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作物学报,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5-06-12
    •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水稻单叶独立转绿型黄化突变体grc2的鉴定与基因精细定位
      谭炎宁,孙学武,袁定阳,孙志忠,余东,何强,段美娟,邓华凤,袁隆平
      作物学报. 2015, (06):  831-837.  doi:10.3724/SP.J.1006.2015.00831
      摘要 ( 889 )   RICH HTML    PDF (3235KB) ( 16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绿型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叶绿体分化与发育的基础材料grc2是利用60Co-γ射线诱变籼型三系保持系T98B后获得的单叶独立转绿型黄化突变体。grc2植株上任一叶片刚抽出时为黄色,在生长10 d左右后变绿,具有单叶不依赖于植株特定发育阶段而独立转绿的特性。与野生型T98B相比,grc2黄化叶片的总叶绿素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降低,叶绿体滞留在黄化质体阶段,表明grc2可能在叶片早期发育中起关键作用。遗传分析表明,grc2受一对隐性核基因独立控制;利用源于grc2/NipponbareF2群体的960个突变单株,将grc2基因定位在STS标记S254S258之间约31 kb的范围内,该区域含有5个未报道过的注释基因这些结果为grc2的克隆及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水稻白穗突变体wp4的鉴定与基因精细定位
      王晓雯,蒋钰东,廖红香,杨波,邹帅宇,朱小燕,何光华,桑贤春
      作物学报. 2015, (06):  838-844.  doi:10.3724/SP.J.1006.2015.00838
      摘要 ( 731 )   RICH HTML    PDF (4440KB) ( 7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开花灌浆期,内外颖呈绿色,含光合色素,为阐释非叶片组织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本文对EMS诱变获得的新型白穗突变体wp4进行了研究。抽穗灌浆期,wp4的穗轴呈绿色,内外颖呈乳白色;内外颖叶绿体发育不健全,无类囊体结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降低。此外,wp4全生育期叶片呈淡黄色,叶绿体内基质片层较少且排列松散;与野生型相比,wp4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虽略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农艺性状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wp4的有效穗和结实率略有增加,其他性状则略有降低,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遗传分析表明wp4受一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1200株西农1A/wp4F2隐性群体,最终将WP4精细定位在第8染色体约79 kb的物理范围内,根据水稻基因组注释计划,该区间包含14个基因,这为WP4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水稻标记性状育种提供了新的资源。

      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陈静,江玲,王春明,胡晓辉,翟虎渠,万建民
      作物学报. 2015, (06):  845-860.  doi:10.3724/SP.J.1006.2015.00845
      摘要 ( 871 )   RICH HTML    PDF (930KB) ( 19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子休眠性是花生重要的农艺性状,外源乙烯利能诱导花生种子休眠的解除,为了阐明乙烯利作用下花生种子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设置吸胀的休眠种子为对照,100 mg L–1乙烯利处理吸胀休眠种子后不同时间的样品(AE1AE2AE3)进行转录组分析,比较了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ABAGAETHauxin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5个与GA40个与ABA60个与ETH56个与auxin相关的unigenes在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表现显著差异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BA合成关键基因AhNCED2和代谢关键基因AhCYP707A1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均受外源乙烯利诱导,表达差异显著;在休眠和无休眠种子吸胀萌发过程中,AhNCED2AhCYP707A1的表达趋势不同,AhNCED2对于种子休眠的维持发挥积极作用,而AhCYP707A1对于种子休眠解除发挥积极作用。

      一份新的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2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钟振泉,罗文龙,刘永柱,王慧,陈志强,郭涛
      作物学报. 2015, (06):  861-871.  doi:10.3724/SP.J.1006.2015.00861
      摘要 ( 1057 )   RICH HTML    PDF (2815KB) ( 1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2 (粤晶丝苗2/H4) 群体中,鉴定出一份显性斑点叶突变体spl32 (spotted leaf 32)。其叶片褐色斑点受自然光诱导,在幼穗分化期从叶尖逐渐扩散至叶鞘,台盼蓝染色表明斑点并非由细胞死亡引起。以从F5杂合个体分离出的正常叶色植株为对照,斑点叶植株的穗粒数、结实率显著降低。斑点出现后,spl32P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spl32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但荧光动力学参数并无显著变化。抽穗期人工接菌表明,spl32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抗性较对照显著提高。遗传分析表明spl32斑点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Spl32(t)控制,利用F2 (02428/spl32)群体将其定位在第11染色体Ind-cRM206之间,推测该基因为一个新的水稻斑点叶基因。

