石有明;王三根
      作物学报. 2006, (02):  237-242. 
      摘要 ( 2173 )   PDF (487KB) ( 1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抗活性氧活力单位、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和总抗氧化活力单位为指标,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其与色素、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蓝、紫黑、深紫、紫等黑粒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白粒和红粒小麦。黑粒小麦的总黄酮、氨基酸、Vc、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普通白粒和红粒小麦;并且籽粒色素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氨基酸含量以及SOD活性与3个抗氧化能力指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3个抗氧化指标之一或之二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色素、黄酮、SOD、Vc和氨基酸等是蓝、紫黑、深紫、紫等黑粒小麦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白粒和红粒小麦的主要物质基础。

      用双标图分析油菜双列杂交试验
      尚毅;李少钦;李殿荣;田建华
      作物学报. 2006, (02):  243-248. 
      摘要 ( 1997 )   PDF (394KB) ( 13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GGE双标图法对甘蓝型油菜5×4双列杂交试验进行分析,显示了以下结果: (1)GCA较高的亲本为不育系S2、S3和恢复系R2、R3,而SCA较高的亲本是不育系S3、S1和恢复系R2、R4,不育系S5和恢复系R2是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好的亲本,SCA较高的组合为S4×R4、S3×R1、S2×R2、S5×R3和S1×R3;(2)对不育系而言,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株高、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的GCA与产量GCA呈负相关。对恢复系而言,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株高等性状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呈负相关的有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对于杂交种而言,与产量呈正相关的性状为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呈负相关的为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表明虽然好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之处为单株角果数较多,千粒重较小和有效分枝部位较低。同时在亲本选配中应注意优势性状互补。

      水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遗传分析
      林建荣; 张光恒;吴明国;曹立勇;程式华
      作物学报. 2006, (02):  249-252. 
      摘要 ( 2351 )   PDF (712KB) ( 13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长中胚轴/短中胚轴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F1、B1、B2和F2为试验材料,在小型人工气候箱黑暗条件下培养幼苗,对水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胚轴伸长特性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F2群体中长、短中胚轴植株在节间长度、穗长、株高和剑叶长等性状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而中胚轴伸长特性与节间粗、剑叶宽、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关系不明显。还对水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遗传改良以及长中胚轴材料在直播稻育种上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野生稻(O.rufipogon)新胞质改良不育系稻米品质的研究
      王乃元
      作物学报. 2006, (02):  253-259. 
      摘要 ( 1870 )   PDF (525KB) ( 11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核置换回交,获得一种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雄性不育细胞质,称为FA细胞质,育成新质源不育系金农1A。研究表明,FA细胞质不育系与WA和HL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野败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红莲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都可以作为FA细胞质的保持系,而不能成为FA细胞质的恢复系。这是一种新发掘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源。FA细胞质突破了WA和HL细胞质恢保关系的遗传局限,扩大了保持系育种范围,可以用品质优良的栽培品种培育成优质稻米不育系。新质源不育系金农1A不育度高,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开花时间早,稻米12项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农业部颁发的优质米一级或二级标准,实质性地提高了不育系的稻米品质和综合水平,为培育优质米杂交稻奠定良好的遗传基础。

