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3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6-10-12
    • 研究论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培育杂交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李进波;王春连;夏明元;赵开军;戚华雄;万丙良;查中萍;卢兴桂
      作物学报. 2006, (10):  1423-1429. 
      摘要 ( 2499 )   PDF (805KB) ( 14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抗谱广、抗性强,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CBB23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复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16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苗期和孕穗期对21份重点株系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苗期和孕穗期都表现抗病。同时对3个不育系与其中5个株系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组合在苗期表现抗或中抗,在孕穗期表现抗。对其中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2个组合产量略低于对照两优培九,其余4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两优培九,用于测配的3个株系C6201、C6271和C6351有望作为杂交稻恢复系在生产中应用。研究表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渗透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不同形态多胺含量的影响
      刘怀攀;纪秀娥;史留功;李潮海
      作物学报. 2006, (10):  1430-1436. 
      摘要 ( 2506 )   PDF (485KB) ( 10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游离态(free, 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S-conjugated)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IS-bound) 多胺(polyamine, PA)与渗透胁迫的关系。结果发现,渗透胁迫7 d,农大108的fSpd和fSpm的含量显著(P<0.05)上升,而掖单13的fPut的升幅显著(P<0.05)。用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AMDC)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农大108,显著抑制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加重了渗透胁迫伤害,用外源Spd处理掖单13,则显著促进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减缓了渗透胁迫的伤害。渗透胁迫下,农大108幼苗叶片中AS-conjugated-PA和AIS-bound-PA的上升幅度都显著大于掖单13。用转谷氨酰胺酶(TGase)抑制剂菲咯啉(o-Phen)处理,则抑制了渗透胁迫诱导的AIS-bound-PA含量的上升,并加重了渗透胁迫的伤害。上述结果说明,玉米幼苗叶片中的fSpd、fSpm、AS-conjugated-PA和AIS-bound-PA的升高有利于增强幼苗的抗渗透性。