      抗禾谷孢囊线虫小麦新种质H3714和H4058的培育与鉴定
      孙喜营,崔磊,孙蕾,孙艳玲,邱丹,邹景伟,武小菲,王晓鸣,李洪杰
      作物学报. 2015, (06):  872-880.  doi:10.3724/SP.J.1006.2015.00872
      摘要 ( 782 )   RICH HTML    PDF (3067KB) ( 1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均有禾谷孢囊线虫(CCN, Heterodera spp.)发生。限于有效抗源的严重匮乏, 抗CCN育种研究一直难以规模化开展。Madsen是一个抗孢囊线虫的美国冬小麦品种, 但抽穗偏晚使其很难在育种上迅速利用。本研究利用中国小麦品种烟农21和济麦19与Madsen杂交和回交, 从BC1F4代中选育出稳定品系H3714和H4058。田间病圃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这2个品系对河南省H. avenae荥阳群体(致病型Ha43)和H. filipjevi许昌群体(致病型Hfc-1)的抗性显著优于烟农21和济麦19。在接种条件下, 两个品系表现成株期白粉病抗性, H4058苗期还可抗不同白粉菌菌株。2个品系的抽穗期与烟农21和济麦19相似, 明显早于Madsen。利用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VENTRIUP-LN2及该染色体上Vrga1D基因特异分子标记Vlr2.6-3′-Vlr2.4-5′和VRGA-F11-VRGA-R5分析, 发现H3714和H4058含有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片段, 且该染色体片段来自Madsen。根据Illumina iSelect 90K SNP分析结果, 两个品系的染色体构成存在差异。在检测到两个品系共有的4918个多态性SNP中, 2/3的SNP位点在2个姊妹系间表现相同, 另外1/3的SNP位点表现不同。本研究培育的抗禾谷孢囊线虫小麦新种质H3714和H4058可作为培育抗线虫小麦品种的抗源。

      植物介导的RNA干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的沉默
      任琴,王亚军,郭志鸿,李继平,谢忠奎,王若愚,王立,惠娜娜
      作物学报. 2015, (06):  881-888.  doi:10.3724/SP.J.1006.2015.00881
      摘要 ( 1204 )   RICH HTML    PDF (2184KB) ( 10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最具毁灭性的马铃薯病害。为明确植物介导的RNAi沉默致病疫霉基因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克隆同时与晚疫病菌4ces基因均同源的融合基因C1234,构建内含子连接的C1234反向重复序列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晚疫病易感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经PCR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129个转基因株系。离体叶片接种病原菌后,有97个转基因株系发病速度明显慢于野生型,接种6 d后病斑大小和霉层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并且叶片感病部位没有出现失绿斑,而野生型产生了明显的失绿斑。实时定量RT-PCR分析发现,发病延缓的叶片上致病疫霉4个纤维素合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本研究表明转基因植株中产生的以晚疫病菌ces基因为靶标的dsRNA能够沉默致病疫霉相应基因表达,延缓发病进程。

      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董薇,许兰杰,牛永光,张海洋,刘学义,方宣钧
      作物学报. 2015, (06):  889-899.  doi:10.3724/SP.J.1006.2015.00889
      摘要 ( 1084 )   RICH HTML    PDF (1562KB) ( 1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豆;叶片性状;叶绿素含量;QTL与环境互作效应;上位互作效应以丰产性好、抗旱力强的栽培大豆晋豆23 (Jindou 23)为母本,山西农家品种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RIL作为供试群体,将亲本及447个家系分别于201120122013年采用随机试验种植,按照标准测量叶长、叶宽和叶柄长3个性状,并于201281日和88日和201382日和89日各测量1次叶绿素含量。采用QTLNETwork 2.0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和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叶长受2对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混合主基因控制,叶宽受3对等效主基因控制,叶柄长受4对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叶绿素含量受4对加性主基因控制;检测到10个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A1A2C2H_1LO染色体。其中2个叶长QTL分别位于C2L染色体, 2对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QTL3个叶宽加性与环境互作QTL分别位于A2C2O染色体;2个叶柄长QTL分别位于LO染色体;3个叶绿素含量QTL分别位于A1C2H_1染色体。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机制较复杂,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是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重要遗传基础。建议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一方面要考虑起主要作用的QTL,一方面要注重上位性QTL的影响,这对于性状的遗传和稳定表达具有积极的意义。