      冬小麦产量形成模拟模型研究
      郑秀琴;冯利平;刘荣花
      作物学报. 2006, (02):  260-266. 
      摘要 ( 1893 )   PDF (1000KB) ( 1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小麦生理生态学理论,建立了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最终产量模拟模型(WYSM),作为小麦生长模型的子模型。模型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孕穗期水分、低温霜冻、高温及生长后期干热风对冬小麦粒数的影响,将灌浆期分成3个阶段,引入3个品种参数,考虑每个阶段最大灌浆速率,并利用温度、水分、籽粒体内N/C比等因子进行修正,考虑源库限制,最后采用产量构成因素方法建立小麦最终产量模型。利用北京地区和河南地区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WYSM模型对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及最终产量的模拟效果很好,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高,粒数、粒重、产量及灌浆过程模拟的相对均方差(NRMSE)为4.2%~10.9%,相对误差(RE)绝对值的平均值为2.9%~6.7%,决定系数R2为0.88~0.99,说明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缺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及其杂种F1的磷吸收利用特性
      李宾兴;郭程瑾;王斌;肖凯;李雁鸣
      作物学报. 2006, (02):  267-272. 
      摘要 ( 2079 )   PDF (937KB) ( 13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缺磷胁迫下,对磷低效、磷吸收高效和利用高效3个小麦品种及其杂种F1的磷吸收、利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磷低效品种Nc37相比,磷吸收高效品种81(85)单株次生根数较多、次生根直径较大、根系干物质重量较大、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力较高和单株全磷量较多。其对磷素吸收量的增加,是根系形态和根体构型改变和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素利用能力增强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高效品种(蚂蚱麦)具有较高的旗叶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和较高的磷利用效率,对于改善植株体内磷的代谢周转和再利用能力,进而提高植株的磷利用效率可能具有较重要作用。在F1-1 [Nc37×81(85)], F1-2 (Nc37×蚂蚱麦)和 F1-3 [81(85) ×蚂蚱麦]3个杂种F1中,单株次生根数、次生根粗度、单位土体根系干重、根系TTC还原力、植株成熟期全磷量和旗叶酸性磷酸化酶活性的离中优势(Hm)和超高亲优势(Hh)多为正向优势。其单株籽粒产量的Hm和Hh均为正值,分别变化在31.7%~32.8%(Hm)和18.5%~29.6%(Hh)之间。用高效吸收、利用2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充分利用F1代在磷吸收利用上的杂种优势,对于改善在磷胁迫下小麦的磷素营养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育种潜势分析
      张建辉; 杨克诚; 荣廷昭; 潘光堂
      作物学报. 2006, (02):  273-277. 
      摘要 ( 1857 )   PDF (397KB) ( 9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表现、杂种优势以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主要性状及其配合力差异更为明显,其中群体GP-5和GP-3植株穗位高低适中,主要产量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优良个体出现频率较高,比对照高产的组合出现次数较多,具有较大改良利用潜势;群体GP-4虽主要产量性状均值偏低,GCA正向效应值偏小,但植株较矮,穗位较低,比对照高产的组合出现次数较多,通过GCA改良和SCA选择有一定利用前景;群体GP-1和GP-2植株穗位偏高,主要产量性状的GCA均为负值,育种潜力不大。

      农杆菌介导NHX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王艳;曾幼玲;贺宾;秦丽;李金耀;高燕;张富春
      作物学报. 2006, (02):  278-282. 
      摘要 ( 1873 )   PDF (755KB) ( 1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为转化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盐地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的Na+/H+反向运输体基因NHX导入新疆主栽油菜1khp11品系中,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并对影响遗传转化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柄子叶在含有2,4-D的培养基上经过3 d预培养后于浓度OD600为0.3~0.4的菌液中浸染7 min, 卡那抗性绿苗率可达8%~9%,经过对抗性植株的PCR检测、点杂交及PCR-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为新疆盐碱土上油菜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

      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张国发;王绍华;尤娟;王强盛;丁艳锋;吉志军
      作物学报. 2006, (02):  283-287. 
      摘要 ( 1944 )   PDF (382KB) ( 1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扬稻6号(籼稻)和武育粳3号(粳稻)两个品种,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灌浆结实期阶段控温试验,探讨结实期高温对稻米品质指标和淀粉RVA的影响,以及温度影响的时段效应。结果表明,结实期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明显,且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指标对温度的反应存在差异。结实期高温,使两品种长宽比变小,垩白粒率、垩白度变大,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升高,淀粉RVA谱特征值糊化开始温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升高,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结实期温度对AC的影响因品种而异,高温使扬稻6号AC升高,武育粳3号AC降低。全结实期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大,结实前期高温次之,结实后期高温的影响较小。从抽穗到开花后20 d是温度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对稻米品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结实后期(开花20 d后)环境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较弱。

      怀山药种质资源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李明军;洪森荣;徐鑫;张晓丽;刘欣英;柳俊;谢从华
      作物学报. 2006, (02):  288-292. 
      摘要 ( 1768 )   PDF (433KB) ( 8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怀山药种质资源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怀山药带芽茎段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较佳的技术体系是继代生长60 d的怀山药无菌苗置4℃冰箱低温锻炼7 d;在无菌条件下切取1~1.5 cm的带芽茎段,转至含5%蔗糖+3%甘露糖的培养基内,置4℃冰箱预培养2 d;用60%的PVS1(22%甘油+13%乙二醇+13%聚乙二醇+10%二甲基亚砜)在室温下处理60 min,再用100%的PVS1在0℃条件下处理60 min,随即迅速投入液氮;保存24 h后,在37℃水浴中快速化冻,用含5%蔗糖的MS培养液洗涤4次,每次停留10 min;转至再生培养基(MS+KT 2 mg/L+NAA 0.02 mg/L)再培养,成活率可达77.14%,再生苗与常温苗形态指标差异不大。