      利用SSR分子标记划分杂交籼稻亲本群的研究
      王胜军;万建民;陆作楣
      作物学报. 2006, (10):  1437-1443. 
      摘要 ( 1944 )   PDF (462KB) ( 1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可以为植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重要信息。与玉米相比,水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利用72对SSR引物对我国47个杂交籼稻骨干亲本进行了类群划分。共检测出32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3个,平均4.56个;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为0.120~0.878,平均值为0.567。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633~0.928,平均为0.741。用类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using an arithmetic average)将亲本材料划分为保持系群、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群、恢复系群,其中保持系群和恢复系群又各分为3个亚群,分群结果基本符合系谱信息。并结合杂交水稻生产实践提出了7种杂种优势组合配组模式。分子标记是一种划分杂交籼稻亲本群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对杂交籼稻的亲本选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利用大麦基因芯片筛选簇毛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及其抗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曹爱忠;王秀娥;陈雅平;李巧;陈佩度;邹晓文
      作物学报. 2006, (10):  1444-1452. 
      摘要 ( 2065 )   PDF (1394KB) ( 10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大麦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RT-PCR分析技术,对簇毛麦的抗白粉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基因芯片杂交试验获得了抗病簇毛麦非诱导叶片、抗病簇毛麦和感病突变体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诱导叶片的基因表达谱。抗病簇毛麦经白粉菌诱导前后的表达谱及RT-PCR分析结果表明,抗病簇毛麦中乙烯和水杨酸信号途径的部分基因被白粉菌诱导增强表达,参与了白粉病的抗性过程。另外,通过比较诱导的抗病簇毛麦与诱导的簇毛麦感病突变体的表达谱并结合RT-PCR分析,发现感病突变体中乙烯和茉莉酸途径的部分基因被白粉菌诱导表达参与防卫反应,未观察到水杨酸信号途径参与防卫反应的证据。同时对抗、感簇毛麦经白粉菌诱导不同时间的叶片进行了内源水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抗病簇毛麦经白粉菌诱导后水杨酸含量明显上升,而感病突变体中水杨酸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由于乙烯信号途径是抗、感簇毛麦中共同的信号途径,而水杨酸途径只在抗病簇毛麦中参与抗病反应,所以在簇毛麦的抗病过程中,水杨酸途径是一种最有效的信号传导途径。还筛选出一批与簇毛麦抗白粉病相关的基因,包括病程相关蛋白基因、防卫反应基因、转录因子、信号传导因子和抗病基因类似物等。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基因效应
      高树仁;李新海;王振华;李明顺;张世煌
      作物学报. 2006, (10):  1453-1457. 
      摘要 ( 2088 )   PDF (473KB) ( 1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个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齐319和Mo17)与2个感病系(E28和黄早四),组配4个抗感杂交组合。2004年,对4个组合的亲本、F1、F2、BCR(F1与抗病亲本回交1代)和BCS(F1与感病亲本回交1代)6个世代群体分别在北京和黑龙江进行丝黑穗病的人工接种鉴定,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玉米抗丝黑穗病的遗传特点。研究表明,各杂交组合的抗病性均含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其中3个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不同杂交组合的抗病遗传模式表现不同,用感病亲本E28组配的2个组合(齐319×E28)和(Mo17×E28)的抗病性基本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而用另一个感病亲本黄早四组配的组合(齐319×黄早四)和(Mo17×黄早四)的抗病性存在明显的上位性效应。这说明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呈现较复杂的遗传模式。因此,在抗玉米丝黑穗病育种中既要重视对自交系抗病水平的鉴定,也要加强杂种F1的合理组配及抗病性评估。
      江淮平原小麦渍害预警系统(WWWS)
      金之庆;石春林
      作物学报. 2006, (10):  1458-1465. 
      摘要 ( 1946 )   PDF (825KB) ( 1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江淮平原小麦生长期常见的渍害问题,对笔者等早先自主研制的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WCSODS)加以精简与改造,即删去小麦栽培优化模型部分,增加渍害对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和叶片衰老等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模块,并结合土壤水分的计算,实现了渍害逆境下冬小麦生长与产量的模拟。在此基础上,围绕研制目标,就建立渍害警级预警指标、生成支持小麦生长模型(WMOD)运行的未来天气文件、调试与确定地区性参数,以及WMOD与区域性气候模式(RGCM)的结合等,论述了小麦渍害预报的实现途径。利用南京、南通地区近10年(1991—2000)的气候与产量资料,对建成的小麦渍害预警系统(WWWS)进行了可靠性检验,历史渍害的拟合率达到90%;还利用WWWS和RGCM的输出值对南京、南通、合肥3地区近3年(2002—2005)的渍害发生程度进行了试预报,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不同花生基因型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
      殷冬梅;崔党群
      作物学报. 2006, (10):  1466-1471. 
      摘要 ( 1993 )   PDF (614KB) ( 10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Δ12-脂肪酸脱氢酶(FAD)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花生属不同基因型的全长为1 140 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编码37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约为42 kDa。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膜整合蛋白酶特异性的3个组氨酸保守区;氨基酸疏水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具有膜固定蛋白(membrance-anchored protein)重要特征的疏水结构,2个疏水区共跨膜4次,这些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序列为Δ12-脂肪酸脱氢酶。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AD序列在花生属植物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与其他物种的FAD序列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这为探讨花生属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分子水平证据。

      花粉不育基因互作的同源四倍体水稻杂种染色体行为和生殖特性
      赵明辉;刘向东;卢永根;李金泉;郭海滨
      作物学报. 2006, (10):  1472-1478. 
      摘要 ( 1968 )   PDF (915KB) ( 1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台中65-4x及其携带花粉不育基因的四倍体近等基因系组配的花粉不育基因座位互作的四倍体杂种,对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行为及生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亲本及杂种多数细胞在终变期都是四价体与二价体共存,台中65-4x染色体配对方式为9.20Ⅳ+5.60Ⅱ,杂种平均为9.52Ⅳ+4.90Ⅱ,亲本与杂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稻米饭质地和淀粉RVA谱的特性
      谢黎虹;杨仕华;陈能;段彬伍;朱智伟;廖西元
      作物学报. 2006, (10):  1479-1484. 
      摘要 ( 1956 )   PDF (1006KB) ( 1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6个籼稻品种在大范围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米饭质地和淀粉RVA特征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的米饭质地指标硬度和黏度存在极显著环境主效应,环境与品种互作效应在硬度、黏附性和黏度3个性状中均极显著。6项RVA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存在极显著环境主效应;环境与品种互作效应在上述性状中,均极显著;且生态条件对RVA谱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6个试验点中,米饭质地指标黏附性的变异系数最小;RVA的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以及米饭质地的硬度、黏度值的变异系数较小;RVA的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