      乌拉尔图小麦WRKY转录因子的筛选与分析
      马建辉,张黛静,高小龙,邵云,姜丽娜
      作物学报. 2015, (06):  900-909.  doi:10.3724/SP.J.1006.2015.00900
      摘要 ( 987 )   RICH HTML    PDF (4519KB) ( 1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抗逆胁迫反应,全面分析挖掘小麦染色体组供体物种乌拉尔图小麦中的转录因子,对进一步挖掘分析六倍体小麦转录因子的分子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乌拉尔图小麦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得到条全长转录因子,其中条能被准确定位在染色体上,并发现转录因子发生了复制;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转录因子被分为个小亚族,且小亚族内部的基因结构相对保守。通过荧光定量分析所选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筛选得到条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均上调表达的转录因子,为进一步分析其功能打下基础。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北方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王远征,王晓菁,李源,徐海,王嘉宇,赵明辉,唐亮,马殿荣,徐正进,陈温福
      作物学报. 2015, (06):  910-918.  doi:10.3724/SP.J.1006.2015.00910
      摘要 ( 1032 )   RICH HTML    PDF (900KB) ( 1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稻作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粳稻需求持续增加,粳稻面积不断扩大,明确目前不同稻区产量与品质性状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对今后北方粳稻育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2011—201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新品种试验数据,根据地区和品种(系)特点划分为黄淮粳稻、京津唐粳稻、晚熟中早粳稻、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分析了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现状等类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产量表现为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京津唐粳稻、黄淮粳稻>晚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为83.66%和66.95%,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平均值分别为30.26%和3.08%。总体和不同类型产量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与垩白粒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籽粒长宽比与产量关系不密切,与糙米率大多显著负相关,而与整精米率的负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也不密切,与穗数基本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与每穗粒数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对结实率、千粒重和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大。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我国北方粳稻至少在9 t hm-2之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矛盾并不突出,可以在保持产量的基础上改进品质,或者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使产量和品质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

      玉米马铃薯间作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覃潇敏,郑毅,汤利,龙光强
      作物学报. 2015, (06):  919-928.  doi:10.3724/SP.J.1006.2015.00919
      摘要 ( 993 )   RICH HTML    PDF (1103KB) ( 17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置3个种植处理(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使玉米和马铃薯根际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AWCD)分别增加17.36%7.38%3.76%32.21%,其中间作马铃薯的AWCD值最高,单作玉米最低。间作玉米和间作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均匀度指数(E)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单作,但在间作和单作之间差异不显著。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强度以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最高,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区分单间作处理差异的敏感碳源。说明玉米马铃薯间作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秋季玉米秸秆覆盖对丘陵旱地小麦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吴晓丽,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黄钢
      作物学报. 2015, (06):  929-937.  doi:10.3724/SP.J.1006.2015.00929
      摘要 ( 689 )   RICH HTML    PDF (486KB) ( 1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丘陵冬春季节干旱频繁,严重影响小麦播种立苗及产量。20122013 (干旱)20132014年度(湿润), 在四川简阳开展一年两点田间试验,比较不同秸秆处理方式对旱地小麦生理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无覆盖(CK)无覆盖+播后和拔节期灌水(T1)、休闲期覆盖(T2)和休闲期+小麦生育期覆盖(T3)干旱年份T1T2T3的产量分别为415139263603 kg hm-2; CK增产42.0%34.3%23.2%,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7.2%29.6%18.8%。湿润年份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与CK相比,干旱年份灌水和覆盖提高了播种至开花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抑制了花后旗叶、倒二叶的叶绿素降解;覆盖处理有利于保持播前充足的底墒及生育期间较高的土壤含水量;T2处理主要生育时期的根干重、根冠比、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增加,下层土壤中的根系增多。籽粒产量与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花后旗叶和倒二叶的SPAD及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秋季玉米秸秆就地覆盖具有显著的纳雨保墒作用,可提高小麦立苗质量,延缓叶片衰老,进而增产。