      施用不同种类硫肥对豫麦4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朱云集;郭天财;谢迎新;马冬云;王晨阳;王永华
      作物学报. 2006, (02):  293-297. 
      摘要 ( 1760 )   PDF (411KB) ( 9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2000-2002年在土壤有效硫含量为15.8 mg.kg-1的大田试验条件下,不同种类硫肥以60 kg.hm-2纯S施入,研究了施用不同硫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肥处理使小麦在籽粒灌浆中后期明显保持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CAP),在灌浆后期,不施硫肥处理的小麦CAP分别低于施硫磺粉、石膏、过磷酸钙、硫铵、硫酸钾各处理9.8%、13.3%、11.9%、40.3%和43.7%。施硫提高了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增大了生育后期的物质积累,实现了生物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的同步提高,最终显著提高了粒重和籽粒产量;施硫促进籽粒灌浆过程中的麦谷蛋白积累量,且对淀粉糊化参数指标如糊化温度、低谷粘度、高峰粘度和最终粘度影响较大,有利于改善小麦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不同种类硫肥对豫麦49产量和品质均有促进效果,其中以过磷酸钙效果较佳。

      研究简报
      水稻淀粉型胚乳细胞发育中核的衰退和水解酶的细胞化学定位
      韦存虚;钟方旭;李睿;李东霞;崔月花
      作物学报. 2006, (02):  298-300. 
      摘要 ( 1843 )   PDF (896KB) ( 9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淀粉型胚乳细胞发育中核的衰退和水解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型胚乳细胞的发育,细胞核表现出植物PCD的衰退特征:核变形,染色质凝缩,核周腔膨大。胞质中液泡和内质网包裹凝缩的染色质。淀粉型胚乳细胞发育的中、后期,水解酶(酸性磷酸酶、G-6-P酶、ATP酶、Ca2+-ATP酶)在核上表现较高的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淀粉型胚乳发育经历PCD过程。

      春小麦籽粒灌浆期沉淀值动态的定量研究
      赵秀兰;李文雄
      作物学报. 2006, (02):  301-305. 
      摘要 ( 1865 )   PDF (363KB) ( 8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设定不 同肥力和气象条件等环境因子基础上,通过建立灌浆期籽粒沉淀值动态曲线拟合方程,定量揭示籽粒沉淀值的动态与规律。结果表明,灌浆期籽粒沉淀值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一元三次多项式凸性曲线,即自开花始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灌浆期籽粒沉淀值的动态,不同基因型具有不同特点。高蛋白强筋、高蛋白中筋和低蛋白弱筋品种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开花后28 d、23 d和30 d前后。各品种沉淀值积累速度的动态特点是成熟时沉淀值高蛋白强筋品种最高,高蛋白中筋品种次之,低蛋白弱筋品种最低的主要原因。

      灌溉与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小气候特征
      李全起;陈雨海;于舜章;吴巍;周勋波;董庆裕;余松烈
      作物学报. 2006, (02):  306-309. 
      摘要 ( 1839 )   PDF (291KB) ( 9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四种灌溉方式和有无秸秆覆盖的组合处理,研究了灌溉与秸秆覆盖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农田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从2月份开始,覆盖处理在14:00时的土壤温度明显低于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能够降低近地面空气湿度和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在灌溉条件下表现尤为明显。灌溉能够降低近地面的湍流交换系数和湍流热通量,提高潜热通量,而秸秆覆盖的作用相反。秸秆覆盖具有增强灌溉水入渗能力的作用。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转AGPase基因马铃薯淀粉溶液行为及热特性比较研究
      刘廷国;李斌; 谢笔钧
      作物学报. 2006, (02):  310-312. 
      摘要 ( 1868 )   PDF (211KB) ( 8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研究了转AGPase基因马铃薯淀粉与对照组在不同溶剂、不同金属离子溶液中的特性黏度,结果表明,其溶液行为随转基因与否而表现不同,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显示出差异,热特性、晶体学特性也显然有别,提示马铃薯品质改良中非针对淀粉结构的转基因操作对淀粉结构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
      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降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王怀珠;杨焕文;郭红英
      作物学报. 2006, (02):  313-316. 
      摘要 ( 1864 )   PDF (266KB) ( 9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烘烤温湿度下烟叶中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对淀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出现2次高峰,分别处于烘烤的变黄中期和定色前期;淀粉的降解集中在烘烤的变黄期,进入定色前期淀粉降解缓慢,定色后期至烘烤结束时,淀粉降解甚微。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烟叶中淀粉降解量、降解速率,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