      大穗型粳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化学调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赵全志;吕强;殷春渊;高桐梅;宁慧峰;乔江方;刘辉;陈静蕊
      作物学报. 2006, (10):  1485-1490. 
      摘要 ( 1983 )   PDF (544KB) ( 10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 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 d)及后期(19~32 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PR1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 d迅速降低,花后12~19 d迅速上升,花后19~32 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1处理在花后19 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灌浆中、后期(花后19~32 d)的籽粒相对充实度基本上与平均千粒重、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9 d的相对充实度与弱势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氮肥运筹对杂交稻主要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万靓军;龚振恺;张洪程;林忠成;霍中洋;戴其根;许轲
      作物学报. 2006, (10):  1491-1497. 
      摘要 ( 2010 )   PDF (545KB) ( 10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杂籼K优818和杂粳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 kg/hm2),前、中期不同施氮比例及中期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对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比例的前增中减,两品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垩白率、垩白度、糊化温度逐渐下降;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呈直线上升趋势;而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对氮肥运筹的反应因品种而异。说明适当减少中期施氮比例可改善稻米外观、蒸煮品质并提高淀粉黏性,但同时也对稻米加工、营养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中期不同叶龄期追氮因前期施氮比例的差异和品种的不同,效应也不尽一致,总体而言,随中期施氮比例的减少,相应推迟追肥叶龄期可以获得较好的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淀粉黏性。对于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垩白率、垩白度、消减值等品质指标,常优1号较K优818推迟一个叶龄期施肥最佳。

      不同试点氮肥水平对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赵广才;万富世;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池忠志;杨丽珍
      作物学报. 2006, (10):  1498-1502. 
      摘要 ( 1929 )   PDF (441KB) ( 10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分别在6个省试验,研究氮肥及生态环境对其加工品质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300 kg/hm2范围内,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伸性、面包体积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提高,其中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湿面筋、沉降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这些性状对氮肥反应敏感,吸水率对氮肥反应迟钝,稳定性较好。稳定时间在不同试验点的变异系数最大,吸水率的变异系数最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在不同品种间变异系数差别较大,而其他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差别较小。把施氮处理和试验点统一作为环境因素,把不同品种作为基因型因素,利用AMMI模型对主要加工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湿面筋、形成时间、延伸性、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而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G´E)的交互作用对各项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

      利用已测序水稻品种分析其农艺性状基因座
      张启军;梁永书;叶少平;邓其明;王玲霞;李平;虞德容;邹江石;吕川根
      作物学报. 2006, (10):  1503-1510. 
      摘要 ( 1982 )   PDF (701KB) ( 10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在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在海南陵水县种植两个完全测序水稻品种日本晴与9311的F2群体及双亲,分别考察了其单株分蘖数、穗数、有效分蘖数、穗长、主穗长、抽穗期、株高和剑叶8个农艺性状3次重复的平均值。用已构建的连锁遗传图谱(Nipponbare/9311-F2遗传图谱)及Excel 2000和Mapmaker/QTL 1.1b软件对这8个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和基因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LOD>2.0和P<0.005的条件下共检测到41个QTLs,它们分布在水稻所有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表型贡献率11.0%~46.4%,其中大于20%的有22个。对选用已测序材料为亲本构建图谱来探讨水稻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及其育种意义进行了讨论。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基本特点
      董桂春;王余龙;张岳芳;陈培峰;杨连新;黄建晔
      作物学报. 2006, (10):  1511-1518. 
      摘要 ( 1948 )   PDF (855KB) ( 10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叶面积系数、干物重(包括根系)、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等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构成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344%、425%),A、B、C、D、E、F类品种的平均NUEg 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50.92 g·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50.00 g·g-1;(2)随着NUEg水平的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显著提高,两年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氮素总吸收量(包括根)和NUEg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改良二者均可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3)高NUEg类品种的基本特点为单位面积穗数较多、库容量大、结实率高、抽穗期叶面积系数较小、抽穗期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高、经济系数高,而每穗颖花数、千粒重以及生物产量等与籼稻品种的NUEg水平关系不密切。