      多效唑处理对直播油菜机械收获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杨阳,蒯婕,吴莲蓉,刘婷婷,孙盈盈,左青松,周广生,吴江生
      作物学报. 2015, (06):  938-945.  doi:10.3724/SP.J.1006.2015.00938
      摘要 ( 1315 )   RICH HTML    PDF (213KB) ( 1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阳光2009与沣油520为材料,于封行期及蕾薹初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测定倒伏、角果抗裂性及产量相关指标,研究多效唑对油菜产量和机械收获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高产及机械收获条件下油菜的多效唑调控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多效唑处理均显著提高2个油菜品种的抗倒性、抗裂角性及产量,蕾薹初期喷施300 mg L–1多效唑后油菜抗倒与抗裂角指数增量大,封行期喷施150 mg L–1多效唑则后产量的增量大。多效唑处理降低每角果粒数,但增加油菜品种的单株角果数及千粒重,故而增加产量;且可通过增加油菜根颈粗、鲜重根冠比及抗折力降低株高和倒伏指数,提高油菜抗根倒与抗茎倒能力;通过增加角果含水量、延缓角果成熟度、增加角果皮干重提高油菜角果抗裂性。本研究认为封行期喷施150 mg L–1的多效唑是最佳喷施时期与喷施浓度,既可显著增强易倒伏而减产油菜田块的抗倒与抗裂角能力,最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又可满足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所需的高产、抗倒及抗裂角要求。

      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对结实率影响及其与组合间库源结构和开花习性的关系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蒋鹏,郭晓艺
      作物学报. 2015, (06):  946-955.  doi:10.3724/SP.J.1006.2015.00946
      摘要 ( 883 )   RICH HTML    PDF (345KB) ( 10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2013年,以5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与智能人工气候室控温,以使开花期遇高温伤害,研究了杂交组合开花期的耐高温特性与库源性状及开花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鉴定出了开花期常温下结实率和耐高温指数均较高的组合10个,即绵香优576、蓉稻优415、香绿优727、绵优5240、川谷优202川优6203、冈优169、内香优5828、川谷优7329、江优126。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开花当时植株光合物质的供给水平有关,有效穗数越少的组合的穗粒数和粒叶比越高,即单位颖花的光合源占有量越少,以致开花期耐高温指数与粒叶比呈显著负相关;9:30—11:00时段开花比例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选用穗数型、花时早而集中的杂交组合和提高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是增强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重要途经。

      外源水杨酸对Cu胁迫下水培烟草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徐根娣,葛淑芳,章艺,吴玉环,梅笑漫,刘鹏
      作物学报. 2015, (06):  956-962.  doi:10.3724/SP.J.1006.2015.00956
      摘要 ( 780 )   RICH HTML    PDF (326KB) ( 1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耐Cu性较强的烟草品种W38 (Nicotiana tabacum cv. W38)和耐Cu性较弱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为试验材料,设置水培处理组即CK (Cu2+ 0 mg L–1SA 0 μmol L–1,即对照组)T1(Cu2+ 4 mg L–1SA 0 μmol L–1)T2 (Cu2+ 4 mg L–1SA 100 μmol L–1)T3 (Cu2+ 4 mg L–1SA 300 μmol L–1)T4 (Cu2+ 4 mg L–1SA 500 μmol L–1),探讨SA对烟草生长特性及根、茎、叶不同器官中元素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 mg L–1 Cu胁迫15 d后,2个品种的烟草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同器官中Cu含量均显著升高,KCaMgFeZnBMn的吸收受到抑制,而在营养液中添加适宜浓度的SA能够有效缓解Cu胁迫对2个品种烟草根长、株高、鲜重的抑制作用,并降低烟草体内Cu含量。与T1处理组相比,本氏烟的根、茎、叶中Cu含量最大分别下降25.05%39.78%22.91%W38的根、茎、叶中的Cu含量最大分别下降23.27%37.30%28.88%,并促进了营养元素KCaMgFeMn的吸收,但是对ZnB元素的吸收影响并不明显。由此可知,高浓度的Cu胁迫会抑制烟草的生长及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运输,施加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吸收和促进烟草的生长发育,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施加300 μmol L–1 的水杨酸可显著缓解Cu胁迫对烟草的抑制作用。