      人参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变化的研究
      徐克章; 张美善;武志海;张治安;陈展宇;李大勇
      作物学报. 2006, (10):  1519-1524. 
      摘要 ( 2112 )   PDF (1102KB) ( 1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田间栽培和植物生长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在尚未形成生殖器官的一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即达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2~6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达第1个高峰,开花期略有下降,绿果期出现第2高峰,此后持续下降。去掉花蕾的人参植株叶片在对照植株的绿果期没有出现第2高峰,但在红果期和黄叶期净光合速率下降缓慢。弱光(10%透光荫棚)和适宜光(30%透光荫棚)下人参叶片绿果期后Pn下降缓慢,强光(50%透光荫棚)下下降较快,过早出现变黄早衰。强光和高温可使植株生育期缩短、叶片早衰、Pn快速下降,而弱光和低温使植株生育期延长,Pn下降时间推迟。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气孔导度(Gs)和蒸腾作用(Tr)自展叶期至绿果期变化不大,红果期和黄叶期持续下降。胞间CO2浓度(Ci)在展叶期至绿果期较低,红果期和黄叶期持续增加,说明生育后期Pn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子引起。叶片Pn与比叶重呈负相关,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和消耗与Pn的生育期变化有关。绿果期Ci最低,同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是人参叶片光合作用对水分需求的关键时期。

      水稻“9311”突变体的筛选和突变体库的构建
      叶俊;吴建国;杜婧;郑希;石春海
      作物学报. 2006, (10):  1525-1529. 
      摘要 ( 2304 )   PDF (2861KB) ( 1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γ射线和EMS溶液诱变处理籼稻“9311”种子,经过M2筛选和M3重复鉴定,分别获得465份和210份,共675份叶、茎、穗和根等性状变异的突变体,突变频率为5.62%。γ射线诱变群体的变异范围要大于EMS诱变群体,突变频率也较高,但紫色叶鞘和叶片类病斑等少数突变类型只在EMS诱变群体中出现。新构建的突变体库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水稻功能基因的研究。

      油菜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
      曹宏鑫;张春雷;李光明;张保军;赵锁劳;汪宝卿;金之庆;高亮之
      作物学报. 2006, (10):  1530-1536. 
      摘要 ( 1971 )   PDF (590KB) ( 13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02—2005年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借鉴R/WCSODS思路,建立油菜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包括油菜发育期、叶龄、干物质、叶面积及分枝数动态模型,并确定参数、检验与验证。例如,中双9号与中油杂2号在武汉和芜湖生育期观察值与模拟值平均绝对误差-0.9~-0.3 d,相关系数0.9996~0.9997,差值标准误2.2~2.3 d,最大绝对误差4 d。干物质与叶面积指数实测值与模拟值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7.3 g·m-2和-0.1043,差值标准误分别为59.13 g·m-2和0.1506,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6和0.9583,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98.8 g·m-2和-0.27。油菜发育期和叶龄模型以温、光为主要驱动因子,油菜生长发育全过程划分为播种至出苗、出苗至抽薹、抽薹至初花以及初花至成熟4个生育阶段,精度较高,适用性好,通用性强,更符合管理要求且易掌握;春化模型同时考虑冬性、半冬性及春性品种,更为全面;油菜群体动态模拟模型初步考虑了绿色茎与角果光合;讨论了油菜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低温敏核不育系与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后代育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梁满中;王晓辉;吴厚雄;陈良碧
      作物学报. 2006, (10):  1537-1541. 
      摘要 ( 1886 )   PDF (509KB) ( 10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半夏的光合特性
      靳忠英;彭正松;李育明;王梅
      作物学报. 2006, (10):  1542-1548. 
      摘要 ( 1942 )   PDF (559KB) ( 9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半夏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是喜阴植物, 光补偿点为19.19 μmol photons·m-2·s-1。半夏的初始表观量子效率高, 因此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受叶片内部气孔调节和外部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因子影响, 半夏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相关性分析表明,光照强度和蒸腾速率是影响半夏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因此,在栽培时,可采取与其他作物间作的方式, 对其遮荫, 缓解午休现象, 提高光合作用日同化量。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6个居群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用SPS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以来自四川崇州的PT3居群的净光合速率最大,为22.4 μmol CO2·m-2·s-1;有14个居群内部个体的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 有两个居群(PT7和PT15)内部个体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极显著。

      优质和抗稻瘟病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
      黄富;叶华智﹡ ;谢戎;刘成元
      作物学报. 2006, (10):  1549-1553. 
      摘要 ( 2001 )   PDF (393KB) ( 10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了40份水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碾米及外观品质。结果表明,40份品种高抗至中抗稻瘟病,抗病频率为40.0%~100.0%,其中20份达80%以上。40份品种对优势小种群ZB群平均抗病频率为80.0%,对重要小种群ZA群的平均抗病频率为70.2%,对ZC群的平均抗病频率为80.5%。从中筛选出24份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的抗稻瘟病种质材料,其出糙率76.1%~80.9%,精米率68.7%~72.6%,整精米率35.7%~64.3%,垩白粒率5%~30%,垩白度1.2%~12.7%,长宽比2.7~3.6,其中6份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达国家三级优质标准,4份达国家二级优质标准。这些优质抗源材料对选育高产、优质、抗稻瘟病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芝麻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武雪萍;钟秀明;秦艳青;刘爽
      作物学报. 2006, (10):  1554-1559. 
      摘要 ( 2540 )   PDF (692KB) ( 10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芝麻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不同叶位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含量、组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表明以50%芝麻饼肥+50%化肥处理使上、中、下部烟叶糖碱比都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新植二烯、酮类、醛类等香气物质总含量明显提高,明显改善了烟叶的综合品质,表现为烟叶香气质纯净、香气量大、柔和、杂气小、烟气净、余味舒适、劲头适中、燃烧性好,总得分提高,显著减小了叶位之间的质量差异,因此,推荐河南省植烟区烤烟生产以50%芝麻饼肥+50%化肥配施为宜。

      不同栽培措施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
      王莉芳;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作物学报. 2006, (10):  1560-1565. 
      摘要 ( 1958 )   PDF (433KB) ( 10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田和池栽条件下,以徐州26、宁麦9号、扬麦10号和扬麦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库源改变和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或迟播均能显著提高籽粒戊聚糖的含量,分别比适播提高2.13%和8.07%;去小穗处理(减库)显著降低籽粒戊聚糖含量,而剪叶处理(减源)极显著提高籽粒戊聚糖含量,两种情况均存在品种间差异;花后渍水显著提高籽粒戊聚糖含量,提高施氮量则降低其含量,但其降幅随施氮量增加而变小;追施氮肥极显著降低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措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通过影响籽粒千粒重调控了戊聚糖含量。

      综述
      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
      赵明;李建国;张宾;董志强;王美云
      作物学报. 2006, (10):  1566-1572. 
      摘要 ( 2284 )   PDF (922KB) ( 13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挖掘作物产量潜力,探索作物高产新途径,实现产量新突破一直是作物科学的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作物逆境反应的补偿基本规律和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广义补偿的概念,即作物系统的构成因子间发生不平衡变化,并通过系统调节使得不同程度变化因子之间产生补偿效应统称为作物补偿。按其变化因子间的变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得失补偿和差异补偿。得失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上,有些因子损失原有的性能为代价以换取另外因子的改善和提高,这通常出现在逆境条件中,是作物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补偿。差异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构成因子共同增效中,增量多的因子与增量少的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获得补偿的特殊现象。作物补偿在补偿效果上可分为超量补偿、等量补偿和部分补偿;在补偿的层次和范围上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即在作物与环境、作物内部各因子间以及从群落到分子水平各层次均可存在补偿机制。基于作物于广义补偿和产量分析的“三合结构”基本框架,指出作物高产突破是基于得失补偿基础上重点突破差异补偿,所采取的技术途径是结构性挖潜和功能性挖潜,两条途径在作物超高产实践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补偿机制及其挖潜途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高产突破的进程。