      研究简报
      普通菜豆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
      李龙,王兰芬,武晶,景蕊莲,王述民
      作物学报. 2015, (06):  963-971.  doi:10.3724/SP.J.1006.2015.00963
      摘要 ( 723 )   RICH HTML    PDF (502KB) ( 1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来源的普通菜豆品种,采用盆栽法,设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2种处理,测定11项生理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苗期抗旱性指标筛选,通过加权抗旱指数(weighted drought-resistance index, WDI)和抗旱度量值D (drought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 D) 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不同指标与综合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叶片相对含水量(0.7726)PSII最大量子产量(0.7607)、叶绿素含量(0.7435)、反复干旱存活率(0.7341)、生物量(0.7329)、茎叶干重(0.7314)、根干重(0.7192)、气孔导度(0.7159)、根冠比(0.7092)、株高(0.7086)、叶面积(0.6910)。基于加权抗旱指数和抗旱度量值D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材料的抗旱性排序大体一致。根据抗旱度量值D将供试材料分为高抗、中抗、较敏感和敏感4个级别,各占总数的10%6%58%26%。综上所述,叶片相对含水量、PSII最大量子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等10项指标可用于普通菜豆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加权抗旱指数与抗旱度量值D两种综合指标相结合能够提高鉴定结果的可靠性;50个参试普通菜豆品种中,白金德利豆、跃进豆、兔子腿、圆白菜豆和260205抗旱性强。

      甘蓝BoExo70A1与BoSEC3、BoExo84蛋白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检测
      高启国,刘豫东,蒲全明,张林成,朱利泉,王小佳
      作物学报. 2015, (06):  972-978.  doi:10.3724/SP.J.1006.2015.00972
      摘要 ( 851 )   RICH HTML    PDF (1858KB) ( 10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xo70A1是芸薹属作物柱头接受亲和花粉的必需因子, 可能参与了干性柱头水分分泌和花粉水合过程。本文从自交不亲和甘蓝A1柱头cDNA中获取了BoExo70A1BoSEC3BoSEC10BoSEC15BoExo84基因的编码序列, 序列分析表明BoExo70A1BoSEC3BoSEC10BoSEC15BoExo84基因分别与AtExo70A1AtSEC3AAtSEC10AtSEC15BAtExo84B基因的cDNA序列高度同源, 其编码的5个蛋白均没有信号肽, BoSEC3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EF-hand钙离子结合结构域。将BoExo84蛋白拆分为2个片段(BoExo84-NBoExo84-C), 并与BoSEC3BoSEC10BoSEC15蛋白编码序列一起分别亚克隆至pGADT7质粒, BoExo70A1蛋白编码序列亚克隆至pGBKT7质粒, 酵母双杂交检测结果表明BoExo70A1蛋白能与BoSEC3BoExo84-N蛋白互作, 但不能与BoSEC10BoSEC15蛋白互作, 这为深入探讨BoExo70A1蛋白乃至整个胞泌复合体在甘蓝干性柱头接受自花花粉排斥异花花粉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栽培种花生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主茎高和总分枝数QTL分析
      成良强,唐梅,任小平,黄莉,陈伟刚,李振动,周小静,陈玉宁,廖伯寿,姜慧芳*
      作物学报. 2015, (06):  979-987.  doi:10.3724/SP.J.1006.2015.00979
      摘要 ( 992 )   RICH HTML    PDF (922KB) ( 10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栽培种花生是异源四倍体,基因组大,构建花生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的工作缓慢。本研究以遗传差异大的亲本组配杂交富川大花生×ICG6375构建F2作图群体,采用公开发表的2653SSR引物,构建了一张含有234SSR标记、分布于20个连锁群的栽培种花生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的长度为1683.43 cM,各个连锁群长度在36.11~131.48 cM之间,每个连锁群的标记数在6~15个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7.19 cM。结合F3在湖北武汉和阳逻环境下的主茎高和总分枝数鉴定结果,应用WinQTLCart 2.5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17个与主茎高和总分枝数相关的QTL位点,贡献率在0.10%~10.22%之间,分布于8个连锁群上。综合分析武汉和阳逻环境的鉴定结果,获得重复一致的与主茎高相关的6QTL,其中qMHA061.1qMHA062.1位于连锁群LG06TC1A2~AHGS0153标记区间,贡献率为5.49%~8.95%qMHA061.2qMHA062.2位于LG06AHGS1375~PM377标记区间,贡献率为2.93%~5.83%qMHA092.2qMHA091.1位于连锁群LG09GM2839~EM87标记区间,贡献率为0.53%~9.4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主编:万建民
副主编:陈晓亚 杨建昌 张献龙 王建康
    徐明良 刘春明 王道文 孙传清
    丁艳锋 金危危 储成才 程维红
编辑部主任: 闫春玲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0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6-3490
国内邮发代号:82-336

微信
  • 2013年创刊
  • SCIE 收录
  • 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

主编:万建民
CN 10-1112/S
ISSN 2095-5421, 2214-5141(online)
在线出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e-crop-journal
在线投稿: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j/
E-mail:cropjournal@caas.cn
电话:8610-82108548

微信