      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机制与利用
      徐夙侠;刘公社
      作物学报. 2006, (10):  1573-1578. 
      摘要 ( 1946 )   PDF (459KB) ( 10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向日葵杂种生产采用三系配套系统完成。因此,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研究较为清楚的是PET1细胞质,其不育机理是线粒体DNA重组形成嵌合基因,编码新的多肽,导致小孢子的败育。然而,这些基因如何影响小孢子发育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丰富多样的向日葵CMS会大大降低因遗传单一性给大规模生产带来的风险;未发现恢复系的CMS可以用于无花粉观赏向日葵杂交种的生产。

      研究简报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棉花开花后氮动态需求定量诊断研究
      薛晓萍;王以琳;郭文琦;陈兵林;周治国
      作物学报. 2006, (10):  1579-1585. 
      摘要 ( 1840 )   PDF (821KB) ( 10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长江中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淮棉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确定方法,确立了开花后棉花地上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棉花开花后动态氮吸收、累积、临界需求量及氮累积亏缺的定量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安阳、南京2试点的棉株地上干物质氮浓度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开花后棉花生育进程的延后而降低,安阳试点不同施氮水平间棉株地上干物质氮浓度值的差值明显小于南京。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CNFNC=aⅹDMM-b(安阳:a=3.837,b=0.131,南京:a=2.858,b=0.131),参数a的差异表明在达到同样的生物量条件下,安阳试点的氮吸收能力大于南京。棉花开花后动态氮吸收速率、累积、临界需求量及氮累积适宜度的定量诊断模型可精确定量描述不同施氮水平棉花从开花至吐絮以日为时间步长的干物质增长速率、氮吸收速率、氮累积量。施氮水平对地上干物质瞬时增长速率有较大影响,施氮水平过低或过高时其增长速率均下降。棉株日氮吸收量和总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棉株对氮的容纳有一定的限度。通过对比2试点氮累积量与临界需氮量差值的动态变化,认为安阳试...

      玉米种子休眠性的数量遗传分析
      兰海;高世斌;樊庆琦;曹墨菊;唐祈林;潘光堂;荣廷昭
      作物学报. 2006, (10):  1586-1588. 
      摘要 ( 1987 )   PDF (324KB) ( 9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普通玉米自交系R08与A318杂交组合的P1、P2、F1、F2:3、B1:2和B2:26个世代群体的种子休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遗传符合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在F2:3、B1:2和B2:2三个家系世代,主基因方差分别为0.9260、1.4176和0.5863;多基因方差分别为0.1184、0.1022和0.4623。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2172,显性效应值为-1.2172;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5028,显性效应值为1.4334。主基因遗传率在F2:3、B1:2和B2:2三个分离家系群体中为44.8%~79.65%,多基因遗传率为5.74%~35.33%。其中,主基因遗传率在B1:2世代中最大,为79.65%。

      糯玉米不同品种的果穗增重与籽粒灌浆特性
      刘萍;王从亮;王凤格;陆卫平;郭景伦;王继丰;刘小兵
      作物学报. 2006, (10):  1589-1591. 
      摘要 ( 2111 )   PDF (312KB) ( 10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5个糯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果穗增重、籽粒灌浆动态。结果表明,鲜穗产量与籽粒产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同时两者相关极显著。果穗增重与籽粒灌浆不同品种间表现一致,均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呈“S”型曲线增长,符合Richards方程。方程参数分析表明,果穗最大增重速率高、快速增重阶段的速率大和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品种的鲜穗产量;籽粒灌浆活跃生长期长、灌浆最大增长速率高、快增期的灌浆速率大和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果穗含水率与籽粒含水率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因品种而异,各品种鲜穗重达峰值时果穗含水率为61.96%~72.98%。

      部分烟草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杜传印;刘洪祥;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6, (10):  1592-1596. 
      摘要 ( 1963 )   PDF (769KB) ( 10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FLP技术,对48份不同类型和地域来源的烟草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选用4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323条扩增带,其中174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检出率为55.72%。对AFLP扩增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48份烟草种质分为2大类群,即黄花烟草群和普通烟草群,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4组;48份材料的欧氏距离为1.41~10.78。初步研究表明,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